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台灣現場

台東卑南部落青年返鄉生根,打造地方創生實驗基地

射馬干部落為卑南族八大社之一,擁有深厚的文化根基與祭儀傳統。取自偏愛旅行社有限公司官網

|

在台東縣卑南鄉的山海之間,有一座靜謐卻充滿故事的部落——射馬干(Kasavakan)。這裡是卑南族八大社之一,擁有深厚的文化根基與祭儀傳統。

「射馬干(Kasavakan)部落」,亦名建和部落。這裡既是卑南族傳統領域,也是閩南與客家移民交織共生的場域。不同於多數人對部落的刻板印象,射馬干部落距離台東市區僅咫尺之遙,與都市之間的界線模糊,卻因此成為青年返鄉創生的實驗基地——他們不從零開始,而是選擇「承接」與「轉化」,讓部落產業與文化在交錯的歷史脈絡中尋找新方向。

由於部落距離市區不遠,交通尚稱便利,因此長年來部落居民多在市區謀職。此外,知名的知本溫泉區,也是過去不少部落族人投入、工作的觀光區域,從事旅宿、溫泉餐飲等相關工作。

然而,隨著旅遊風氣轉變,加上整體觀光熱度趨緩,知本溫泉區的產業也面臨走下坡的危機,許多原本仰賴此地工作維生的族人也陸續失業或轉行。觀光業的蕭條,讓部落內部開始思考轉型的可能。

圖/「建和鹿寮」命名靈感源自於射馬干部落「神鹿與公主」傳統神話。取自好食好事基金會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鹿寮基地:部落創生的起點

民國108年,射馬干部落參與了勞動部「多元培力計畫」,希望能從一個產業為起點,帶動地方產業的整體發展。這不僅是一場經濟轉型的嘗試,更是一次部落文化與青年行動力的考驗。

「其實大家一開始都很疑惑,為什麼要改變原本熟悉的工作模式?」部落草地團隊專案經理宋品樺坦言,部落中有很多人曾在知本溫泉區的餐飲與旅宿業服務,對於這些族人來說,技能早已內化成一種生活習慣,但當觀光潮退、產業式微,這些習慣也成了無法再發揮的經驗。「我們希望能重新梳理這些技能,讓它們在部落裡找到新的定位與可能性。」

然而,這樣的改變並不容易。宋品樺回憶,自己曾在台北等資源豐富的地方工作,那裡的人能迅速理解為什麼要優化流程、引進外部資源,因為大家都看得見未來可能的商品價值。但在部落裡,要推動轉型,從觀念到行動,都需要花上數倍的時間。

宋品樺形容,在部落中,必須將計畫過程拆解成十個步驟,逐步讓每個人表達想法,再針對不同需求引導、調整步驟。這個過程需要更多耐心與包容,也意味著原本希望一季達成的成果,往往得拉長到半年甚至一年才能看到成效。

「我覺得這就是最大的挑戰:不只是技術層面的轉型,而是心態與節奏的轉換,要讓大家都能安心地、一步步跟上,這需要時間,也需要更多的理解和信任。」她笑著說。

圖/「建和鹿寮」成為台東射馬干部落青年活動交流的重要基地。取自取自好食好事基金會

在地青年團隊K.Y.O 組成多元、不變的是對家的熱愛

而部落草地團隊主理人潘晨綱的故事,正是這個轉變的縮影。從小在射馬干部落長大的他,曾短暫赴外地求學,畢業後回到家鄉。直到有一天,他被推選為部落青年會會長,才開始真正意識到,自己可以為這片土地做些什麼。

「我原本就是這個部落長大的孩子。」潘晨綱說,在擔任部落青年會會長時,他才真正開始思考「我可以為為這個部落做些什麼樣的一些付出?」作為會長,他開始接觸、學習部落的公共事務,且對於「青年在部落中的角色定位」與自身可以發揮的影響力有更多的想法。

潘晨綱進一步解釋,射馬干部落原先就有豐富的「公共事務」文化,在每年3月、7月與12月舉辦傳統的食祭與豐年祭等大型活動,族人的參與都是基於部落共識與責任感投入,這樣的文化氛圍,也為部落青年會的成立與發展提供了穩固的土壤。

這個由部落青年組成的團隊K.Y.O(Kasavakan Youth Organization),組成多元,各自擁有不同專業背景與身份,有青年會會長、巡守隊成員、文健站照服員,還有政府專案人員、藝術創作者與品牌經營者。潘晨綱說,有人白天在鐵路局工作,下班後投入傳統藤編教學與品牌經營;也有人是一位工藝師,在地經營自己的品牌。大家雖然職涯不同、計畫不同,但都因著對部落與土地的認同,願意回來集結、共同行動。

潘晨綱笑著說,這種為部落服務的投入,並非出於他人指派,而是「發自內心的認同與責任感」。

圖/「建和鹿寮」開幕式活動,部落青年齊聚一堂。取自取自好食好事基金會

鹿寮的實驗性質:一個屬於部落的孵化器

同時也因為這群在地青年的努力,最終催生了「鹿寮基地」的誕生。他們承租了一座原本閒置的客家建物——這座老鹿寮,曾是部落過往養鹿產業的象徵,如今卻荒廢在時間裡。青年們決定親手改造空間,從空間規劃、設計,到空間點綴、活動構思,逐漸將鹿寮打造成一座屬於部落的「文化共創基地」。在部落神話「神鹿與公主」的精神牽引下,鹿寮基地不只是地點,更是族人集體記憶的延伸。

如今,鹿寮基地不是一座傳統意義上的商業空間,它更像是一個「部落創意孵化器」。青年們可以在這裡發展自我品牌、展售手作作品,或籌辦社群活動。基地中的櫃位並非由外部廠商進駐,而是部落青年自行設計與布置,每個櫃位背後都有一位參與公共事務的青年,或者擅長工藝創作的族人。

射馬干部落的鹿寮基地與K.Y.O展現出「從內部長出來」的現代部落治理典範,是一場在土地與文化記憶之上,重新定義地方創生可能性的重要實驗。

在自己生活的土地上,是否也有一群人,正默默耕耘著屬於家園的未來?

如果你也對地方創生與文化再生充滿熱情,不妨親自走訪射馬干部落,親身感受在地青年們為家園注入的活力與創意。讓故事繼續延伸,讓文化不止於此。

圖/「建和鹿寮」也作為部落藝術家的工藝作品展示空間,呈現部落文化多元的一面。取自好食好事基金會

延伸閱讀:從檳榔染出台灣魂!他用一顆果實翻轉1%國土的野心夢

本文轉載自「好食好事基金會」,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現在就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