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碳排目標迫在眉睫,企業是否漂綠也成為檢視焦點。最新調查指出,全球近6成企業高層坦承,自家公司存在「漂綠」行為!真相究竟為何?
- 全球58%企業高層坦承自家在漂綠;在美國,這數字飆升到 68%
- 全球66%企業高層質疑自家公司的永續努力是否為真
- 全球65%企業高層不知如何做永續轉型;只36%有衡量指標與工具
「這不再是一場氣候峰會,更像一場北方國家的『漂綠節』!」瑞典氣候少女童貝里(Greta Thunberg)在去年於英國格拉斯哥舉辦的COP26(聯合國氣候大會)大會中這麼說。
童貝里更抨擊,這些來自200個國家代表,忽視了科學共識,積極製造漏洞,好讓自己國家受益並繼續獲利。
全球近6成企業高層,坦承自家公司在「漂綠」
根據《Fast Company》報導指出,由民調機構 Harris Poll為Google Cloud 所進行的匿名調查。主要針對近1500名全球不同行業、員工數超過500人的企業高階主管,進行調查。
結果發現,即便CEO和其他高層認為「可持續性發展是優先要務」。但在全球有 58% 的高階主管,承認他們的公司在「漂綠」(greenwashing);而在美國,這個數字則上升到 68%。此外,全球有 66% 的高層,質疑他們公司在可持續性發展上的努力是否為真。
這項「漂綠」的調查結果,也和其他機構的分析相互應。像是,先前非營利組織 NewClimate Institute評估 25 家以實現「淨零排放」為目標的大公司。結果發現,這些企業都誇大了自己的進展,他們目前措施能夠減少的碳排額度是40%,而不是大聲宣稱的100%。
過度誇大自家企業的永續進展,就是一種漂綠行為。
也就是,當國家、企業透過誇大不實的手法,對外宣傳他們對環境利益的主張、環境保護的付出,但卻未真正投入實際行動,就很可能被認為是在「漂綠」。
其他常見的「漂綠」手法,還包括透過在包裝上放置綠色背景和環保、自然、永續等詞彙,淡化製造過程對環境造成的傷害。甚至,透過無效認證來行銷、誤導消費者購買,以塑造企業友善環境的形象。
「衡量進展」成為企業邁向永續的一大挑戰
光是在去年,英國廣告監管機構禁止「漂綠」廣告的數量就有16件,這也相較前年同期增加了三倍。此外,目前歐盟委員會也正考慮制定新法規,來禁止無法證實、模糊的環境承諾,以及其他誤導性的說法。
在 Harris Poll這份匿名調查中,有 65% 的企業高層表示,雖然他們希望在可持續性發展上取得進展,但他們實際上並不知道該如何做。
這也點出,企業在實踐永續、可持續性發展上的難題與挑戰「該如何衡量進展」。在調查中,只有 36% 的高層表示,他們的公司擁有衡量指標與工具,來追蹤他們在可持續性發展上的工作。
只有 17% 的主管表示,他們正使用來自相關工具所蒐集、與氣候相關的數據,來優化他們的永續發展策略,但這部分也可能會隨著法規變化而有所調整。
美國綠色和平組織氣候運動主任納拉亞南(Anusha Narayanan) 表示,如果想要一個宜居的未來,我們還剩下不到十年的時間,要在全球減少大約一半的碳排。
納拉亞南也強調「任何延誤都是災難性的」;而「漂綠」不僅是透過行銷等方式來誤導消費者,它更對企業進行可持續性的發展工作帶來威脅,成為全球邁向淨零排放的一大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