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環境部18日宣布,「台灣綠色成長基金」正式進入實質投資階段。shutterstock
▋12大投資企業聯手「臺灣綠色成長基金」,首場說明會開創永續經濟
▋颱風復電辛酸!台電坦言「十億鉅損」與人力困境,拖累電網韌性升級元兇是電價凍漲?
▋核三公投辯論成員攤牌!童子賢領軍挺核方,槓上台電董座、減碳專家
▋華航、長榮攜手台塑化採「台灣製造」永續航空燃油,每年減7.6萬噸碳
▋六福村聯手韓國愛寶樂園,基因交換搶救白犀牛免於絕種
12大投資企業聯手「臺灣綠色成長基金」,首場說明會開創永續經濟
環境部18日宣布,「台灣綠色成長基金」正式進入實質投資階段,首批選出12家合作投資人。葉俊宏次長指出,基金未來10年將聚焦資源循環、深度節能、前瞻能源技術、數位低碳、碳捕捉與氣候調適等六大領域,為尚未上市的新興企業提供每案2000萬至1億元的資金支持,並藉此吸引更多民間資金投入。
在啟動記者會上,環境部綠色戰略辦公室副執行長吳珮瑜說明,「綠色成長基金」由國發基金注資100億元成立,已從超過140家潛力標的中篩選出60多家進入評估,9月及年底將續辦招標,邀集更多投資人參與。環境部將與民間投資人共同分擔風險、相互專長互補,確保前7年為投資期,最後3年為處分期,有效管控資金流向與績效。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首批合作投資人來自開發、資本、電信與科技等領域,包括中華開發資本管理顧問、台灣大哥大、兆豐管理顧問、合復毅、宏福資本、活水社企、益鼎創投、能率亞洲、國聯創投、創世投創、祺富資本以及斯伯克國際創投。
首場綠色成長基金募資說明會將於7月24日舉行,向新創團隊與潛在投資人介紹募集條件與投資方向。隨後,8月13日將配合「2025創投年會」舉辦專場媒合會,提供面對面洽談與資源對接的機會,讓企業與投資人更直接地溝通需求與合作模式。
這些投資人將運用自身的產業網絡和實戰經驗,協助新創團隊加速成長。部分投資人在過去五年來已發掘多家臺灣隱形冠軍,並在科技領域具有深厚布局。未來,他們將透過資源媒合與供應鏈串接,分享集團多年來的經營心得與市場拓展策略,並結合國際合作機會,協助新創企業提升能見度。
颱風復電辛酸!台電坦言「十億鉅損」與人力困境,拖累電網韌性升級元兇是電價凍漲?
颱風丹娜絲重創全台電力基礎設施,倒塌與流失電桿約3500支,累計停電影響超過100萬戶。23日立法院經濟委員會邀集經濟部、台電與農業部就颱風及0708豪雨災損與復電進度進行報告。
台電董事長曾文生坦言,初步估算損失已突破新台幣10億元,為儘速恢復供電,搶修團隊日夜奮戰,終於在19日晚間9時完成全台復電,但因受限道路狹窄與大型搶修設備進場不易,復電過程仍倍感艱辛。
質詢時,立委邱議瑩指出,台電每逢風災都全力以赴,卻因電價凍漲與預算被否決,常被指控刻意操弄情勢。她質疑:「若不調漲電價、又不撥款補助,要求台電立刻復電,究竟要如何負擔後續加強電網韌性的費用?」曾文生回應,台電員工是國家僱員,需靠國家支持度過難關;財務壓力長期存在,未來將與政府協調,透過適當的補貼或電價機制,共同分擔升級電網所需的龐大經費。
在同場質詢中,立委賴瑞隆關注台電財務能否支撐不斷增長的搶修開銷。曾文生則強調,電網強化需要時間,也須配合路權、土地使用等多方協調,絕非一蹴可幾。
立委鄭正鈐則關切風災救援中的工安問題,提及多起人員觸電意外與「三天未眠」的搶修傳聞,並建議開放移工參與配電與外線作業,以紓解人力不足。曾文生表示,自上任以來,台電已增聘2000多名員工,並將持續檢討承包商管理與工安制度,務求搶修速度與人員安全並重。最後他仍強調,面對氣候變遷帶來的頻繁極端天氣,全台電網韌性升級刻不容緩。

核三公投辯論成員攤牌!童子賢領軍挺核方,槓上台電董座、減碳專家
中選會日前通過今年8月7日至15日,共在全國性無線電視頻道舉辦五場核三重啟公投意見發表與辯論會,讓公民在8月23日投票前能充分了解各方主張。立法院提名的支持延役方代表,包括清華大學葉宗洸教授、國民黨立委翁曉玲、核能流言終結者黃士修、民眾黨立委黃國昌,以及總統府氣候變遷委員會副召集人兼和碩董事長童子賢。
反對延役方則由行政院在18日晚間確認,指派台電董事長曾文生與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擔任辯論代表。曾文生坦言,自己尚未擬定完整論述,需待手頭的颱風搶修任務告一段落後,才能專心準備辯論內容。
其中,正方代表童子賢一直以來都公開表態支持核能,且與總統賴清德關係密切,因此被推為正方代表時,綠營內部頗感意外。近日他又公開支持罷免立委傅崐萁,再度引發外界對他政治立場的討論。
對此,童子賢受訪時說,只要檢視自己內心的良心,就能在核三是否延役,或罷免傅崐萁等議題上,找到明確的答案。他強調,這樣的原則能超越一般黨派立場,因此不擔心會有政治衝突。
另一方面,反方代表曾文生表示,此次辯論不僅聚焦核三延役本身,也將觸及全國能源政策、核安與核廢處置等議題,反映政府內部與立法機關對能源未來的不同思維。
五場辯論活動分別在8月7日、9日、11日、13日及15日舉行,每場均由立法院代表正方,反方則由行政院或經許可設立公投辦事處的團體推薦。

華航、長榮攜手台塑化採「台灣製造」永續航空燃油,每年減7.6萬噸碳
台灣兩大航空公司攜手台塑石化簽訂MOU,為其生產生永續航空燃油(SAF)。華航與台塑石化22日簽署備忘錄,未來三年將採購超過1萬噸在地生產的永續航空燃油(SAF),預估可減少約2.6萬噸碳排放;隔日,長榮航空也與台塑石化達成協議,鎖定2026至2030年期間提供2萬噸SAF,預計帶來至少5萬噸減碳效益。
SAF採用「共煉」(Co-Processing)技術,將通過國際認證的廢食用油與現有石化原料一併加工,不僅相容現有引擎與加油設施,也可在傳統燃油中混合使用。今年4月起,桃園、松山與高雄機場已率先試用首批SAF,為業界示範在地供應鏈的可行性。
華航自2017年率先在商用航班中添加SAF以來,不斷擴大採購量與使用範圍。總經理陳漢銘表示,這次與台塑石化結盟,不僅強化航油自主供應,也期望為台灣航空業樹立減碳標竿;未來將持續優化航路規劃與機隊汰換,與業界夥伴共創更低碳的飛行模式。
長榮航則以「永續發展是核心競爭力」為號召,總經理孫嘉明指出,透過長期策略合作、機隊效率提升與節油技術導入,將逐步達成企業減碳目標。他補充,運輸部門的減碳路徑需要結合政府政策、企業承諾與技術創新。
台塑石化總經理林克彥強調,公司在SAF研發與量產技術上已有多年投入,並將持續擴大年產能至5萬噸規模,以支援航空及其他運輸產業的綠色需求。他並呼籲,政府可進一步推動稅賦優惠與認證機制,協助本土永續燃料更快落地應用。

六福村聯手韓國愛寶樂園,基因交換搶救白犀牛免於絕種
六福村主題樂園與韓國愛寶樂園近日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攜手推動跨國瀕危動物保育計畫,首波重點聚焦白犀牛。未來兩園將建立「物種交換機制」與「基因多樣性管理」,透過配對繁殖與定期基因檢測,提升族群健康與血緣豐富性。
六福村曾透過莊福文教基金會,將白犀牛「艾瑪」成功引渡至日本東武動物園,開創亞洲跨國交流典範。莊福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賴振融表示,動物保育不該設限於國界,期許以此為起點,將合作範圍擴及其他瀕危物種,並透過教育推廣和科研合作,提升民眾的保育意識。
愛寶樂園動物園園長鐘大衛也高度肯定六福村的專業,認為雙方能在未來共同制定更全面的保育標準,並將合作模式推廣至亞洲其他保育機構。
根據國際犀牛基金會在2024年報告指出,2023年全球野生犀牛數量達2.8萬頭,較前一年略有增長,但仍遠低於20世紀初期的50萬頭。白犀牛數量從2022年的1.59萬頭增至1.75萬頭;黑犀牛與印度犀分別穩定於約6400頭與4000頭;而北方白犀牛僅剩兩頭,科學家正嘗試利用體外受精技術進行復育。
非洲野生動物基金會指出,有效的保護措施已在肯尼亞等地見效,當地犀牛數量從1986年的380頭回升至超過1000頭;印度犀則因長期反盜獵與棲地保護,四十年間數量增至4000頭以上。然而,棲地喪失與盜獵威脅依然嚴峻,2023年非洲有586頭犀牛遭獵殺,其中南非因擁有1.6萬頭野生犀牛而成為重災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