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正式推動地方創生已4年,還有新玩法?上週六,台灣地方創生團隊舉辦2023年度小聚。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陳美伶當天受訪《遠見》直指,ESG會是今年地方創生團隊切入的新契機。
3月25日,這場由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舉辦的2023年度小聚,聚集超過50多組來自全台各地的地方創生團隊,是去年同一場活動的4倍之多,其中,最令人感動的是除了外島馬祖外,還有遠從澎湖3級離島西嶼坪來的團隊首次加入。
坐在台下的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陳美伶,目光與情緒幾乎被每一組上台簡報的團隊深深牽動著,簡報不論是幽默風趣還是苦中有樂,陳美伶常不是被逗得哈哈大笑,就是感動鼓掌。
對此,陳美伶表示,「大家都很努力為這一塊土地、為我們的未來持續努力著,這是台灣最棒的能量。」今年要帶大家走出同溫層,與企業接軌。
攜手企業並接軌國際
陳美伶表示,今天這些小聚相當重要,透過這個平台(台灣地方創生基金)可以讓大家彼此有更多的認識。平台上伙伴現已涵蓋全台22個縣市,也就是說每一個縣市都看得到大家身影。
當前台灣面對很多困境,不管是兩岸問題,或者是我們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人口結構的挑戰、數位的挑戰等等,要把台灣正能量集結在一起後,能夠帶給台灣一個不一樣的未來。許多團隊沒有被疫情擊倒,即時應變找新出路,長出韌性,這就是繼續前行的穩定力量。
陳美伶認為,今天的小聚共有50多組團隊上台分享,可讓每個團隊除了看到自己的認真與努力之外,也看看別人做了什麼、怎麼做。經過這4年時間,團隊彼此見學、互補,大家已經可以走出自己的小圈圈了。
因此,平台今年有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要推動各個團隊跟企業、公協會合作。甚至,像是以回收純檜木屑、角料,以環保再利用概念出發製作而成的「檜山坊」檜木精油,就獲得外交部及台北市政府做為贈送貴賓的國慶禮品,已經走上國際,因此推動團隊接軌國際也是今年重要工作之一。
以ESG與企業建立連結
陳美伶表示,在台灣推動地方創生甫滿3年,雖然還未到革命成功階段,但對一個國家級永續推動的計畫而言,正好是一個暫停腳步,回頭檢視的時機,目的是為了找出正確的道路,並繼續無所畏懼地向前行。
陳美伶勉勵參加小聚的所有團隊與個人,「愈困難的事情才是需要我們來做,要不然根本不需要我們;我們一定要有這樣的信心,要扛下這樣子的責任。」
她並告訴大家接下來要繼續努力,若是遇到問題,要會求救,會求救就有希望、有願就有力、只要你的內容好,錢自然就會來。
接下來要尋求突破、要出走、要為地方團隊找到更多資源,因此,今年把目光瞄準企業及各產業公協會。
陳美伶舉例說,自2023年起,資本額20億以上的上市櫃公司,都必須編製和申報ESG永續報告書,地方創生團隊以ESG和企業建立連結是很好契機。
以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來看,有許多地方創生團隊在做的事,其核心價值都能「對號入座」,扮演企業的策略伙伴,可以實踐ESG中的「S」Social這一項,創造雙嬴。
延伸閱讀:SDGs一次看懂: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內涵是什麼?如何實踐?
韌性提升,走出同溫層的危機
陳美伶發現,疫情後所有的地方創生團隊不但導入數位工具、調整營運策略、檢討商業模式朝多元多角化經營,還打造數位銷售通路、重新培力團隊的知識能量著眼國際,方法都用對了,有了足夠的韌性就不怕挑戰與威脅。
2022年再次走訪全台22縣市後發現,地方創生在台灣已成顯學,從中央到地方都看到了地方創生的項目,各級公務機關編列預算科目及補助計畫、大學投入USR與EMBA學程等,各地成立的青年工作站、青聚點、創意坊等等計畫。
陳美伶也提醒,這些活動幾乎都是同溫層內發酵,相互取暖,雖然黏著度高,但是,一旦跨出同溫層,廣大民眾及企業沒有聽過地方創生或對其內容一知半解,「讓我意識到危機的存在」。
鼓勵團隊要走出同溫層,搭配ESG與SDGs永續試題,尋找合作與支援的策略伙伴,化被動為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