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大學在今年遠見USR獲得兩項首獎,一為福祉共生組的「在宅善終」,另一則為在地共融組的「戰地重生」。成大師生們齊心協力,建立USR可長可久的典範。
今年成功大學在2023遠見USR大學社會責任獎表現優異,同時拿下「福祉共生組」及「在地共融組」首獎。
在「福祉共生組」方面,其以〈宅善終~愛守護〉獲獎。隨著末期病人生命走到最後一哩路,「在宅善終」成為病人想要有尊嚴離世的選項。成大安寧居家團隊提供末期病人完善的陪伴與療護,並讓學生從中學習、體驗生命教育。
團隊帶著居家照護需要的醫療器材,跟著安寧居家照護團隊走進病人家中,醫師、居家護理師開始了細心地醫療評估與照護流程。
他們仔細評估病人身體狀況、提供病人清潔舒適的照顧等,不時地,也聆聽著家屬在照顧上遇到的困難與近況分享。這不僅能提供家屬喘息服務外,也給了他們無形的心理支持。
醫療宅配到家,陪末期病人走完最後一哩路
誠如成大醫院安寧緩和共同照護中心主任林鵬展所言,安寧是普世價值、也是醫療的本質。因此,家有高齡衰弱老人在生命末期住院,照顧者往往需在醫院、工作場域及住家奔波。
然而,就像從事安寧照護已超過30年、成大醫院護理部督導長邱智鈴的親身體驗:「長期下來,這也導致照顧者身心俱疲。再加上,許多病人都希望能在宅善終。」
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成大成立了安寧居家照護團隊,主動提供醫療宅配到家的服務,協助解決末期病人返家照顧的問題,並完成病人及家屬的心願,尊重末期病人意願。
邱智鈴強調,透過安寧居家照護不僅能提升末期病人之生活品質,也能減少無效醫療的使用與支出。更重要的是,透過現場居家照護的見習,也讓學生親身感受生命教育。
醫學生在醫學院學習的過程,可以學到醫學知識、醫學技術等,讓自己具備成為醫療人員所需的知識能力。「但有一件事我們很難深入骨髓,身體力行,那就是對生命永遠保持熱情和耐心。」他說。
誠如家屬在感謝信中所回饋給成大團隊的:「雖然疾病本身是不可逆的,但您們總是努力讓我們知道自已並不孤單,每當看著您們為病人努力的身影,我們也告訴自已豈能輕易放棄呢?總是能夠又從沮喪中再重新得到力量。」
無論是本地生、國際生都表示,不會忘記病人和家屬接受照顧後的那種眼神,很令人感動。
其中,遠從越南前來成大念博士班的林麗貞回憶,有次病人的兒子跟她說,最近爸爸都不合作,不想刷牙也不想洗澡。護理師了解後,不斷和病人溝通,讓病人明瞭,醫護人員的照護,都是要讓他更舒服,「照護不只是把病人照顧好,也溝通好。」
安寧是一代人的勇氣, 也是一代人的傳承,透過讓學生親身體驗照護,不僅提供了生命教育的典範,更感受病人生命意義的溫度,「這是生命教育、永續的傳承。」林鵬展說。
在「福祉共生」組的決選中,評審團表示,這組並不好評,因為這議題很容易讓人感動,所以要在感動裡面去挑出好的。評審團認為,成大能在眾多參與者脫穎而出的關鍵是,在公共性,以及社會服務是更為突出的。
為冷戰據點馬祖,注入歷史、藝術新生命
另外,成大的〈戰地轉身‧轉譯再生〉也得到2023遠見USR大學社會責任獎的在地共融組首獎。
身為冷戰第一島鏈最前線的馬祖,擁有豐富的戰地遺產,再加上 2010 年,馬祖戰地文化景觀列為18處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之一。
然而,成大建築系教授鄭泰昇卻觀察到,馬祖的軍事據點對於當地人來說卻像是平行時空。有些馬祖人可能這輩子都不會進入軍事據點。因為軍事據點在戰地政務時期是管制區。
鄭泰昇回憶,連江縣前縣長劉增應就對他說:「『戰地轉身.轉譯再生』對馬祖太重要了,讓馬祖看到曙光,可以改變馬祖的未來!」
「戰地轉身•轉譯再生」來自成大名譽教授傅朝卿長期在馬祖推動文化遺產保存與歷史現場再造的概念。
2020年,傅教授建議當時擔任規劃與設計學院院長的鄭泰昇組成一個跨領域設計團隊,協助馬祖投入「戰地轉身•轉譯再生」,思考如何從戰地轉身蛻變島嶼博物館,從冷戰據點到藝術前進基地。
成大團隊不僅連結校內跨領域學院的師生、跨校建築系所,以及全國專業建築師團隊合作,著手進行馬祖軍事據點場域的再造,也與在地文史工作者進行焦點對談,探討據點活化改造經營的可能性。
不僅賦予軍事遺產新的時代意義與當代性之外,更注入了未來的空間故事。評審團讚賞地表示,成大這樣的計畫很難得,做了蠻多很好的規劃。
國立成功大學
福祉共生組首獎
SDGs對應項目:良好健康與福祉優質教育、永續城市與社區、伙伴關係
得獎方案:宅善終~愛守護—優質的五全安寧居家照護
針對痛點:幫助末期病人能夠在宅善終
解決方案:提供末期病人完善的陪伴與安寧居家的療護
國立成功大學
在地共融組首獎
SDGs對應項目:優質教育、尊嚴就業、與經濟成長產業、創新與基礎設施減少、不平等永續城市與社區
得獎方案:戰地轉身.轉譯再生
針對痛點:活化馬祖軍事據點場域與基礎建設
解決方案:連結校方資源、在地居民重新活化、改造過去軍事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