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台灣現場

一次看懂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影響台灣未來30年的關鍵戰略

2030年預算9000億元

國發會昨宣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蘇義傑攝

| 攝影 蘇義傑

3月30日,由國發會主委龔明鑫領銜,與環保署、科技部、經濟部、交通部及內政部,一同宣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提出五大路徑規劃、四大轉型策略及兩大基礎,在2030年前編列9000億元預算執行八大計畫,要讓台灣在淨零碳排這一項目,也與國際接軌。

記者會由龔明鑫主持,身邊坐著經濟部次長林全能、內政部次長邱昌嶽、交通部次長陳彥伯、科技部次長林敏聰及環保署署長張子敬,一字排開一起說明定位「化危機為轉機並掌握商機」的淨零轉型大戰略,為這32頁的內容一一說明。

《遠見》整理出五大路徑規劃、四大轉型策略及兩大基礎,重點說明相關內容。不久之後,國發會還會提出完整細項的完整版說明書。

圖/國家長期減量路徑規劃。取自國發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

五大路徑規劃,重中之重

自2020年開始至2050年,選定「建築」「運輸」「工業」「電力」及「負碳技術」五大項目,依階段里程碑設定目標。

在建築項目,要提升建築外觀設計、建築效能及家電能效標準,預計在2030年時,公有新建建築物要達到能效1級或近零碳建築;到2040年,有50%建築物更新為建築效能1級或近零碳建築;2050年時,100%新建建築物及超過85%建築物為近零碳建築。

在運輸項目,朝改變運輸方式、降低運輸需求及運具電氣化著手。預計在2025年,市區電動公車普及率達36%;2030年,市區公車及公務車全面電動化,電動車市售比30%、電動機車市售比35%;2040年,電動車及電動機車的市售比達100%。

在工業項目,以提升效能、燃料轉換、循環經濟及創新製程為核心。2030年時,製造業要逐漸汰換製程設備,其電力消費15%使用綠電、商業場域100%採用LED燈具、空調最佳化運作60%;2040年,產業示範導入低碳製程,包括氫能煉鐵技術、二氧化碳回收合成碳氫燃料;2050年全面導入低碳製程。

在電力項目,再生能源持續擴大,發展新能源科技、儲能及升級電網。2025年,不興建新燃煤電廠;2030年,風力及光電累積裝置容量達40GW;2035年,100%智慧電表布建;2040年,燃煤及燃氣電廠,依CCUS(碳捕捉、利用與封存技術)發展進程導入應用;2050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超過60%及100%的智慧變電所。

在負碳技術方面,依技術發展進程,2030年進入示範階段,2050年進入普及階段。

能源、產業、生活、社會四大轉型策略

四大轉型策略涵蓋「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及「社會轉型」。

能源轉型:包括風力、太陽光電系統整合及儲能、新能源(氫能、深層地熱、海洋能等),打造零碳能源系統,並提升能源系統韌性,還要開創綠色商機成長。

到了2050年,再生能源項目中,太陽光電累計達40~80GW、離岸風電累計達40~55GW;火力發電要最大化自產再生能源,如燃氣配套CCUS、進口碳中和液化天然氣(Carbon Neutral LNG)、氫能發電燃煤轉為備用。於此同時,也發展生質能及氫能,以上做為零碳能源的重要布署。

在提升能源系統韌性上,將優先擴充再生能源電網基礎設施、擴大因應再生能源變動所需儲能等彈性資源規劃。

能源開創綠色商機成長,則鎖定打造綠能生態系與去碳投資的國際合作。例如推動港埠風電專區、發展智慧能源產業商業模式、獎勵補助與租稅減免及建立國際合作機制等。

產業轉型:轉型部門有製造部門、商業部門、建築部門及運輸部門。

製造部門瞄準製程改善、能源轉換及循環經濟3大面向;商業部門則有設備或操作行為改善、使用低碳能源、商業模式低碳轉型與綠建築4個項目;建築部門則訂出2050年100%新建建築物及超過85%建築物為近零碳建築;運輸部門則要求在2040年將電動車及電動機車的市售比達到100%目標。

生活轉型:從食衣住行的層面,推動零浪費低碳飲食、使用取代擁有、淨零循環建築、低碳運輸網路與全民對話的轉型生活。

社會轉型:落實公正轉型及公民參與,讓淨零轉型為化衝突為機會的社會工程,並倡議公民參與,做為支持社會體系的力量。

兩大基礎為科技研發與氣候法制

以「科技研發」與「氣候法制」做為兩大治理基礎,前者要發展淨零技術與負排放技術,後者擬定法規制度及政策基礎、碳定價與綠色金融。

像是低碳製程、線建築、綠運輸、碳捕捉封存、自然碳匯、電網系統整合、儲能、氫能及其他前瞻科技與政策的效益評估,都是科研基礎項目,並以5年檢討一次做為管理進程。

氣候法制目的在完善氣候法制環境,囊括溫管法修法(氣候變遷因應法)、綠色金融、能源三法(電源管理法、電業法、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碳捕捉封存、氫能管理專法、建築及運輸工具電動化相關法規等。

12項關鍵戰略預算9000億元

在五大路徑、四大轉型策略、兩大基礎的架構下,2050淨零轉型共提出12項關鍵戰略,項目有風電/光電、氫能、前瞻能源、電力系統與儲能、節能、碳捕捉利用及封存、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資源循環零廢棄、自然碳匯、淨零綠生活、綠色金融及公正轉型。

這12項關鍵戰略共編列近9000億元預算,其中占比最大的是再生能源及氫能,編列2107億元,其次是電網及儲能,編列2078億元,運具電動化編列1683億元名列第三,至於節能及鍋爐汰換也編列1280億元。預算來源則由國營事業提列4400億元,新增計畫3200億元及現有規劃的1200億元。

龔明鑫指出,協助產業淨零轉型,將採取先大後小、以小帶大的模式,也就是由大企業著手,再讓大企業在產業鏈中起到以大帶小的作用。也會結合產業公協會力量,先由國營事業做起,「以身作則」帶領產業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