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電業法》修法初審通過。示意圖。pexels by Miguel Á. Padriñán
▋台電不分拆!《電業法》修法初審四大重點一次看
▋台美能源合作再升溫!中油簽阿拉斯加LNG意向書,穩定氣源與爭取上游投資權
▋農漁村綠能推動新突破!售電對象拓展一般售電業者
▋推動歐洲低碳水泥與綠能項目,台泥發行115億元綠色可轉債
▋三菱委託鴻海代工電動車?預計量產Model B電動車
台電不分拆!《電業法》修法初審四大重點一次看
因應國際趨勢及再生能源市場迅速發展,立法院24日初審通過《電業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提出4大重點:台電維持現行經營型態不分割、放寬綠電交易限制、納管儲能與需量反應,以及加強電力交易平台監管。
首先,根據原規定,台電必須在2026年前拆分為發電、輸配與售電三家子公司,但由於極端氣候與大量資源需求,經濟部主張讓台電繼續以綜合電業模式經營。此修法可避免拆分後可能出現的資源分散,進一步提升投資效率與供電穩定性。能源署署長游振偉指出,2017年綠電占比僅4%,如今已躍升至15%,預計未來比重仍將持續攀升,穩定電網極為關鍵。
修法第二大重點在於放寬綠電交易限制。新規定允許再生能源售電業者間互相交易,增加交易彈性並降低餘電處理成本。自2017年修正後,台灣電力市場逐步邁向自由競爭,目前已有超過102家再生能源售電業者進入市場,修法後可促使市場資源更有效配置,也有助於推動綠電發展,平衡民營與國營電力間的市場互動。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第三,修法將儲能技術與需量反應納入「特定電力供應業」管理,藉以降低業者設立相關業務的風險,並擴大電力資源運用範圍。能源署代理署長李君禮表示,這些技術正逐步進入市場,但目前缺乏完善法律依據,修法將提供必要的監管框架,確保市場公平運作與技術發展同步。
最後,新草案加強電力交易平台的監管,要求依據市場發展情況檢討平台運作模式,進一步強化中立性並建立相關罰則,以確保交易公開透明、防範市場操控。此外,立院也通過附帶決議,要求能源署先行在台電場域建立再生能源數據監理機制,未來再推展至民營電廠。
台美能源合作再升溫!中油簽阿拉斯加LNG意向書,穩定氣源與爭取上游投資權
中油20日簽署了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氣(Alaska LNG)買賣暨投資意向書,強化台美能源合作再上一層樓,有助於確保台灣未來穩定的天然氣供應。中油未來將從阿拉斯加採購液化天然氣(LNG),並爭取上游投資參與權,成為繼卡達與澳洲之後的第三大LNG氣源供應國。
此次阿拉斯加LNG計畫由阿拉斯加州政府公營公司AGDC與主要開發商Glenfarne Group聯合推動。該計畫將成為美國出口LNG中距離台灣最近的供應來源,因為它不需經過巴拿馬運河,這將大幅縮短航運時間,降低運輸風險,進一步提升台灣天然氣供應的穩定性與可靠性。
美國內政部長柏根(Doug Burgum)在社群媒體上轉發相關訊息並祝賀中油與鄧利維的簽署,表示這項戰略計畫能夠把美國能源供應給「朋友和盟友」,使全球能源市場更加安全、穩定,並為各國創造繁榮的機會。

中油表示,過去美國對阿拉斯加LNG的開採有所限制,但在川普政府上任後出現了突破,讓這項計畫得以順利推進。中油同時爭取投資參與權,成為卡達及澳洲外第3個LNG氣源供應國,讓台灣在全球液化天然氣供應鏈中擁有更大的話語權力。
農漁村綠能推動新突破!售電對象拓展一般售電業者
農村水保署24日推出新版「農漁村能源自主場域推動指南」,內容大幅擴充,讓農漁村在合法設置綠能方面有更多彈性。新版指南除了可以轉售綠電給台電外,現在也允許農漁村將多餘的綠電賣給其他數十家售電業者,進一步提升綠能應用的經濟效益。
指南的首版於112年推出,主要目標是在不影響農業生產的前提下,協助農漁村設置綠能。新版指南則因應最新政策,放寬了申請優惠貸款的條件。過去只有將綠電轉售給台電才能申請貸款,而現在即使是自用或轉售給其他售電業者,也能通過評估獲得貸款支持。
此外,對於裝置容量2MW以下的第三型綠能設施,也同樣可以銷售綠電給非台電的售電業者;新版指南更新增了漁電共生的設置模式,並在魚塭設置光電系統時,特別注意避開候鳥棲息地,保障生態環境。
指南中還收錄了多個實際案例,供農漁民參考。目前,全國畜禽舍綠能設置數量已達4,250場,總裝置容量達1.7GW。許多牧場透過申請貸款改建,搭配設置光電系統,不僅有效降低了電費支出,綠電轉售還能帶來額外收入,並改善室內環境。

推動歐洲低碳水泥與綠能項目,台泥發行115億元綠色可轉債
台泥20日宣布成功發行綠色海外無擔保可轉換公司債,募集資金達3.5億美元(約新台幣115.6億元),成為今年台灣最大規模的國際債券籌資案。支持台泥在全球範圍內推動減碳增綠的策略,同時為歐洲和土耳其的低碳水泥及綠色能源項目提供資金保障。
募集資金將用來增資台泥荷蘭控股公司TCC Dutch Holdings B.V.,以加強其在歐洲和土耳其地區相關項目的資金儲備。台泥強調,此次發行吸引了超過發行金額3倍的認購,投資者中來自歐洲和美國的比例超過51%,長期投資者的占比也超過25%。這充分顯示出ESG投資需求不斷增加。
此次可轉債發行由摩根士丹利擔任獨家全球協調人,星展銀行則負責共同承銷。同時,台泥獲得了國際機構ISS-Corporate對其綠色融資框架的認證。

三菱委託鴻海代工電動車?預計量產Model B電動車
日本三菱汽車近日計劃將純電動車生產外包給台灣科技大廠鴻海,據《共同社》20日報導,鴻海最快將於本月內公布相關消息。三菱擬採用鴻海旗下鴻華先進開發的Model B中小型電動車,並計劃在裕隆三義廠進行量產,預計自明年起向紐澳及東南亞市場外銷。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曾在法說會上表示,鴻海目標是在2025年實現全球電動車市占率達5%,大約50萬輛。此次委託合作降低生產成本及縮短新車開發周期,從而提升三菱在全球電動車市場的競爭力,這項訂單標誌著鴻海首次獲得傳統車廠及海外乘用車的代工訂單。
雖然三菱汽車屬於日本規模較小的品牌,其訂單難以單獨推動鴻海達成這一目標,但此舉是為鴻海未來與日產、本田等其他傳統車廠的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市場分析指出,東南亞市場目前占三菱全球銷量約30%,由於中國大陸車廠在泰國等市場已迅速擴大市占率。三菱下單鴻海正是在這種激烈競爭環境下採取的重要策略,藉以降低成本並提高市場應對能力。
業界普遍認為,若三菱透過鴻海代工取得理想銷售成績,未來鴻海有望進一步拓展與其他車廠合作,持續推動其委託設計製造服務模式,進而提升在全球電動車市場中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