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I 技術解決ESG難題」是成立僅2年的台灣新創詠鋐智能,甫獲經濟部新創事業獎的成功關鍵。詠鋐智能如何透過AI技術,為高耗能、高碳排產業提供更節能減碳的解決方案?甚至透過AI應用平台,讓AI落地化?
身為清華大學統計博士、詠鋐智能(ChimesAI)創辦人謝宗震,過去以資料分析的專業背景,為不同產業的客戶,提供AI技術的解決方案。曾與第一線專家合作過的他,洞察企業在AI導入、應用的最大痛點:「溝通」。
謝宗震表示,「以前的做法是,身為AI科學家的我,要和現場專家約時間溝通他們所遇到的問題,並由我來建立模型、主導整個專案。但光是來回溝通成本就很高,而且建出來的模型不見得能符合客戶需求。」
因此,這也讓他開始思考是不是有更好的方式,來解決企業導入AI技術後所出現的溝通問題。他們解決這道難題的起點是,有沒有機會讓AI科學家、現場專家,這兩個角色變成同一個人,運用他們的營運經驗,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簡單來說,賣Tukey就是在賣AI釣竿。」謝宗震這樣比喻自家建模與應用管理平台Tukey。
本著「實現AI庶民化」的初衷,他決定再創業
會選擇以AI技術解決ESG難題,以「AI for ESG」作為創業題目,這得回到2015年謝宗震和一群夥伴成立專案顧問公司「智庫驅動」。謝宗震回憶,「當時資料分析、大數據成為趨勢,」智庫驅動是間以數據驅動和議題為導向的顧問公司,並解決電信、金融和政府單位等問題。
他舉例,像是過去曾經解決電信業的痛點是,當iPhone手機上市,他們會透過數據協助分析有哪些客戶會攜碼過去,並讓企業積極留下這些客戶,最終來節省客服和行銷資源。
顧問公司的專業在於解決企業最頭痛的問題。然而,謝宗震仍難忘初衷,到了2020年12月,謝宗震再度創業:Chimes AI 詠鋐智能。
「我希望實現AI庶民化,讓產業使用AI技術像用水用電一樣自然!」他道出願景。
然而,要如何將AI庶民化、讓產業用起來得心應手?身為清華統計博士的謝宗震,運用自身資料分析的專長,決定透過 AI 技術解決製造業等領域的高碳排、高耗能等問題。
決定以 AI 技術切進製造業的賽道前,謝宗震做了不少市場調查與分析。他提到2個關鍵:製造業中具備節能增效價值的AI 技術已趨於成熟。再者,傳統以更新設備達到節能增效,動輒就得耗費不少資金與時間。
像是,要停工才能安裝,安裝完也需要測試、才能上線。甚至,可能要重新作環評。因此,不如透過 AI 數位化技術來實現,成本是相對低廉許多。
一線人員直接操作,Tukey助傳統製造業者轉型
謝宗震分析,詠鋐智能會受到石化、鋼鐵、半導體大廠青睞的主因,答案就藏在,詠鋐智能自主研發的AI建模與應用管理平台Tukey。
他們讓在製造業第一線最懂場域的現場人員直接建立AI模型,並使用在生產參數最佳化、設備性能異常預警、原料產品供需評估等場景上。
他將「生產參數最佳化」的概念,類比想要泡出好喝咖啡。首先,要定義好喝的咖啡大概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可能是咖啡豆的選擇、沖泡時間的長短等。接著,針對這些條件設定參數。
回到生產產品上,要製造出高良率產品方式有百百種,但要同時符合良率99%、工安風險最低,並節能減碳的生產參數,可能只有1種。這時Tukey就派上用場,它能夠根據企業所需要的條件,透過AI找到相應參數,建立黃金生產配方。
此外,Tukey還能做到「設備性能異常預警」,透過AI偵測設備異常並提前預警。當設備出現異常或故障狀況,不僅要面臨生產線停擺,甚至工安意外、環評等問題。
謝宗震舉國內大型石化業者為例,傳統的設備保養方式是,時間到了去做零件的更換。或是,當某個設備的管制數據太高,才會到現場檢查。但這也面臨另個問題,一位現場人員可能要管將近60-70台的機器。所以,看到問題到實際真的去解決,時間可能已經過了一週。
對大型石化業者來說,相較於傳統解決方案,Tukey能做到的是:避免檢修人力的浪費、縮短維修時間、提前準備更換零件。「這三點就能降低業者20%的維護成本,」謝宗震強調。
有使用Tukey的第一線現場人員分享,「過去自己都聽不懂AI在講什麼、以為距離AI很遙遠,」可是,當他們實際操作Tukey後,從中建立AI模型,找出問題到解決問題,都讓他們「直接感受到AI所帶來的價值」。
同時,謝宗震也觀察到,傳統製造業者相當看重讓AI文化落地,因此員工如何善用AI和掌握數據,成為重要的工作能力。因此,除了第一線現場人員有AI賦能外,這也讓他們感受到自我價值的提升、工作中的成就感。
謝宗震坦言,AI 專案導入後遇到的最大困難是短期內不容易看見效益。但是有了 Tukey,可以讓量變產生質變,1個AI模型落地後看不出差異,那100個、1000個、10000個 AI 模型落地後的效益是立即有感的。
詠鋐智能將AI賦能給現場專家,將營運經驗快速轉換成 AI 模型,把數據思維融入企業 DNA 創造永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