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永續城市

陳時中、黃珊珊、蔣萬安氣候對話!《遠見》三大關鍵提問

台北市長參選人蔣萬安、黃珊珊、陳時中與國際氣候發展智庫執行長趙恭岳(左三至右二)。國際氣候發展智庫提供

| 攝影 蘇義傑

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黃珊珊、蔣萬安8日下午出席「2022台灣氣候行動博覽會」,展開今年首場對話。會前3人握手先禮後兵,再針對台北氣候治理與淨零路徑,各提願景與措施,並接受《遠見》等三個媒體的提問。

台北市長選戰是年底九合一大選中最吸睛戰場,身為台灣六都升溫速度之首,台北市早在2021年宣示減碳決心、承諾2050淨零排放,並在10月提出《2050淨零行動白皮書》(今年7月修訂為2.0版本)。

今年6月,台北市議會更三讀通過「台北市淨零排放管理自治條例」,聚焦8大核心(除碳、創綠、節電、綠運、減廢、增匯、調適及永續)。目前就待中央核定、6個月後生效。

聯合國倡議氣候行動,推動「奔向淨零」(Race to Zero),鼓勵各國加快減碳速度,全球已有733個城市響應。針對2030年減碳目標,無黨籍市長參選人黃珊珊提出減排40%、民進黨籍參選人陳時中表示「一定要超過40%,朝50%努力」,而國民黨籍參選人蔣萬安則拍胸脯,強調要減碳50%

綠色和平組織曾發布報告指出, 2030年台北市可能會因極端降雨,淹水面積多達17%、連台北車站都被淹掉。為提高台北城市宜居韌性與風險挑戰,陳時中強調氣候政策應該Top down(由上往下),「減碳相關政策短期看不到經濟效益,政府若沒有決心,只靠教育宣導很難往上走。」

黃珊珊持不同態度,她表示「淨零是一場公民運動。」反之,她認為淨零排放不太可能單靠地方政府,應由下而上(bottom up)、養成民眾減碳習慣,從消費端帶動生產商、甚至整個供應鏈轉型。蔣萬安則表示,「政府政策雖重要,市民行動更關鍵,」提出永續城鄉由上而下、多元夥伴共創淨零。

拚創意 ,「深蹲可免費搭公車」推動綠運輸

運輸方面,東京、首爾大眾運具使用率高達八、九成,反觀台北只有四成。如何落實低碳運輸、運具電動化,不但觀乎台北淨零轉型關鍵,也考驗參選人的治理力。

陳時中提出8年內要完成台北捷運東、南、北環線,及汐止民生段捷運網,強化首都交通網絡。蔣萬安以「設計、科技、創新」3大智慧淨零生活主軸切入,提議可設計「深蹲20下換免費公車搭乘」等措施,提高民眾減碳誘因。

針對媒體提問「北市純燃油車退場規劃時間表?」黃珊珊說明,「這涉及國家決策,此外,民情能否支持台灣禁購燃油車也是待解之結。」

她強調,2030年北市3500輛公車電動化是精算過的目標,除了推動儲能、在相關路面裝設充電樁,還得透過鼓勵共享電動運具的拉力,及讓民眾意識到「燃油車相較之下不好用」的推力,雙管齊下。

台北市目標在2030年達到3500輛公車全面電動化。圖取自台北市政府交通局
圖/台北市目標在2030年達到3500輛公車全面電動化。圖取自台北市政府交通局

盼節能,為北市省下一座核電廠發電量

「如何解決缺電問題」向來是全民最關心的議題。邁向電動車時代勢在必行,然而,台北仍面臨供電不穩與空間不足的問題。原因在於,電動車、充電設備所需的空間,是燃油車的10倍。就算有空間架設充電樁,北市缺乏穩定供電來源從哪補足?

「台北市首要之務是節能,希望能為北市省下一座核電廠的發電量。」黃珊珊說道。

陳時中及黃珊珊皆提倡「城市電廠」「綠能循環園區」及「智慧電網」,擴大再生能源使用與獎勵措施到家庭層面,推動城市綠電交易媒合平台,鼓勵企業、消費者購買綠電,綠電收益回饋社福機構、弱勢團體。

蔣萬安提出高耗能家電「以租代買」,首要協助老舊社區、弱勢長者汰換高效能電器,增加其因應氣候衝擊的調適能力。

台北市長參選人蔣萬安(左)、黃珊珊(中)、陳時中(右)參加台灣氣候行動博覽會,3人針對氣候治理首度對談。蘇義傑攝
圖/台北市長參選人蔣萬安(左)、黃珊珊(中)、陳時中(右)參加台灣氣候行動博覽會,3人針對氣候治理首度對談。蘇義傑攝

淨零最關鍵問題!參選人回應《遠見》三提問

Q1:如何籌措氣候轉型基金?中央撥補應占多少比例?

地方政府推動氣候或淨零等方案,經常面對自主財源不足的問題。《遠見雜誌》副總編輯林讓均提問,若要順利推動各項淨零措施、輔導企業民間低碳轉型,3位參選人該如何解決影響淨零成敗關鍵的經費問題?

對此,陳時中贊同「錢很重要」,政府必須擁有充足的經費來源。若當選上任,他將規劃台北「綠金融」,整合金管會綠色金融3.0,將民間資金妥善運用在發展綠產業。

目前北市已有編列因應氣候治理相關經費,黃珊珊表示將會再籌措新台幣10億元設置「氣候轉型基金」,專款專用於受變革影響較大的民眾、企業及勞工,以獎勵企業減碳、減輕成本,扶植創新產業。

《遠見》副總編輯林讓均提問。蘇義傑攝影
圖/《遠見》副總編輯林讓均提問。蘇義傑攝影

另一方面,針對台灣預計在2024年課徵碳費,林讓均追問,「蔣萬安曾倡議要中央撥補三成碳費給地方,但是否有具體的修法進度?或其他協助台北市籌措財源的永續方式?」

對此,蔣萬安呼籲政府應儘速訂定碳費相關指標,否則屆時出口導向的中小企業將被收取高額碳關稅,衝擊不同凡響。同時,他強調「要達成淨零絕對需要經費,中央保留三成碳費給地方,這是非常合理的,」中央地方應強化夥伴關係,合作迎向淨零未來。

延伸閱讀:10億氣候基金打造永續台北!黃珊珊提4大政策 

Q2:「北北基桃大首都圈」如何落實?整合入北市淨零自治條例?

日前參選人陳時中在記者會上,偕同3位民進黨參選人林佳龍、蔡適應及鄭運鵬,宣布要打造「北北基桃大首都圈」,並推出2050規畫委員會、首都圈特別條例、建設發展基金等,共同推動區域治理。

林讓均提問,若其中有一個縣市非民進黨當選,那麼「大首都圈」如何共同邁向2050淨零目標?是否會有所打折或終止?此外,未來要如何整合「首都圈特別條例」與已三讀通過的「臺北市淨零排放管理自治條例」?

陳時中回覆,若同政黨參選人當選,溝通協調部分勢必會比較少,但台灣市長為民選,即使北北基桃由不同政黨執政,溝通協調耗費時間較多,首都圈跨域治理依然勢在必行。他補充,不論4人是否「全員到位」, 都會成立首都願景規劃委員會、定期開會共商區域治理,「以為民服務為前提,相信沒有人會反對。」 

延伸閱讀:綠營北北基桃「四箭齊發」,共商首都圈願景

Q3:北市要淨零就得能源轉型,但這需要中央哪些政策作為?

最後,林讓均指出國家與地方能源政策並未有效整合,恐導致台北市在拚淨零的路上出現能源危機,「是否怕缺電?」會後,黃珊珊對《遠見》補充分享,表示台北市的確怕缺電,因為缺電已經是現在進行式。

而她在擔任議員的期間,也看到許多國家能源政策缺乏統整的荒謬處。例如,台北市內湖山坡十多支紅白相間的高壓電塔林立,當初說是為了接核四的電,因此提早蓋起來。但現在核四封存,一根根沒有拉線的電塔卻還矗立在山坡上。

「沒有實質用途、造型突兀的電塔,怎會出現在首都城市的風景中?」她曾多次要求台電盡快拆除,除了確保民生安全,也有美化市容的作用,台電卻回覆她:「那就把它漆成綠色好了!」讓黃珊珊哭笑不得。

因此,黃珊珊再度呼籲中央政府應及早確立國家級的能源政策與明確路徑,「就算民眾要買電動車也是中央決定發牌與否」;此外,中央與地方要共同做好基礎建設的布建,才能同時推進國家整體與台北市的2050淨零願景。

★現在就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