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碳交易

台版ETS明年模擬測試!碳交易新制與碳費將雙軌併行

排碳有價與碳交易是國際趨勢,環境部將邀請企業組成台版總量管制與排放交易(ETS)先行者聯盟,明年下半年模擬測試;目前先逐步建構法規與軟硬體,研議台版ETS制度內涵。
|

碳費首場費率審議會8月6日登場!討論企業自主減量與高碳風險

台灣碳費制度今年正式上路,環境部表示,將於8月6日召開今年首次碳費費率審議會,預計討論企業繳交自主減量計畫情況,以及高碳洩漏風險事業單位認定等2大議題。
|

士電整合綠電與儲能,強攻綠能市場進軍碳交易

重電廠士林電機積極布局屋頂型太陽能發電,預估到2030年裝置容量6.2MW,綠電使用占比提升至15%,綠能產品營收占比目標到30%。士電也取得再生能源憑證,目標鎖定千張憑證,規劃參與碳交易市場。
|

碳市場規模將飆升,沙烏地阿拉伯搶攻氣候融資關鍵地位

自願性碳市場公司(VCM)與沙烏地阿拉伯「新未來城」(NEOM)旗下的能源和水務子公司Enowa簽訂一份重要協議,盼2030年前交付逾3000萬公噸的碳權額度。
|

碳交易助攻低碳轉型!德國如何兼顧產業競爭力與氣候政策?

德國梅爾茨政府5月上任,氣候政策是否延續備受關注。聯邦環境署碳排交易管理局專家克林根費爾德接受中央社專訪表示,碳有價與碳交易是德國氣候政策核心工具之一,不因政黨輪替改變;他強調,設定碳價須兼顧產業競爭力與低碳轉型。
|

COP29碳交易解析:台灣無法直接賣碳權,如何參與全球市場?

耶誕和新年期間我在家寫這篇文章,重看了過去幾年在綠學院發表的COP分析文,發現已經是第四篇了,跟綠學院年報《2024年綠學院給全體用戶的一封信——安全感》並列長青!從COP26開始,這條隱形的時間軸,透過專欄文章長時間的紀錄,貫穿時代提供你我一條了解氣候談判的脈絡。
|

碳抵換採購不踩雷!四大步驟教你買到高品質減碳額度

在各界汲汲營營追求碳中和與淨零轉型的目標下,自願性碳交易市場(Voluntary Carbon Market,VCM)已逐步成為企業實現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的重要工具之一。當然,買家們皆希望自己所購買之碳抵換商品都是高品質的,但如何做到?
|

台灣碳權交易活絡!首筆成交帶動,750噸碳權再上架

台灣碳權交易持續推進,碳交所總經理田建中指出,12月初首筆的成交案讓企業重新思考再上架。根據國內減量額度交易平台公開資料,漢寶農畜產企業再次上架2案,合計750公噸。
|

遠見ON AIR X COP29》COP29會後深度解析:葉欣誠、李堅明、林子倫解讀

2023年聯合國氣候變遷高峰會(COP29)於亞塞拜然舉行,為期兩週COP29巴庫會議已落幕。本次峰會被稱為「金融COP」,資金問題成為最大焦點,也成為檢視全球氣候行動成效的關鍵指標。《遠見》邀請三位專家學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葉欣誠、國立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教授李堅明,以及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林子倫,深入探討COP29的成果、爭議,對台灣來說有哪些啟示?
|

ESG遠見共好圈》COP29刷新碳市場規則,台灣如何在氣候政治中突圍?

COP29甫落幕,通過了過去10幾年懸而未決的《巴黎協定》第6條條款。雖然台灣為非會員國,但這些決議會讓台灣面臨哪些挑戰與契機?《ESG遠見共好圈》特邀專家、企業、政府共同探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