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不減碳就沒訂單」,然而台灣中小企業占比逾九成,如何「以大帶小」落實供應鏈減排?中國信托金控和工研院昨(4)日宣布強強聯手,預計第一年深入輔導80家企業,端出哪些淨零解方?
近年,台灣訂下2050淨零排放目標、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國內碳權交易所也緊接成立。中信金控總經理陳佳文致詞時表示,金融業首重風險管理,而人類面臨最大的風險,正是極端氣候帶來的衝擊。
為加速供應鏈低碳轉型,中國信托金融控股公司(簡稱中信金控)4日宣布與工業技術研究院攜手,以系統化的顧問方式,協助台灣產業實質減碳。透過溫室氣體盤查、企業訪視診斷、淨零技術整合、永續金融導入,以及碳權抵換交易等五大策略,提升科技與金融跨界淨合作。
計畫將優先提供中信金海內外企業客戶,涵蓋不少製造、機械、科技產業的中小企業。今年預計深入輔導80家企業減碳,2030年目標朝累計輔導1000家邁進。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中小企業減碳三大關卡!投融資助一臂之力
陳佳文分析,過去節能減碳停留在宣導倡議,如今在政府立法強制規範、碳排費用化以及供應鏈施壓下,企業排碳外部成本逐漸內部化,溫室氣體排放量被納入企業的生產成本,對以出口導向為大宗的台灣產業帶來很大衝擊。
他分享金融業過往議合經驗,「事實上本身是排碳大戶的企業,面對低碳轉型,比我們更著急!」中國信託商業銀行總經理楊銘祥也點出,目前大型企業在溫室氣體盤查上面臨最大挑戰是,如何帶動供應鏈自發性地去解決碳的問題。
楊銘祥盤點中小企業面臨三大關卡,第一、企業規模小。第二、資源運用和技術未臻成熟。第三、資金不足、缺乏誘因,導致減碳之路走得艱辛。
中信金身為金管會「永續金融先行者聯盟」成員,目前有2300億元的放款規模與綠色金融相關。楊銘祥表示,中信金已提供多項創新永續產品及服務,包含上週才和遠東新簽訂的首筆20億ESG資金組合式貸款,給予供應商策略性融資和優惠利率。此外,與專業第三方機構結盟,協助企業客戶遴選符合永續相關需求的合作廠商,爭取多種優惠方案。
此次強強聯手,中國信託將配合設計供應鏈上下游融資貸款方案,客戶可取得減碳所需技術及資金支持。
工研院擔當「技術顧問」,打造淨零創新經濟
另一方面,工研院在2021年即成立「淨零永續策略辦公室」、2022年推出「產業淨零轉型服務團」,已提供322家中小企業現場減碳診斷服務,輔導60家中小企業深度減碳轉型。
工研院資深副總經理蘇孟宗指出,根據全球最大碳揭露權威機構「全球環境信息研究中心」(CDP)數據顯示,企業供應鍵碳排放比自身營運碳排放平均高 出11.4 倍。他認為,以出口為導向的台灣,面對國際碳管制、碳邊境稅的嚴峻挑戰,「淨零排放加上創新經濟」是增強競爭力的生存之道。
首次與金融業展開全面合作,工研院產業服務中心執行長陳立偉說明,將聚焦產業需求,建立雲端永續碳管理平台,同步經濟部官方資料庫,運用豐富的物質流資料庫(原料、BOM表)進行碳熱點分析、碳排深度診斷、淨零專利技術合作等項目,為企業量身打造一站式淨零轉型服務。
陳立偉補充,以機械產業為例,實質的減碳方法包括調整製程設備、重新設計產品,例如過去廢輪胎切割完要清洗時,習慣以傳統馬達機械清洗,未來可改以水刀清洗取代。不過,每個產業都需要有客製化的減碳方案,才能更對精準有效率的落實減碳。
今年9月起,中信金和工研院將陸續舉辦溫室氣體盤查課程、安排企業淨零參訪團觀摩負碳技術應用、國際論壇等活動,協助企業建立實戰力,加速低碳轉型,甚至進一步發展碳權,做後續的抵換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