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年攀升的夏季尖峰負載,讓缺電夢魘籠罩全台。只是,為2%尖峰負載的備用容量,蓋大電廠真的是唯一解方嗎?事實上,以儲能、智慧電網、分散能源打造的虛擬電廠,已是能源管理新顯學。
甫入夏的5月,突然在五天內發生兩次大停電,讓台灣再度深陷「缺電」焦慮。於是,核四重啟也再度成了各界攻防的舞台。只是,台灣如今最迫切需要的,真的是重啟核四嗎?
當孩子開學急需用錢時,你的優先考量是賣屋變現?出售基金、股票?還是從日常資金中,調度儲備一筆可隨時提領的周轉金?
電力管理,就如同資金管理。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觀察,若以一年約8760小時來看,台灣每年用電尖峰負載約200小時,且集中在夏季。要思考的是,為因應每年2%電力尖峰負載的備用容量,除了蓋大電廠發電備而不用外,是否還有更省成本,更有效率的解方?
劉文雄表示,台灣電力系統供應要有「承載順序」與「整合資源規劃」(Integrated Resource Planning,IRP)的思惟與作法。
也就是說,電力系統面對用電量攀升與負載端多變時,應優先思考的解方,應該是「電力輔助服務的儲能或需量反應」「節約能源」與「分散式電源」,若皆不可行,再規劃蓋變電所或新電廠。
至於上述電力承載優先順序由誰決定?IRP便是將所有電力來源進行最佳整合後,定出「承載順序」的工具。
工研院綠能電網管理與現代化策略辦公室主任劉志文指出,2015年,美國加州就要求公用事業採購,需以IRP程序,將儲能、需量反應納入,以高效率與最小成本,滿足電力供需。
在北歐,類似的「虛擬電廠」概念,已是電力消費端「節能減碳」的良方。芬蘭最大購物中心,位於南部的Sello,就透過自建550kw屋頂太陽能發電,以及2MW儲能系統,加上購物中心的智慧微電網,打造「虛擬電廠」,完美調度平衡尖峰與離峰用電,年省數十萬歐元的電費。
西門子智慧能源首席技術長Michael Weinhold指出,幾十年來,傳統供電都是大型電廠發電,再透過電網輸送到消費者端。但隨著愈來愈多電力來自再生能源,這些大大小小的風力、太陽能電廠,分散在廠房、商辦、住家、農場等地。想使用更多再生能源電力,就需要更靈活的能源管理系統,例如,能自動監控並調度發電、儲能與用電端的智慧能源系統。
劉志文表示,淨零碳排趨勢下,再生能源逐漸取代化石燃料能源,而傳統以集中式大型發電機組為主軸的電力系統,也會走向分散式電力系統,電力消費者同時也是創能、產銷者。彈性、開放、多元、分散式的電力系統,已是現在進行式。
在台灣,以特斯拉電池助攻打造的翰可調頻備轉儲能系統,從輸配電源頭,緊急救援。
聯齊科技則將日本AI能源管理經驗引進台灣,從消費端打造虛擬電廠。
電網下游 聯齊科技〉打造日本AI能源管理,鮭魚返鄉展長才
5月13日,全台限電當下,桃園市文欣國小的「虛擬電廠」緊急上線。
「如果太陽能和蓄電池裝置容量再大一些,我們甚至可以達到校園孤島運轉、自給自足!」跳電意外,讓聯齊科技董事長顏哲淵有感而發。
這座虛擬電廠核心,正是聯齊的AI能源管理系統,靠著物聯網串接太陽能板、冷氣等電器、蓄電池、充電樁,不只能在跳電時啟動電池放電,平時學校用電過高,還能自主調控電器節電30%。
事實上,聯齊這套系統,早已裝進日本上萬戶住家。反觀台灣,雖積極發展綠能,卻還未有關鍵的能源管理,顏哲淵從日本電力市場轉型經驗,看見台灣急需智慧能源管理系統,商機可期。
311大地震後,日本啟動電業改革,2016年開放家用低壓電自由買賣,更讓日本電力公司反思,究竟民眾用電習慣為何?綠能供電不穩,該如何調度電力?甚至電力如何低買高賣賺獲利?
看上聯齊的通訊用閘道器能監測用電,日本電力公司主動上門。耗時一年,聯齊成功開發能接家用智慧電錶新閘道器,每30秒紀錄用電大數據,不光掌握家戶用電,連家住幾人、何時上班,都可藉數據預測。
對電力公司來說,掌握家戶用電,就掌握背後能源管理、智慧家庭的龐大商機。
好比電力公司缺電時,不再只能到電力交易所用高價買電;反而能藉深入上萬家戶的能源管理系統調度,低買高賣、積少成多,解決缺電危機。更甚者,從空調等電器的電力數據,能源管理還能做到智慧家庭照顧,好比老人在家生活有異狀,電力公司能立即察覺、通知子女。
智慧能源管理應用又多又廣,聯齊也不斷跨界、開發,新商機宛如雨後春筍冒出。
回台搶商機,盼當能源聚合商
儘管目前台灣連智慧電表都未普及,但在全球零碳趨勢下,對如何節能、發電,甚至透過電力市場低買高賣的能源管理需求將大增。
今年,經桃園市府引薦,聯齊與文欣國小一拍即合,打造從太陽能創能、電器節能,到電池儲能,以及智慧能源系統的完整解方。
雖聯齊建置容量僅數十KW,無法參與台電輔助服務交易。顏哲淵另有盤算,「積少成多,蒐集聚合1MW就能參與,我們會扮演平台!」下一步,聯齊要在台灣打造城市虛擬電廠,不但替客戶發電、省電、減碳,更替台電調度電力,杜絕跳電與停電危機。
顏哲淵興奮透露,年底前預計安裝一萬戶智慧電錶,屆時電力大數據庫建立,能替台灣找出更多潛在的用電痛點與需求。他深信,藉由IT優勢,台灣的能源管理不輸日本,更可望成為亞洲的能源先鋒。
電網上游 翰可國際〉0.2秒瞬時搶救,避免重演停電噩夢
「出事了!」5月13日下午2點,翰可新能源事業部員工衝進監控中心,值班協理莊景名趕緊打開系統,一看,台電電網頻率正急速下墜,電網面臨全面崩潰邊緣!幸好,在0.2秒內,翰可的彰濱儲能系統緊急救援,暫時穩住電網頻率。關鍵三分鐘過後,水力等機組陸續補上,總算避免815全台大停電噩夢重演。
這是台電去年才開放儲能業者競標的「輔助服務」。沒想到,今年5月旋即發揮效用。翰可正是去年第一名的得標廠商,籌備三年,找來洋將特斯拉電池與資策會,打造智慧能源管理系統,成功標下最大容量5MW。
翰可雖成功救援電網,但從無到有打造台灣首個儲能輔助服務,背後其實是斑斑血淚。
逆變器、太陽能電廠運營起家的翰可,看好能源商機,2016年,前進美國加州布局能源管理。2020年,台電試辦AFC(儲能自動頻率控制)調頻備轉輔助服務,練兵多年的翰可,決定大展拳腳。
負責的團隊莊景名回憶,當時擔心儲能設備投資大,短期回收不易,沒想到董事長陳洋淵毫無所懼,一句「就去做!」吃下定心丸的團隊,以洋將結合在地的軟硬體整合方案,成功拿下5MW標案。
然而,挑戰才正要開始。先是海運卡關,接著儲能櫃安置,又遭民眾誤解抗爭。翰可好不容易覓得彰濱工業區,但因台灣過去沒有儲能饋線施工經驗,一路跌撞,最終才在今年4月順利併網,並隨即在5月碰上電網危機,緊急救援。
陳洋淵自豪說,「0.2 秒,系統反應很快。三分鐘內,多次全功率放電救援,」若這關鍵的三分鐘,少了翰可的緊急救援,恐怕台電其他機組會因頻率驟跌、啟動保護機制解聯,最後造成電網崩潰,重演815大停電悲劇。
門外漢到美國,練成能源專家
翰可原是能源門外漢,1989年,陳洋淵創業,從化學加工品與塑膠品貿易起家。他深知,若要在產業立足,勢必得提升附加價值和競爭力。
2008年,翰可看上全球反核、環保趨勢,轉進太陽能逆變器等市場;2013年更成立潔光能源,投入電廠運營、前進美國加州設子公司。
綠能蓬勃的加州,從再生能源、儲能到能源管理,意外打開陳洋淵的能源視野。
翰可結合太陽能屋頂發電和電池儲能,協助客戶在白天使用太陽能發電;晚上離峰電價便宜再用市電,創造最佳效率與最低成本的能源解方。
從終端消費者,到電網源頭的儲能輔助系統,翰可逐漸發展出完整能源解方。歷經513停電, 陳洋淵更堅信,綠能趨勢下,儲能需求即將爆發,翰可除積極搶進台灣2GW潛在儲能商機,更不排除進軍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