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ESG投資

掌握ETF投資兩趨勢 懶人繼續穩穩賺

社群炒熱人氣,疫情催出買氣
掌握ETF投資兩趨勢 懶人繼續穩穩賺

ETF顯然成為市場投資新寵,不論是小資族還是中產階 級都趨之若鶩。

| 攝影 張智傑

2003年,台灣成立第一檔ETF──元大台灣50(代號0050),近年來在財經作家、網紅YouTuber大力推廣下,ETF成為國人投資顯學。但ETF究竟是什麼?又該如何操作?

投資市場裡,盛行一種「懶人投資法」,不用每天盯盤,不用研究個股,只要看對方向,報酬率高於定存,操作得當,每年還能穩領股息、賺價差。這堪稱「躺著就能賺」的佛系商品,就是理財達人、散戶們力推的「ETF」。

所謂ETF(Exchange Traded Funds),指的是指數股票型基金,性質介於股票與基金之間。

股票,追蹤的是單一公司的股價;ETF,則是追蹤由多檔股票組成的特定指數。

不同於傳統基金(一般市場所稱的共同基金,靠基金經理人主動調整操作,績效與經理人操作息息相關),ETF在股市中交易,買賣相對容易、不主動選股,特點是買進一籃子的股票,分散風險。

例如國內發行的第一檔ETF「元大台灣50(0050)」,就是追蹤「台灣50指數(該指數由臺灣證券交易所與富時指數公司(FTSE)合作編制,指數成分股涵蓋台灣證券市場「市值前五十大」的上市公司)」,指數成長幾乎緊貼大盤,當大盤漲1%,ETF就跟著漲約1%。

買進0050,等於買進台灣最大的50家公司,包含台積電、鴻海等知名企業。

分散風險之餘,也可小錢投資,每月定期定額最低只要3000元。也因此,ETF近年來吸引相當多年輕人的目光。

ETF有多紅?截至今年8月底,國人投入的資金總規模達到1.9兆元,與2014年的1500億元相較,成長超過10倍。同時,持有ETF的受益人數也創下153萬人歷史新高,相當於每兩位台股股民,就有一位在交易ETF。

從乏人問津到人氣爆棚

「以前辦ETF理財講座,台下只有零星的投資人到場,營業員都要去拜託人來聽;近年來辦講座,只要出現ETF三個字,幾乎場場爆滿!」國泰投信指數商品部經理陳郁仁分享。

其實,ETF從鮮少人知到眾所皆知,並非偶然,前前後後也熬超過十年。

2003年,國內第1檔ETF「元大台灣50(0050)」問世,習慣主動選股的年代,散戶對被動追蹤指數的ETF投資,半信半疑。2014年業者再陸續發行槓桿型(淨值的單日漲跌,是指數的倍數放大)、反向型(標的物上漲,反向ETF就下跌)、高風險的期貨型ETF,如石油、黃金、VIX(恐慌指數)等商品,滿足偏好短進短出、賺波動財的投資人,並挑起散戶「拚搏」的心理。

時任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強推ETF,更撂下「金管會旗下所屬的財團法人不進場買ETF,就換人做看看」的狠話,帶動整體ETF資金規模的增長。

而2016年元大高股息(代號0056)問世,這類Smart-Beta(指複製大盤指數的同時,加進某些特殊條件,例如高股息)這類具主動選股精神的新型態商品出現,持續點燃ETF投資熱度。

值得一提的是,0056這檔商品也出乎意料,成為目前台灣最多人持有的ETF,截至今年9月初持有人數(受益人數)達27.4萬人,是0050(15.4萬人)的近兩倍。

直到2018年,社群媒體的時代來臨,大量的部落客、網紅YouTuber及理財作家出書推廣ETF投資術,市場總投資人數出現迅猛式的增長。

ETF受益人從2018年初的40幾萬人,成長至2019年的90幾萬,甚至到了今年更正式突破150萬人;發行檔數也呈現倍增,從不到百檔,飆升至今年的219檔(統計至8月31日)。

由元大投信董事長劉宗聖組成的元大投信ETF研究團隊觀察,過去投信業者以「苦行僧」的方式,推廣ETF投資,得到的回報是,施昇輝、陳重銘及股魚等意見領袖的產生。

這些素人用「零基礎的佛系理財術,只要一招,安心穩穩賺」「我用1檔ETF存自己的18%」「ETF大贏家,教你紅綠燈超簡單投資術」等淺顯易懂的語言,分享個人ETF投資的成功經驗,喚起民眾的需求,徹底引爆台灣ETF投資熱潮。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全球股市歷經上沖下洗,不少投資人棄主動選股,將資金轉往被動式的ETF商品。

從素有「國民ETF」之稱的0050和0056基金規模來看,疫情期間呈現「愈跌愈受青睞」,持有人數都較去年底成長70~80%。且別於過往台股大漲,資金就贖回,現今台股漲到1萬2000點,投資人仍緊握籌碼。

令人好奇的是,除了連什麼都不懂的股市小白,都知道的0050、0056之外,ETF投資人到底都在買什麼?

根據投信業者的統計,截至2020年9月,市場發行的219檔ETF中,投資人最愛的前十檔ETF,除了台股配息型商品之外,高風險、高波動的元大S&P石油、富邦VIX以及元大S&P原油正2,同居ETF人氣王。

從國人喜愛的ETF清單中,也可窺探整理出,今年ETF主題趨勢的形成。

元大投信於2003年擔任發行台灣首檔ETF的重責大任, 元大投信董事長劉宗聖為當年「元大台灣50」上市專案的負責人 。圖為元大投信ETF研究團隊。圖/元大投信於2003年擔任發行台灣首檔ETF的重責大任, 元大投信董事長劉宗聖為當年「元大台灣50」上市專案的負責人 。圖為元大投信ETF研究團隊。

趨勢1〉抓住千禧世代需求

「投資人參與金融市場的投資目的不外乎兩個,第一是追求配息,第二是追求資本利得,」富邦投信量化及指數投資部主管呂其倫觀察。

近幾年來熱門的ETF,都是配息型的產品,主要是戰後嬰兒潮的投資人需求使然。

有別於過往的交易導向的ETF市場,被譽為「台灣ETF教父」的劉宗聖指出,台灣當今ETF市場,面臨戰後嬰兒潮和千禧世代兩個潮流交會過程,因此,孕育出非常豐富的投資主題趨勢,「ESG永續投資」就是其中一個。

永續投資概念發燒,ESG在國際市場已成為投資新顯學,有超過七成的千禧世代傾向ESG投資主題。

以今年7月國泰投信發行國泰永續高股息(代號00878)為例,結合高股息以及ESG投資概念,網路聲量頗大。上市第一週,規模由新台幣68億元突破100億,受益人數更在兩週內從2萬多人飆破10萬人,創下台股ETF受益人數增長最快速度。

趨勢2〉5G題材趁勝追擊

科技題材,一向是股民追捧的主題。隨著5G規格制定的逐步推前,及技術的日趨成熟,也帶動今年5G投資熱潮。

台灣基金界也趁勢追擊。元大投信繼2019年發行台灣第一檔5G ETF「元大全球未來通訊ETF」後,今年再鎖定5G硬體製造的「元大全球未來關鍵科技ETF(00876)」。

短短五個募集日內,累積扣款筆數逾4萬筆,募集金額逾新台幣150億元,成為台灣募集金額最高的ETF,更是國際間投資全球5G規模最大的ETF。除了上述兩檔,復華投信也在今年7月推出一檔中國5G通信ETF搶市。

介於20~30歲的千禧世代投資人,追求的是資本利得以及較高的獲利機會,因此,5G主題趨勢型的ETF,容易獲得新世代投資人的認同。

目前台灣ETF規模已處於高檔,需要新的爆點、新的創新商品,將整體市場規模再往上推升。

陳郁仁認為,趁著市場熱度,近兩年ETF發展趨勢持續聚焦於「主題型」的商品。

陳郁仁也大膽預估,ETF接下來將逐漸「變種」,市場上將會出現特殊型的產品,像是發展「類主動型ETF」,導入主動再平衡的部位調整機制,以及發行不動產證券化等商品,持續擴大台灣整體ETF市場。

0050成立原因,竟是為了救台股?

台灣於2003年成立第一檔ETF「元大台灣50(代號0050)」,很多人不知道,該檔ETF成立的起源,竟是與台灣第一次政黨輪替有關。
2000年台灣總統大選,民進黨候選人陳水扁擊敗對手,成為第一位當選的民進黨籍候選人。消息震撼市場,台股出現階梯式下跌,從開票前的1萬393點一路下滑至5000多點,政府國安基金陸續進場護盤,累計投入1800  億元,最終也虧損467億元。
隔了兩年,恐慌情緒消散,股市恢復正常,政府苦惱如何處理國安基金1800億元部位的股票,因將資金撤出台股,勢必造成台股大跌。有「台灣ETF教父」之稱的元大投信董事長劉宗聖透露,國安基金要來無影、去無蹤的「無感」退場,ETF(指數股票型基金)擔任要角。
為何是ETF?台灣參考香港的經驗。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香港政府碰上素有「金融巨鱷」之稱的索羅斯(George Soros,以投機者、掃蕩各國資本市場聞名)狙擊,為了拯救股市,港府動用大量資金買進上市公司持股,最終讓索羅斯撤資,脫離危機。但成功的代價,是投入1181億港元的資金買股,約占港股總市值的7%。
於是,港府構思如何出脫持股,解套方式是1999年11月成立香港首檔ETF「盈富基金」,逐步有序地出售手中官股。也就是,港府一邊賣掉股市持股,另一手買進盈富基金,達到緩衝、減少對市場的影響。
回到台灣,政府想讓國安基金安全釋股,參照香港發行ETF機制退場。發行了0050這檔基金。
為了讓國安基金順利退場,0050也創下當時全球最快上市紀錄,2003年1月取得指數授權後,6月底就掛牌上市,正式宣告「台灣ETF投資時代」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