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7氣候談判陷僵局!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第27次締約方大會(簡稱COP27)在埃及紅海度假勝地夏姆錫克舉行,原本預定在11月18日結束13天的大會,卻在最後幾個小時宣布延後一天閉幕。箇中糾結為何?《遠見》帶你一文搞懂。
今年COP27有將近200個國家代表齊聚,為全球面臨日益惡化的極端氣候,如洪災、熱浪乾旱、海平面上升和融冰等,共商減緩氣候變遷與調適的因應之道。
然而,在氣候大會即將落幕的前幾個小時,富國和發展中國家針對「損失與損害」賠償機制,遲遲無法達成共識。
COP27卡關!宣布延遲一日閉幕
主持會談的埃及外長蘇克里( Sameh Shoukry )認為,該議題事關重大,表示「時間不等人了,我們必須要換個更有力的做法,」決議將大會延長至19日閉幕,並承諾傾力讓會議在今天順利結束。
為了挽救全球暖化對人類造成致命影響,本次大會以「共同實踐」(together for implementation)為主軸,希望將COP26的承諾化為實際行動,控制地球升溫在攝氏1.5度。而今年備受矚目的議題還包括氣候賠償、1000億美元的氣候融資、逐步淘汰化石燃料與能源轉型等。
各國代表掌握了關鍵的氣候任務,目前進展為何?各國有機會在閉幕前達成協議嗎?《遠見》為你盤點最新進度。
化石燃料將逐步減少或淘汰?
關於減少化石燃料使用的具體規範一直是最具爭議且懸而未解的議題。
去年,格拉斯哥氣候大會(COP26)在尾聲之際,遭嚴重依賴化石燃料的印度干預。將「逐步淘汰」(phasing out)化石燃料的承諾,調整為「逐步減少」(phasing down)。
而今年,關於這項措辭的爭論也在COP27上引起軒然大波。印度代表再次呼籲「逐步減少」使用所有化石燃料,不過,這項建議並未寫入協議初稿。反之,初稿協議則註明「加快能源轉型,包括逐步『淘汰』煤炭及化石燃料補貼。」不過有些專家持不同看法,認為草案中的「逐步淘汰」僅為誤植,「逐步減少」更貼近COP26的決定。
儘管初稿隻字未提逐步淘汰石油和天然氣,但再生能源議題卻首次被列入。全球面臨迫切能源危機,使得能源安全更具挑戰性,會議中強調,在未來的關鍵十年,各國必須加速潔淨和公平正義的能源轉型。
「損失與損害」氣候賠償何去何從?
另一個陷入僵局的關鍵議題是「損失和損害」(Loss and damage,有時也稱為氣候賠償)。也就是說,已開發國家需向溫室氣體排放較少、面臨嚴重受氣候災害的開發中國家,提供賠償。
討論兩週以來,氣候賠償不僅是許多開發中國家的訴求核心,也是氣候倡議人士的關注焦點,呼籲富裕國家建立明確的融資制度。 然而,在協議初稿中未見相關具體賠償細節。文件中只提到會對與損失和損害相關的龐大財務成本深切關注。
據《衛報》報導,歐盟委員會副主席蒂默曼斯(Frans Timmermans)18日代表歐盟提案,宣布同意建立損失和損害基金,並附加具體規範,包括多邊開發銀行改革等一系列解決方案。歐盟雖建議提供資金給「最脆弱的國家」,包括開發中及島嶼國家,但究竟「氣候資金為誰而設」仍待明確指引。據《euronews》報導,似乎未納入今年因洪災造成死亡人數最高的巴基斯坦。
歐盟此舉將鎂光燈投向碳排大國美國。美國此前已表態反對設立氣候賠償基金,但尚未回應歐盟的提議。
前白宮官員、現為氣候顧問的布萊索( Paul Bledsoe )認為,歐盟的提議確立了關鍵原則,即給予開發中國家的氣候調適資金,必須和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減量相等,以呼應《巴黎協定》的核心目標。
不過,布萊索推測,「標籤是影響美國政府的關鍵,」如果將這類資金援助描述為「一般對外援助」,而不是氣候賠償,就有很大機會獲得拜登政府的支持。
此外,歐盟的決定也為中國帶來壓力。儘管中國被UNFCCC劃分為開發中國家,但中國身為全球最大排放國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迄今卻不曾負起提供貧窮國家氣候融資的責任。
「我們正走向極端氣候地獄之路⋯⋯」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在COP27開幕時便警示各國領袖,而世界氣象組織的最新報告也發出同樣警告。
面對氣候變遷瘋狂加速,各國再不採取更積極的行動,將地球升溫控制在攝氏1.5度,世界將一步步走向毀滅性災難,因此,更彰顯了本屆COP27最終決議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