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營造業只能是3K產業?今年30而立的瑞助營造,從中部小營造廠起家,一路投入綠色經濟、導入AI,撕下3K標籤。面對缺工困境,董事長張正岳早有解方,更宣示未來要當「營造業台積電」……。
你能想像,在傳統、勞力密集的營造業工地現場,竟也能導入數位、雲端和綠色經濟嗎?瑞助董事長張正岳花16年深耕改革,證明營造業也能不3K(語出日文,泛指骯髒、危險、辛苦的產業)。
今年,瑞助營造正式邁入30週年,儘管去年受疫情衝擊,張正岳還是振奮說,「2020年,瑞助仍力爭上游,達到200億業績、百億營收及獲利,皆創下歷史新高!」
回望過去,張正岳感慨說,瑞助從一間中部的小營造廠起家,歷經921大地震、金融海嘯、新冠肺炎洗鍊,至今在全台完成300多棟建築,成為旗下有八間子公司的集團。
而今,就算營造業面臨空前的缺工危機,張正岳也胸有成竹,坦言瑞助早已備戰一兩年,握有缺工對策。
擺脫3K》工地變綠、變數位
30週年記者會上,幾名瑞助員工換上歷年11款制服走秀,從早期的簡樸設計,一路到今年新出的鮮豔時尚款。除了體現瑞助蛻變,也引人步入瑞助過去30年的時光隧道。
其實,瑞助成立於1991年,現任董事長張正岳最初是以工地監工身分加入,期間曾轉職台灣人壽。
一直到2005年,張正岳重返瑞助,才挽救當時虧損多年、搖搖欲墜的頹勢。首先,他以三年為單位,分別從品質、成本、效率、當責等面向翻修瑞助,由虧轉盈。
緊接著2008年,他開始在最傳統的營造業導入數位化。但,營造業因施工團隊多為臨時編組、工地散落各地、開發過程又繁瑣複雜,要導入數位轉型極其困難。
為此,他請專人開課、買設備,先用數位思惟,換下員工舊腦袋;接著,再逐步導入無紙化作業、數位系統管理,翻轉內部作業流程。
不僅如此,張正岳更讓數位走入傳統工地現場。好比承攬工程時,瑞助可藉系統評比,挑出CP值最高供應商;施工前也會先數位建模、3D列印,確保工程可行不出錯;現場更有AI系統把關施工安全和品質。
於此同時,張正岳也沒輕忽近年的風行的綠色經濟和ESG,從偏鄉孩童教育、循環經濟、減碳減廢、永續,無一不包,還打造出國內首座處理養豬廢水的沼氣發電工程。
化解缺工》瑞助組工班、自動化、育人才
近期,由於台商回流、建廠需求大增,但疫情又阻絕外籍移工入台,營造業正面臨缺工困境。張正岳坦言,缺工缺料將會是下個30年,營建業的重要危機。
不過,對此他也早有對策。首先,針對短期即戰力,張正岳透過自組工班培訓,來補足現場人力,目前已成立鋼筋、模板工班和輕隔間公司培育人才。
同時,他也搭配數位轉行成果,以AI機器人、自動化,取代噴漆等部分工作,「因為自己的企業要自己救,我們已經做一兩年了。」
針對長遠生力軍,張正岳則投入各地部落、偏鄉的技職教育,培養未來營造業的潛在人才。「畢竟本業是我們的根本、不能放棄,這是整個產業的陣痛、逆境。」張正岳說。
面對未來,張正岳期許瑞助更加深化落實ESG價值,進而與環境共生、企業共好、社會共榮。他以「瑞助30,永續精實」,替這30年鑑往知來,下了最好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