研究發現,由病原體引發的人類疾病,有超過半數因氣候危機衝擊而造成某種程度的惡化。研究人員直指,人類疾病的潘朵拉盒子已經打開。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這份研究指出,像是茲卡病毒(Zika)、瘧疾、登革熱、屈公熱、甚至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等疾病,都因熱浪、野火、極端降雨與暴洪等氣候衝擊而加劇。
全球暖化與降雨模式變化,正擴大蚊子、蜱和跳蚤等疾病傳播媒介的範圍,導致瘧疾、萊姆病(Lyme disease)、西尼羅病毒(West Nile)和其他疾病擴散。
此外,暴風雨和洪水讓民眾流離失所,使他們更接近導致腸胃炎和霍亂爆發的病原體;而氣候影響也削弱人類因應某些病原體的能力,例如,乾旱可能導致衛生條件不佳,導致痢疾、傷寒、發燒等疾病。
領導研究的夏威夷大學(University of Hawaii)地理學家莫拉(Camilo Mora)說:「我們正在打開疾病的潘朵拉的盒子。」「因為氣候變遷,我們在世界各地都有觸發的媒介…好比我們用一根棍子戳獅子,獅子也可能在某個時刻反咬我們的屁股。」
研究人員爬梳7萬多篇科學論文,這些論文分析不同氣候危害與傳染病間的關聯性。其中有些論文可追溯到700年前的證據,也就是在人為造成的氣候危機出現之前。
這些論文提到的375種不同傳染病中,研究人員發現,有218種(超過一半)因全球變暖造成更普遍的氣候衝擊而惡化。
根據這篇發表在「自然氣候變遷」(Nature Climate Change)的研究,有較小比例的傳染病(約16%)會因氣候影響而減弱。
研究共同作者韋布斯特(Kira Webster)表示,隨著疾病資料庫更豐富,「我們對大量可用的案例研究感到既著迷又苦惱,這些案例研究已清楚顯現,人類面對不斷增加的溫室氣體排放變得多麼脆弱。」
莫拉說,氣候危機可能在多種情況加劇新型冠狀病毒傳播,例如火災和洪水對棲息地的干擾,將攜帶疾病的蝙蝠等野生動物驅趕到更接近人類的新地區。
莫拉表示,哥倫比亞數年前有段時間密集降雨,導致蚊子數量激增,他也因此感染屈公病而導致關節慢性疼痛。
他說:「氣候變遷讓人類更容易接觸到可能造成傷害的病原體。令人震驚的是,我們沒有更認真看待此事。」
世界衛生組織(WHO)過去已示警,氣候危機「威脅到過去50年在發展、全球健康和減貧上取得的進展,」並估計2030年到2050年間,每年將增加25萬人死於瘧疾、下痢等疾病擴散,營養不良和熱傷害等。
本文轉載自2022.08.09「中央社」,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