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重創塑化業,一度令工廠停擺、衝擊塑膠品需求。包材廠宏全、材料廠長興等龍頭業者,前10月營收都較去年衰退近一成。如今市場雖緩步復甦,卻也面臨疫情、保護主義、品牌永續壓力等變局,塑膠龍頭們如何因應?
前兩年,美中貿易戰攪亂了塑化供應鏈,今年又碰上新冠肺炎,一度令塑化廠停工、衝擊終端消費市場。11月,亞太15國簽訂的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似乎又讓台灣塑化業未來更加撲朔迷離。
攤開國內幾家塑化大廠今年財報,不論宏全、長興、長春樹脂、台聚等,前十月累計營收都較去年減少近一成,尤以第二季受創最嚴重。
儘管飽受衝擊,塑化龍頭們仍在疫情下力求表現,例如你我配戴的醫用口罩、日用的酒精噴瓶,甚至到醫護第一線的面罩、隔離衣,全都多虧台灣幾家塑化廠的迅速升級和快速部署,降低衝擊。
如今,台灣疫情趨緩、全球經濟復甦,塑膠中心也於12月9日特別邀集多家塑化大廠,進行「塑膠產業領袖對談」,盤點後疫情時代,塑化業究竟該把握哪些關鍵,才能搶得復甦先機。
關鍵一、因應疫情高值化,切入高端醫材及應用
「這次疫情讓台灣塑化業展現實力,是全球最快建立醫用防護材料供應鏈一條龍的國家!」塑膠中心總經理蕭耀貴驕傲說,疫情讓塑化廠耕耘多年的醫材一炮而紅、外銷國際,從中也看見塑化邁向醫材新曙光。
但,為何切入醫材如此重要?蕭耀貴舉例,壓克力製成相框只值4元,但製成二類醫材的隱形眼鏡就價值3000元。若再往上提升,應用於三類醫材人工水晶體,甚至價值上萬。高值化切入醫材,不僅能大幅提升利潤,更築起不易複製、跨入的門檻。
長興材料正是其中一員,在新冠肺炎爆發後,竟超車專業醫材廠,成為全台第一家獲疾管署授權新冠肺炎抗體快篩的廠商。不僅如此,長興快篩劑準確度高達98.8%,在磐石艦、白牌計程車等感染危機中建功。
「其實對材料廠來說,跨入新產業挑戰很大。」長興協理高志宇坦言,2010年長興開始切入醫材,起初開發血糖試片、登革熱快篩劑,都未能商業化。但這次疫情爆發,長興憑藉過去積累的技術能量、和疾管署合作經驗,不到兩週就推出快篩劑原型,還通過疾管署內部檢測。
高志宇指出,切入醫材不只要克服技術,同時還得下重本做驗證。他直呼,「驗證費用遠比材料費用高!」所以,當初長興審慎挑選領域,最後才從門檻較低的體外用醫材下手。
台聚副總闕偉德也很有感,近年台聚開發高性能CBC材料,可用於醫材、光學、食品包材,但光是取得FDA認證就花了兩年多,還得找客戶認可的實驗室驗證,波折不少。
「醫材不只開發期長,還要克服技術、外銷認證、實際販賣又要再取證……。」蕭耀貴分析,疫情下醫材商機爆紅,但廠商升級之前,最好先全盤評估客戶、銷售國家法規,以免頭洗下去,最後一場空。
關鍵二、生產在地化,布局多元彈性供應鏈
疫情爆發後,製造業最有感的莫過於斷鏈危機。從年初中國廠停工,而後一路蔓延全球、各國封城。
但,宏全董事長戴宏全卻老神在在,因為宏全老早便在台灣、中國、東南亞、非洲布局48座生產據點。即便斷航、部分國家封城,宏全也能維持一定產能、在地供貨。
「貿易戰和疫情對全球供應鏈變革非常重要,尤其保護主義、區域發展興起,短鏈、彈性供應鏈是關鍵!」戴宏全不諱言,尤其近期的RCEP,更印證宏全到東南亞就地供應重要性。
戴宏全進而指出,塑化產品普遍單價低,若無在地供應,光是運輸、包材、關稅等成本,即可能蝕光利潤。而宏全不只在市場當地設廠生產,還整合包材、飲料充填供應鏈,再省下廠區間的運輸和包材花費。
戴宏全認為,打造彈性供應鏈有六大關鍵,包括熟悉各地政府產業政策、建立電商平台、轉型工業4.0、和客戶建立長期關係、善用在地供應商、洞悉產業上下游生態等。
尤其,品牌要求提高回收料比重,各國又限制回收廢料進口,未來塑化廠在當地設廠、回收廢料、再利用,勢必是產業關鍵。
關鍵三、品牌永續力道加大,研發可再生料
「最近常接到廠商電話,都急著說品牌要生物可分解塑膠、需要驗證。」蕭耀貴直說,自2018年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呼籲永續以來,全球超過500間企業積極響應,疫情下力道不減反增,也讓外銷品牌為主的台灣塑化業備感壓力。
但許多廠商不禁擔憂,永續產品未普及、成本高,真的有商機嗎?李長榮化工總經理劉文龍指出,有機構預估,2026年可回收包材市場將創造590億美元商機,且2050年將有半數塑膠邁向循環回收,所以榮化多年來都將永續、ESG納入企業發展策略。
舉例來說,2018年榮化即收購加拿大生質琥珀酸公司,搶攻可分解塑膠市場;近年也研發EPP材質取代保麗龍,減少保麗龍微粒的海洋汙染。
另外,此次疫情也催化塑膠永續趨勢。蕭耀貴解釋,過去台灣以熱固性塑膠見長,但相對不環保、保存期限短,遇上疫情、供應斷鏈,廠商堆積庫存,不少熱固性塑膠都放到變質。因此,廠商也漸漸轉向生產較環保、可久放的熱塑性塑膠。
如今,台灣塑化業走過一甲子,迎向貿易戰和疫情交雜、動盪不安的2021年。高志宇引述狄更斯《雙城記》作結,「雖然是最壞的時代,但也是最好的時代。儘管冬天難熬,但相信春天不遠,台灣塑化業的機會也會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