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在台灣的社會企業中找到激勵人心的故事,以志工旅行為號召的以立國際必定名列其中。以立堪稱是台灣最早的社企,十年來它也順利找到可營運的商業模式,成為少數可打亞洲盃的社企。
烈日下,一輛開在柬埔寨村落泥土路上的中型巴士,載著十多位口說廣東話的年輕男女到此工作,他們身穿T恤、脖子綁著毛巾、手戴棉布手套,由專業建築工匠帶領,分工合作,每天揮汗八小時,幾天時間一鎚一釘就搭建完成一個以木材、木頭、棕梠葉打造的簡易房舍。
在香港,他們的身分是太陽城娛樂公司旗下的藝人,而此刻在離家千里的湛藍天空下,村民和小孩的微笑,就是他們的掌聲。
這段影片,清楚傳遞由陳聖凱創立的以立的核心精神:離開舒適圈,透過有意義的旅行,幫助在地居民,也點燃旅者心中最純粹的助人快樂。
「一直覺得人生在世有個更高追尋(higher purpose),以立就是我的存在意義,」表情誠摯的陳聖凱,流露出時下年輕人罕見的感性與成熟度。
志工旅行 淬煉出人生意義
陳聖凱,台灣大學園藝系畢業,25歲進入趨勢科技創辦人張明正創立的若水公司,是這家社企創投最早的五名員工之一。二年多後,他決定從創投方跳到創業方,開創一個可服務人群又能獲利的社會企業。
2008年陳聖凱參加菲律賓慈善機構GK Foundation辦的志工旅行,幫當地居民蓋一個只有六坪大的房子,體會到志工旅行雖不享受,卻能幫當地民眾改善生活,也淬煉出不同的人生意義,決定把這種旅行模式帶回台灣。
靠著若水投資的75萬和家人資助,陳聖凱開始測試台灣對志工旅行的接受度。然而,要到語言不通、民情文化不同、衛生條件差的東南亞國家當志工,不是想來就能來。當時對規劃志工旅行還很外行的陳聖凱,第一次帶團到越南蓋豬舍,簡直就是一場災難。由於工作人員事前訓練不足,對當地政府收賄狀況毫不了解,導致紕漏百出,有團員被性騷擾,工作人員還當眾吵架,喝酒喝到爛醉,志工團完全崩潰。
2010年10月,帶到第三團印度團時,創業資金已所剩無幾,他打算回台灣就放棄。此時上帝卻開了一扇窗,其中一位團員、從香港搬來台灣的律師周曦翎,看到志工小小的力量就能改變貧困地區民眾的生活,決定辭掉高薪工作,加入以立。她的管理能力從此讓以立蛻變成長。
學校、企業上門 壯大陣容
以立志工團,從66人、300人,到2012年增至800人,財務逐漸穩定。尤其是柬埔寨團叫好叫座,成為以立的主流產品。十年來共有3000名志工去過,占總數一半,他們在當地已蓋了一所孤兒院、164間村落房舍、166間村落廁所,以及橋梁、教室、水井,濾水系統等。
以立志工的足跡從印度、柬埔寨,深入尼泊爾、緬甸、雲南、內蒙古等亞洲20多個社區,幫忙種樹、蓋房舍、蓋教室。參加的6000名志工中,還有150人完成領隊訓練,一去再去。
靠著口碑相傳,2015年起,不少學校如台北美國學校、歐洲學校,和企業主動上門。第一個企業客戶勤業會計師事務所,想從資深主管中挑選合伙人,因為透過志工旅行,更能觀察一個人的領導力、溝通力和應變能力。玉山銀行也和以立合作,每年選出幾名儲備幹部參加志工旅行。
財務穩健後,以立展開轉型計畫,希望設計出更獨特的行程,包括請心理諮商師訓練領隊和工作人員,讓領隊可帶領團員分享每日工作心得、激盪成長。
這個轉型陣痛,因投入成本,以致以立近兩年出現虧損。幸好活水創投、香港創投(SVHK)持續挹注資金。
決選當天多位評審詢問,以立這兩年不賺錢,為什麼還有創投願意投資?「不少年輕人因參加志工旅行,打開了視野,這樣的抽象價值,就是以立被投資的原因,」陳聖凱的回答也點出以立的核心價值。
以立國際服務
創立時間:2010年1月
共同創辦人:陳聖凱、周曦翎
理念:推動志工旅行,建立亞洲的伙伴關係,創造一個彼此理解的共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