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0月,天氣總算出現些許涼意,讓人差點忘記今年7月我們曾遇到地球創紀錄以來最熱的一週。當時,聯合國祕書長安東尼歐・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嚴正警告,氣候變遷已經失控,地球已進入沸騰的新時代。
全球對朝向永續發展已取得共識,多數國家宣示2050年要達成碳中和。有了目標,如何達成目標便是重點。
台灣在這方面也很積極,環境部在10月12日公布「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專案管理辦法」及「溫室氣體排放量增量抵換管理辦法」,將助台灣向低碳經濟的新時代再邁進一步。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減少碳排放,種樹的副作用最輕
其中「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專案管理辦法」規範「減量額度」如何取得、認證、申請,取得的額度可在碳交所交易,也可用於環評增量抵換,是碳費徵收及增量抵換的配套措施。
自願減量專案可分為移除、減少、避免排放三大類。「減少」、「避免」類型多半透過一般大眾理解的、以技術創新提高能源效率、安裝再生能源裝置等方式。「移除」型則是透過造林、取得森林碳匯等方式,積極減少碳排放。
而在各類減排技術中,造林活動副作用最輕,不僅可以吸收碳,還能夠恢復生態系統、維護生物多樣性,同時也能提供公共空間,促進民眾的健康和福祉。
筆者所屬的台新金控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積極響應政府政策,實踐綠色轉型。台新金控近期與臺東縣政府、臺東大學、綠色冀泉共同簽署合作意向(MOU),為今年8月底海葵風災造成當地萬棵樹木倒塌進行復育,於臺東舉行植樹造林活動,期盼重現綠地,打造公益共好森林。
種4000棵樹,等於台新員工一年公務出行碳排
育苗象徵重生,亦是台新金對永續減碳行動立下的一個新里程碑。本次共種下4,000株牛樟樹幼苗,其中500 株種植於臺東大學知本校區,另外3,500株則轉種於臺東森林公園。經科學估計,這4000株樹苗一年內可吸收高達48公噸的二氧化碳,即台新員工一整年公務出行的排碳量。
我們希望這種企業與政府、學術界、和社會企業的合作,能凸顯企業對社會責任的實踐,也樂觀認為環境部所制定的新規,確實可以為台灣的綠色轉型帶來積極的效果。
台新也已宣示在2030年要在範疇一達到碳中和目標,並會在2030年達到100%使用綠電的目標。此外,我們也在台新許多據點裝置Gogoro的換電站和Ubike站,以鼓勵員工和客戶用更環境友善的方式來上班與洽公。這都會從基礎喚醒人們對環保意識的重視。適逢環境部的新規推出,我們相信越來越多企業會參與到這場永續發展的行列中,或許有時看似像綠色軍備競賽,但這樣的良性競爭可望帶來善的循環,是我們所樂見的。(本文作者為台新金控永續長)
延伸閱讀:台新吳東亮推「育苗換金」,偕彭雪芬植樹4000棵拚碳中和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