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本來在美國擔任經濟學教授,1972年回到孟加拉吉大港教書。近50年來,已開創出全球社會企業的浪潮。
2019年6月底,《遠見雜誌》特別前往泰國曼谷,採訪第九屆尤努斯社會型企業年會(Yunus Social Business Day)。在1500名與會者,人人爭相跟尤努斯見面晤談的空檔,尤努斯接受《遠見雜誌》專訪,分享推動社會企業的理念與願景。以下是採訪精華:
慈善只是捐錢 社企可拿回錢
《遠見雜誌》問(以下簡稱問):你贏得諾貝爾和平獎後,在全球力推社會企業。緣起是什麼?至今發展趨勢又如何?
尤努斯答(以下簡稱答):我當年會做微型貸款,是看到貧窮與婦女的問題。如果一個人家境貧窮,你會立刻注意到,他們也會有健康問題。除了開辦銀行,我們也創造了第一個解決健康問題的方案。就是蓋廁所。
當時鄉村裡家家戶戶都沒有廁所,都是在開放空間大小便,所以疾病很容易傳染,尤其是小孩,容易生病。所以我們開始推廣家戶要建廁所。
在當時,這很難。一開始很難向鄉村居民解釋,為什麼需要挖個洞、蓋廁所。我們還做了一個馬桶模型,背著這個廁所小模型,四處向民眾解說。
為此,格萊珉銀行推出「廁所貸款」,讓他們借錢,興建廁所,買馬桶。但當時鄉村裡沒有人賣馬桶,必須到城市去買,又太貴了。於是我們成立企業,生產馬桶,用成本價賣給鄉村居民。這就是我們如何第一次開創事業,去解決社會問題。後來我一路創造很多這樣的企業,來解決社會問題。
當我得到諾貝爾和平獎時,我在演說中提到這個概念,說明這個概念的重要性,但之前人們並不清楚這是什麼。直到我提出後,大家開始有興趣,進而學習。所以我不是2006年後才開始做社會型企業。
問:那麼社會型企業(social business),定義是什麼?跟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有何不同?
答:我定義的社會企業,必須是100%的社會性,個人完全不從中獲利。
至於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的概念,指創造一個事業,對人民社會有正面影響,但混合社會性與營利。可以是90%獲利給個人、10%給社會,或相反,不同公司比例會不同。但這不是我定義的社會企業。
有人可能會覺得,為什麼不做慈善就好。
雖然做慈善很好,可以幫助很多人,但慈善有局限,只有一次機會運用這些錢。若你把做慈善的錢,投入社會事業,當錢出去了,把事情做好,本錢可以回來。同樣一筆錢,重覆被利用,無限次數,發揮無限的效果。
啟發年輕世代投入社企領域
問:為什麼你積極發展大學的尤努斯社會型企業中心?
答:因為年輕世代很重要,放眼全球教科書,並沒有社會企業這樣的概念,我們必須把這樣的概念介紹給他們。
他們需要知道社會企業是什麼,讓他們思考該做什麼,要做社會企業,還是要做一般事業,賺錢就好,讓他們有所選擇。
這些中心可以做很多事。一是教學。二是研究,以及輔導社會型企業創業,也可辦學生競賽。
問:你吸引了不少跨國大型企業一同合資成立社企,讓你願意與他們合作的關鍵是什麼?
答:我們已經與法國的達能(Danone)、日本的優衣庫(Uniqlo)、 SK夢想(SK Dream)、悠綠那(Euglena)、加拿大的麥肯(McCain)等公司合資。還有很多公司,正在洽談中。但目前還沒有台灣的公司。
比方達能,我們合作推動兒童營養,為弱勢孩童生產優格,配方中多了他們較欠缺的維他命,也注重產品口味,讓兒童喜歡吃,實際目的是有助於他們健康。企業投資經費,僅可以拿回投資的錢,不從中獲利。
問:社會型企業年會(SBD)舉辦到今年第九屆,你認為效果如何?
答:愈來愈多人來參加,凸顯愈來愈多關於社企的行動在全球發生。今年很多新點子。比方如何在環境議題、文化藝術、甚至運動領域,結合社企概念。
2024年的法國巴黎奧運就要用社企模式來辦,讓世人了解奧運會也可以成為一項社會事業。
問:6月28日是你79歲生日,生日願望是什麼?
答:近幾年我提倡「三零世界(Three Zeros)」,零貧窮、零失業、零淨碳排放。我只點出這三項,不代表其他問題不存在。
但貧窮是所有問題的源頭。我的目標是把貧窮送進博物館,讓社會中不存在貧窮。就像恐龍,現在只能去博物館看。
問:隨著年紀漸長,讓你感到焦慮,要更加快速度做這些事?
答:不是因為我個人因素。而是這些問題愈來愈糟,剩下時間已經不多,若不解決,人類會消失滅亡,甚至地球也將面臨存亡。以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指標(SDGs),目標年是2030年達成,我們只剩下11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