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台灣現場

專訪》永豐餘何壽川:「負碳」才是淨零關鍵,台灣快跟上生物炭風潮

永豐餘學院院長何壽川接受《遠見》專訪,提及造紙業的全循環本質以及生物炭的重要性。遠見資料照

|

企業排碳就得繳錢,於是想方設法找到碳權。永豐餘學院院長何壽川接受《遠見》專訪,提及造紙業的全循環本質以及生物炭(Biogenic)的重要性,這個議題在歐美已經蔚為風潮,如果台灣還沒跟上,恐怕就要落後一大截了。

60多年前,永豐餘學院院長何壽川在高雄大樹種鳳梨,發現農作廢棄物讓土壤變得肥沃;60多年後,他除了回味鳳梨的滋味,也意會到肥沃土壤對地球的真諦,「我不種東西沒關係,但我讓腐朽物變成有機質,留在這塊土地,等我要種,這塊地就非常健康。」

去年底何壽川難得露面發表演說,談淨零排放。在「亞洲漿紙產業永續發展會議」上,他和來自日本、韓國、泰國等近10個國家、約200位代表齊聚台北,交流產業近況。

究竟台灣造紙業龍頭永豐餘(1907)如何邁向淨零?對何壽川來說,已是日常生活的一部份,年近八旬的他接受《遠見》專訪,娓娓道出產業的綠色前景。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圖/永豐餘學院院長何壽川難得露面,於「亞洲漿紙產業永續發展會議」談淨零排放。永豐餘提供

2023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8次締約方會議(COP28)首次盤點世界各國減碳的成果與缺口,2024年開始,各國必須如實報告已採取的行動與進展,減碳是否有效,全球一同檢視。台灣也不例外。環保署(現升格為環境部)2015年就提報溫室氣體減量的「國家自訂預期貢獻」報告書,詳述台灣溫室氣體排放現況,並提出預期減排貢獻、相關政策及願景;國發會2022年也將台灣2030年減碳目標由原先的20%,上修至24%±1%。

想要拉高減碳的標準與目標,除了政府主導,企業也扮演關鍵角色。

永豐餘走得很快,去年9月成為世界上第一家造紙廠商加入全球再生能源倡議「RE100」的一員,設定2040年使用100%再生能源的目標,將是台灣邁向2050年淨零排放的要角。

Wood for Good!歐洲擬法制生物炭

當COP26喊出「Wood for Good(樹木友善環境)」,何壽川旋即提出「醣經濟」的概念,他認為植物或農作物吸附二氧化碳,以光合作用轉化成氧氣和醣,這些醣由碳構成,運用科技轉化的材料,生產為終端產品,可以取代傳統石化、塑化燃料,這些醣類資源就是新能源。

圖/COP28首次盤點世界各國減碳的成果與缺口,2024年開始,各國必須如實報告已採取的行動與進展。遠見X歐萊德採訪團拍攝

何壽川補充說明,漿紙原料是樹木,已吸附大量二氧化碳,業者生產的紙張與紙板等製品,就是儲存碳的載體,應該和生產過程中排放的碳相互扣抵,計算後更有剩餘碳量,達到「負碳」的效果,「所以漿紙產品的本質是『Biogenic』(生物炭)。」

永豐餘碳管理事業群負責人葉惠青也認同何壽川的說法,生物炭已經是國際熱烈討論的議題,相關產品只要有相關認證,就有市場鑑別度,「想要吸引消費者常常用,就要連結生活應用,消費行為改變才能催出產業結構性的變化,對台灣產業會是個轉捩點。」

何壽川和葉惠青的概念其來有自,早在去年11月,歐洲議會已經準備從法規面定義、區分生物炭和石化碳。

「我和歐洲的造紙工會談,他們心有同感。」何壽川疾呼,全世界的造紙業都應提出一套負碳標準。

拚淨零,歐洲漿紙協會推「碳移除認證」 

《遠見》也獨家專訪到推動生物炭不遺餘力的歐洲造紙工業聯合會(CEPI)理事長喬里‧林曼(Jori Ringman)。在林曼的帶領下,歐洲895家造紙相關企業去年已經達成共識,除了減少化石燃料,也應加強碳移除,因此,CEPI推出「碳清除認證」,只要業者使用獲得認證的永續木材原料,藉以製造多種固碳產品,就能獲得認證標章,攜手達到負碳,邁向淨零。

根據愛丁堡碳管理中心(ECCM)統計,平均而言,一棵樹長為一立方公尺(高度100公分),就會吸收1噸二氧化碳,並排放727公斤氧氣,而生產一噸紙板,就能儲存1474公斤的二氧化碳,達到碳移除(Carbon Removal)。

圖/森林可以固碳,砍伐之後做成產品,還是繼續固碳。unsplash by Sergei A

林曼強調,木質或紙質的產品都是來自於樹木本體、纖維、殘留物,「因為樹木已經捕捉二氧化碳,所以消費者買到的產品都已『含碳』,就是生物炭。」

「我們都知道森林可以固碳,但砍伐之後做成產品,還是繼續固碳,除非一把火燒光木頭燒掉,二氧化碳才會重返大氣中。」中興大學終身特聘教授柳婉郁強調,「林、漿、紙」的天然固碳效益就是一個循環,台灣的造紙業在水、氣、固體廢棄物不斷減量、回收、再生,廢棄物還能用來發電、製成綠色建材,所以造紙業在碳排減量或增加碳匯,都深具潛力。

碳交易制度未明,個別產業應立不同標準 

「我們要去說服環境部,把生物炭算進去。」何壽川說,若政府計算產品原料的生物炭,造紙業幾乎所有產品都是負碳,對產業甚或整體供應鏈,都有深遠的影響。

由於台灣碳費制度未明,端看造紙業,何壽川建議政府參考歐洲的制度,計算整體產業的平均排碳量並制定專屬的標準,用以檢視每一家公司,「如果我做得比大家好就不用繳稅,CBAM就是這個精神。」

因應2025年即將上路的碳交易時代,永豐餘集團也超前部署,數位化碳盤查、碳足跡,旗下公司每天上傳排碳量,同時一覽無遺產品內含的生物炭,「我不是另外花時間做資料,每天做的事情都在電腦上,而且無法修改。」何壽川強調。

永豐餘從小商行蛻變為造紙大戶,今年更將成為百年企業,這時候碰上台灣進入碳交易時代,何壽川要讓大眾知道造紙業的本質和其他產業不同,「造紙業是全循環的!」他用手指畫了一個圓圈,不斷強調。

延伸閱讀:英國將無法實現2030年脫碳承諾,長期碳排目標也可能跳票

★現在就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