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專家觀點

金融業應擴大綠色創新 助台灣減碳接軌國際

本文出自《遠見雜誌》 2022年05月號

金融業應善用綠色創新,落實減碳影響力。此為示意圖。圖/Pixabay by catazul

|

因應歐盟要求進口產品依碳含量繳交「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憑證,我國面對國際碳管制加嚴的挑戰,政府在「2050淨零排放政策路徑藍圖」要求台灣企業必須提前布局因應,計畫在2023年鎖定年排放量超過2.5萬噸的碳排大戶開徵碳費。

以金融業而言,碳排放量逾95%來自因「財務」造成的投融資對象,但金融保險業功能不僅扮演資金橋梁,更可發揮減碳影響力,引導企業及個人客戶共同投入。

首先,減碳方面,可見到多家金控積極進行減碳營運轉型,並透過綠電採購、規劃設置太陽能分行、參與「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綠電憑證的公開標售案等作為落實減碳目標。

此外便是落實責任投資(PRI)。許多金融業已著手布局綠色主題投資及影響力投資,同時,也針對投融資客戶進行積極「議合」,另有些業者開始協助企業減碳諮詢服務,提供客戶全方位減碳轉型的解決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金融業致力於減碳相關創新商品與服務。銀行業提供信用卡消費碳足跡、永續存款等優惠;保險業則有綠色車險、綠色住宅保險、再生能源保險及天氣指數型保險等創新商品。

證券業則發行綠色債券、ESG綠色主題基金和ETF,鼓勵投資人長期投入,以獲得穩定且較佳的報酬。目前全球碳權ETF相關產品僅有四檔,最受矚目的是KRBN ETF,推出不到一年半,單位淨值上升逾100%,基金規模成長超過40倍,原因仍是需求市場大,資金不斷湧入碳交易市場,也推高全球碳權交易價格。

全球超過50國實行碳交易,台灣應盡快接軌

據統計,全球超過50個國家已施行碳交易制度,整體碳交易市場過去三年成長五倍,超過2300億歐元。

2005年「歐盟碳交易市場」(EU ETS)開始運作,目前最成熟並擁有27個會員國;南韓在2015年也啟動碳交易系統(Korea ETS),是東亞地區首個實施國家。另外,新加坡碳權交易所也在2021年底正式運作,同年中國啟動國家碳交易市場,可望成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場。

台灣目前沒有碳交易所,且巨額排碳量集中在少數企業,若成立交易所,恐有流動性與參與者不足問題,我國跨國廠商必須透過境外的碳交易市場,才能取得碳權買賣的利益。台灣雖非聯合國締約方,不受強制性減碳排限制,為盡早與國際接軌,仍應積極參與國際間「自願性碳市場」,可透過向國際間獨立機構申請成立的碳權交易機制,以獲得碳權。

展望未來,台灣若只做到徵收碳費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盡快建立能與國際接軌的碳交易市場,讓減碳更「有價化」,也藉此讓企業對減碳、控制碳排做出更有效率的管理,透過公開市場交易、訂價機制的建立,讓碳價更能規格化,亦更有助於台灣邁向零碳目標。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