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企業案例

謝淑英引進培育鑽石 提供時尚新選擇

謝淑英引進培育鑽石 提供時尚新選擇

圖/謝淑英被稱為「鑽石女王」。張智傑攝

| 攝影 張智傑、池孟諭

隨著環保、永續概念吹進珠寶界,歐美好萊塢、名流貴婦也興起穿戴實驗室培育鑽石的風潮,但目前在台灣仍屬小眾市場。被封為「鑽石女王」的謝淑英,重出江湖創立品牌,為何大膽引進培育鑽石?

2017年,英國哈利王子與梅根王妃宣布訂婚時,當天除了這對璧人的笑容滿溢之外,最吸睛的,莫過於戴在梅根手上,在鎂光燈下璀璨閃耀著的鑽石婚戒。

然而,這只鑽戒大有乾坤。它不產自礦區,而是在實驗室誕生的「培育鑽石」(Lab-Grown Diamond)。

由於天然鑽礦必須經過千萬年孕育,科學界多年來不斷研發「煉碳術」,迄今,從實驗室培育鑽石的成分、結構、光學和物理性,可說是與天然鑽石無異。

2006年,李奧納多狄卡皮歐主演電影《血鑽石》,寫實揭露了不人道的非洲開採過程,引起世人省思。

儘管2002年,聯合國與各主要鑽石生產國制定「金伯利流程」(Kimberley Process),抵制購買戰亂國出產的鑽石,現今全球不到1%來自血腥衝突區,然而,鑽石產業仍擺脫不了破壞環境、市場壟斷等爭議標籤。

2016年,李奧納多投資Diamond Foundry公司,以化學氣相沉積法(CVD)淬鍊出鑽石裸礦,經完美車工和拋光後,打造出有白鑽夢幻逸品之稱的Type IIa頂級鑽石。

其實,培育鑽石的市場,仍屬小眾。台北市金銀珠寶公會理事長黎世傳指出,2019年,天然鑽石原石銷售約1.5億克拉,培育鑽石原石銷售約300萬克拉,僅占天然鑽石約2~3%。

華人偏好天然,培育鑽石八成歐美埋單

目前培育鑽石消費市場,近八成是歐美埋單。「華人仍偏好天然鑽石。」台灣聯合珠寶玉石鑑定中心所長暨總鑑定師林書弘說。

培育鑽石的消費市場,目前近八成是歐美埋單。張智傑攝圖/培育鑽石的消費市場,目前近八成是歐美埋單。張智傑攝

因此,當成立僅兩年的台灣鑽石品牌JOY COLORi,去年大膽引進Diamond Foundry品牌鑽飾,旋即引發珠寶圈熱議。

背後操刀的靈魂人物,是珠寶資歷超過25年,在業界被稱為「鑽石女王」的謝淑英。

只是原已從職場退休三年的謝淑英,竟因這顆培育鑽石「重出江湖」?

謝淑英原是公務員,1993年任職中央信託局時,經手國際黃金協會來台展售,創下千萬業績,也被香港金飾商「鎮金店」(Just Gold)網羅,擔任台灣負責人。

1997年,她更進一步成立子品牌Just Diamond,並引進國際頂級鑽石品牌Hearts On Fire。行銷策略靈活的她,成功把品牌做大,也被Hearts On Fire總公司挖角,在台經營品牌零售。

近年已退休的謝淑英,因緣際會從日本友人得知Diamond Foundry,決定放膽一搏,爭取代理權。

「創立品牌,又推廣新觀念是很痛苦的。」她分享當初「跳火坑」的緣由,是認同環保永續理念。

謝淑英為了拿下代理權,親自到美國拜訪Diamond Foundry,以過去14年操作Hearts On Fire品牌的行銷經驗,說服總公司點頭。

Diamond Foundry目前提供超過40種車工鑽石,為了讓台灣消費者有更多選擇,謝淑英也跟義大利設計師合作Diamond Foundry裸鑽,設計多種套戒,無論是重要場合或日常,華麗或簡約,都能找到新同好。

謝淑英坦言,外界對於陌生的新品牌並不看好。但她有信心,產品會說話。

「我們沒有百年歷史,卻有不輸同業的極致完美車工,愛自己,也能愛地球!」宛如一位傳教士,謝淑英熱切地分享理念。

遠東百貨國際精品部協理詹萃華則觀察,自JOY COLORi進駐後,業績強強滾,的確跌破不少人眼鏡。

詹萃華說,雖然是新觀念、新品牌,但謝淑英過去的鑽石女王名號,讓遠百願意提供二樓最顯眼的櫃位給她「試煉」。

天然鑽石20年後幾乎被採盡,培育勢必增加

培育鑽石雖然在美國盛行,但要在台灣推廣,頗具挑戰。謝淑英指出,亞洲人的傳統觀念,是把鑽石當作傳家寶或投資。

她感嘆,過去,鑽石產業被家族、礦商壟斷,現在就連股神巴菲特、Google創始投資人Andy Bechtolsheim、Twitter創辦人Evan Clark Williams等科技大老,也競相投資培育鑽石。

不過,天然鑽石商也有話要說。除了改進開採工具,減少汙染,龍頭戴比爾斯,已從過去90%掌握全球鑽石原石降至不到50%,壟斷色彩降低。

「天然鑽石與人造鑽石勢必有各自擁護者,而且,估計約20年後,天然鑽石將幾乎全部採完,反觀人造鑽石可能因技術的提升,更大量生產,而降低售價,這是完全不同的價值走向。」黎世傳預估,這將是鑽石的「宿命」。

無論如何,「時尚,也能有新選擇。」謝淑英說,希望倡導人們在追求時尚與美麗的同時,也同時能為地球永續盡一份力。這股風潮能不能從歐美席捲台灣,值得後續觀察。

台灣之光!率先取得培育鑽石的研究突破 
百年來,科學家不斷研究培育鑽石,率先取得突破者,就是台灣人。
成大電機系微電子所講座教授曾永華早在1990年代,研究出僅需一至二週,就能培育出5mm厚的鑽石,突破了以往得耗時七個月的培育門檻。
李政民(左)與顏志學(右)共創阿里山鑽石。池孟諭攝圖/李政民(左)與顏志學(右)共創阿里山鑽石。池孟諭攝美國卡內基研究院地球物理實驗室、中研院院士毛河光與學生顏志學(圖右)等人,研發出讓鑽石長得更快、更大,而且是一顆不會有裂痕的單晶;顏志學研發10克拉的CVD鑽石,半英寸厚度,至今仍是世界上CVD鑽石發展重要里程碑,也刺激珠寶業培育鑽石蓬勃發展。論文也被Nature、PSS等科學雜誌引用為封面。
2018年顏志學與從事鑽石工業製程開發的李政民(圖左),在台灣共創阿里山鑽石,是台灣唯一一家「自產自銷」(自產CVD鑽石)的公司,主要商品包括CVD鑽石、CVD晶種、珠寶級鑽石及工業鑽石刀具等,提供給工具製造商製作成鑽石工具,再供應光電、汽車、半導體產業等大廠。
「鑽石是終極材料與國防戰略物資。」李政民說,鑽石有極高的硬度、最速傳熱、最高聲速、光學性能、抗輻射最大等特性,適用於半導體、航太、汽車、醫療、通訊、光電、國防、水資源等產業,台灣身為「科技島」,將來愈多產業都會用到鑽石,堪稱未來的明星材料。
曾永華說,培育鑽石,「小」也很有價值。最近他與交通大學、榮總合作開發以奈米鑽石作為藥物載體,進入人體細胞核,進行基因治療。只是,曾永華坦言,由於技術成本高昂,時尚珠寶產業及切割工具是目前培育鑽石的主流舞台。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