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企業案例

九成牙膏樣品檢出重金屬卻合法上架?這3款「零檢出」做了什麼

高達九成的市售牙膏樣品中,驗出鉛、砷、汞與鎘等重金屬殘留。歐萊德提供

|

一項來自美國獨立組織的檢測報告指出,高達 90% 的市售牙膏樣品中,驗出鉛、砷、汞與鎘等重金屬殘留,引發全球對口腔清潔用品安全的關注。此次調查涵蓋51款成人與兒童使用的牙膏與牙粉樣品,連標榜天然與兒童專用的產品亦未能倖免。

牙膏作為高頻率、長期接觸的民生必需品,安全標準究竟該如何訂定?這不只是個別品牌的品質問題,更是全球法規制度與消費者知情權的課題。

膨潤土、碳酸鈣成關鍵風險來源,標榜天然不等於無毒

報告指出,這些重金屬往往源自配方中常見的礦物研磨劑,如膨潤土、碳酸鈣與羥基磷灰石。由於來源多為天然礦物,若在開採與製程中未嚴格控管,極可能夾帶重金屬殘留。特別是鉛,已被多國公衛機構認定為「無安全劑量」物質,對兒童發展有長期健康風險。

毒物學專家指出,牙膏雖屬外用產品,但使用頻繁且部分成分易經口腔黏膜吸收,長期累積風險不容小覷。相較於食品與藥品的高標準,牙膏多數仍被歸類於「化妝品」管理,導致法規監管寬鬆,缺乏針對性分類與風險透明。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制度差距浮現:美國 2 萬 ppb vs. 華盛頓州 1 千 ppb

目前美國聯邦對牙膏中鉛的容許上限為 20,000 ppb(十億分之二萬),但部分州如華盛頓州已修法限制於 1,000 ppb,反映地方政府對於「高頻口腔接觸產品」的監管意識逐漸升高。

歐盟則多採「不得檢出」原則,以預防性原則處理消費品中可能的重金屬風險。而台灣現行法規仍沿用化妝品類別,對於使用劑量、攝入風險與成分來源的規範尚未建立完整系統。

少數例外:3 款來自台灣的牙膏,重金屬「零檢出」

在此次全球矚目的牙膏風險議題中,根據美國 USDA 官方資料,有三款通過「100% 生物基認證」的牙膏產品,在重金屬檢測中呈現「零檢出」結果。這三款產品來自台灣永續品牌歐萊德(O’right),其配方不使用膨潤土或碳酸鈣,而以再生林來源的樹木粉取代,並經 SGS 與 Beta 實驗室雙重檢驗,確認不含鉛、砷、汞、鎘等風險物質。

圖/三款通過「100% 生物基認證」的牙膏產品來自台灣永續品牌歐萊德。歐萊德提供

此案例顯示,若企業在配方設計階段即考量風險來源,並願意超越法規門檻,以第三方驗證機制自律,仍能提供市場真正安全、透明的產品選項。

從產品問題到制度改革,該有下一步了嗎?

當九成牙膏產品樣品皆可能含有有害重金屬,卻仍合法上架,我們不得不正視:這已不只是品牌良心的問題,而是制度與監管設計的空窗。

未來,是否應比照食品、藥品等高接觸產品,針對牙膏建立更細緻的分類與標示機制?是否應要求揭示原料來源、是否含礦物基底與潛在風險?這些都值得主管機關與業界共同討論。

真正讓人安心的牙膏,不該只靠幸運挑對,而應靠制度篩選與市場機制支持。

延伸閱讀:固態再生燃料SRF可「轉廢為能」?台灣體檢成績大公開

★現在就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