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在被淹沒前「存檔」國土風采,吐瓦魯將在元宇宙立國
▋興大研究揭:台灣乾旱將削弱森林碳匯,衝擊半導體業
▋北極由白變藍!「無冰化」恐在2035年夏季成真
搶在被淹沒前「存檔」國土風采,吐瓦魯將在元宇宙立國
隨著海平面上升,太平洋島國吐瓦魯每逢漲潮時,國土主要環礁、首都富那富提(Funafuti)的四成都會被水淹沒,甚至還有不少研究顯示,這個人口只有1.2萬的小國,將在本世紀末淹沒。為了保留所有的文化記憶,吐瓦魯政府已經完成對該國124個島嶼的詳細3D立體掃描、存檔文化遺產,也在研擬一套數位身份系統,以讓公民可以在上面註冊出生、死亡、結婚或參與民意調查。
由於這些準備,吐瓦魯也很有可能成為元宇宙裡的第一個國家,透過擴增實境(AR)或虛擬實境將能一睹該國國土風采。然而,澳洲昆士蘭科技大學副教授凱利(Nick Kelly)表示,將整個國家搬遷到虛擬世界中,仍存在極大的技術、社會和政治挑戰,關於資訊安全、誰控制數據的憂慮也一直存在。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但也有吐瓦魯人對此表示無感。來自吐瓦魯的琳(Lin),在8歲時和家人移居至紐西蘭。對她而言,海浪拍打岸邊的聲音、教堂鐘聲依舊是她對吐瓦魯的鮮活回憶,但「你無法在數位空間複製哪些曾經滋養吐瓦魯人的土壤,也無法複製吐瓦魯人身體與土地的聯繫。」
興大研究揭:台灣乾旱將削弱森林碳匯,衝擊半導體業
中興大學森林系偕中研院、美國猶他州立大學進行跨域研究,以「當森林屏息: 乾旱加劇是否會危害森林碳匯?」為題,剖析近年乾旱之下,台灣亞熱帶森林碳吸存能力的變化。結果顯示,乾旱造成水資源短缺,不僅削弱森林碳匯能力,也衝擊台灣半導體產業。研究成果已刊登在國際期刊《環境研究通訊》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
乾旱期間,台灣先進的偵測系統發現森林生態系釋放出的二氧化碳遠大於其吸收量,短暫失去森林碳匯的自然功能。此外,乾旱增加森林大火發生機率,將嚴重影響碳匯。中興大學森林系特聘教授柳婉郁表示,當乾旱成為新常態,森林生態系環境風險大增,以碳匯為例,一場森林大火恐會讓累積百年的碳匯付之一炬。必須緊急制定森林管理及氣候調適策略,以減緩乾旱對環境的破壞。
美國猶他州立大學植物、土壤氣象學系教授王世宇指出,台灣半島體產業用水需求大,乾旱將讓高科技業面臨水資源短缺,影養不容小覷。論文第一作者、中研院博士陳奕穎提醒,森林生態系經歷乾旱後,是否由碳吸存轉為碳排放,可運用通量觀測技術持續監測其健康狀態和碳吸存能力。
北極由白變藍!「無冰化」恐在2035年夏季成真
由楊恩(Alexander Jahn)、霍蘭德(Marika M. Holland)、凱伊(Jennifer E. Kay)三位學者在《地球與環境自然評論》(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發表的最新研究顯示,受到全球暖化影響,北極熊、海豹、海象棲息的北極,海上冰層極可能在2035年夏季消失,使「白色北極」轉變為「藍色北極」。
該研究更進一步指出,到本世紀末,每年5月到隔年1月,以及8月到10月,北極可能出現無冰狀態,出現的早晚與時間長度,則取決於這段期間內,全球如何減少化石燃料燃燒量。楊恩表示,即便沒辦法完全避免「北極無冰化」,但仍需要儘可能減少碳排,以避免「北極無冰化」成為常態。
而且解決「北極無冰化」,在技術上仍有可能。楊恩指出,即便北極所有冰融化,但若未來能找到方法,把二氧化碳從大氣中吸收,逆轉目前全球愈來愈暖的趨勢,北極海上冰層仍有可能在十年內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