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的慢,不僅是都會人所嚮往的生活,也衍生出聞名海內外的熱氣球嘉年華,以及多元的產業和經濟活動。「2021遠見高峰會」午宴台東縣縣長饒慶鈴以「台東 從慢經濟到東漂」為題,分享她如何打造台東的「慢」經濟。
慢,是台東獨有的氣質,是時間淬鍊出的底蘊。
這場專題演講由《遠見》資深總主筆彭杏珠引言。她指出,台東從慢生活的態度,帶出以人為本、永續、有人情味的慢經濟,讓許多台灣人心嚮往之。
台東縣長饒慶鈴一開場即表示,「台東,不只是台東」是她過去的競選口號,而她也認為台東可以超越台東,能夠成為一流的城市。
她進一步解釋,愈國際化的時代,城市發展就要愈在地。不只要一百萬人來一次,更希望要有一萬人來一百次的黏著度。
愈國際就要愈在地,讓台東不只是台東
「2020年是台東迎向慢經濟的時代,」饒慶鈴強調。她不僅細數著過往台灣各區的發展,包含1980年代新竹科技產業、1990~2010年代北北桃金融與服務等時期,也表示台東慢經濟的來臨靠的是天時、地利、人和。
什麼是慢經濟?對此,她解釋台東的慢經濟就是「發展自然真實的經濟模式」。
並且,要尋找有理念、有風格的「販售」台東的慢。她也分享具體落實面,從生產可以賣的「慢產品」,找到願意買的「嗜慢者」,並且維持良性的「慢循環」,既有產值又能守護這片土地。
饒慶鈴提到,「一快一慢是台東推動慢經濟的核心價值。」慢,是台東專屬的生活態度;而快,就是高效率、快思維加快各項事務推進的速度。
以「快」支持「慢」,才能凸顯這塊土地的價值、並能創造實際的經濟產值。
上天餽贈台東的,成為發展慢經濟的優勢
「上天給台東什麼,我們就順應自然賣這些『什麼』!」饒慶鈴強調,並認為這也是台東發展自然真實經濟模式的優勢。
她也從六大面向分享,台東是如何落實慢經濟的,包含發展自然真實的經濟模式、營造優美的城鄉生活環境、致力多元應用的智慧城市、形塑大台東藝術文化園區、建構全面完善的社福系統,以及打造原民文化首都。
至於該如何發展自然真實的經濟模式?
饒慶鈴也列舉多項台東最為大眾熟知的活動,包括台灣熱氣球嘉年華、最美星空音樂會、「天地為幕 ‧ 稻穗為伴」池上秋收音樂節,以及成為許多國際衝浪比賽的場地等活動。
她也表示,台東依山傍水的優勢,都扣合著「慢」經濟。這些都是善用台東的在地優勢,進而發展屬於自然真實的經濟模式。
接著,饒慶鈴也分享如何營造優美的城鄉生活環境,提到台東不僅建構汙水下水道系統、推動友善耕作面積,是全國第2名,達目前達1041公頃,更推出吃在地、食當季的「慢食節」。
因此,慢食節的集體創作也從5800多件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2021年日本Good Design Award設計大賞的金獎。
全國最多無線熱點,5G遠距醫療受肯定
「科技不會使我們匆忙,而是幫台東一個大忙,」饒慶鈴說道。並表示他們正致力打造多元應用的智慧城市。
不僅成為全國第一多無線熱點24小時高速網路外,且由於台東醫療資源多集中在都市,台東更全國首創5G遠距智慧醫療網絡,與高醫、花慈等醫院的耳鼻喉科、心臟外科合作,並受衛福部肯定。
無論是台東藝穗節,或是南迴藝術季等,都將當地的山海、土地與藝術融為一體,將山海地景、日常生活場域等成為無可取代的舞台。
形塑大台東藝術文化園區,也是台東在實現慢經濟的目標之一。不只是藝術節等活動,藝術更存在台東街角巷弄中,這也使得台東成為連續兩年每萬人享有藝文活動次數,更是全國最高。
饒慶鈴表示,台東也積極建構全面完善的社福系統,不僅推動微型保單、在100處部落文化健康站與91處社區關懷據點,積極讓變老成為一件很酷的事,更成為全國首創「私托公共化」托育補助,打造友善生養環境。
饒慶鈴指出,「讓珍貴的原住民文化與傳統資產在台東土地上繼續豐饒,」是打造原民文化首都最核心的理念。
此外,台東有全國第一個原住民文化青年觀察團,從2020年起辦理圍火座談聆聽部落青年聲音。其中,探討文教藝術、經濟產業、社會福利等議題,也積極培育全方位樂舞人才深化台東原住民展演品牌,包含王宏恩、阿爆、林群哲、朱克遠等人都成為樂舞導師。
饒慶鈴也分享慢經濟的具題成果,包含不受疫情影響旅遊台東的人次破千萬、平均餘命近3年增幅比例全國第2,以及商家營業額再創新高等。
最後,她向大家喊話:「東漂吧,現在正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