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郭逸_200
郭逸 追蹤作者
87 篇文章
《遠見雜誌》資深撰述,曾任職於《中國時報》、《自由時報》,現主跑傳統產業,範圍涵蓋食品、農林漁牧、鋼鐵、水泥、營建、電機電器、塑化、玻璃、紡織、造紙、車業、航運、交通運輸、新能源。
聯絡信箱:alex.kuo@cwgv.com.tw

「不排除新式核能」賴清德拋3大前提,中研院、清大啟動SMR研發交流

隨著國際能源局勢變化與減碳壓力升高,台灣也要重新擁抱核能嗎?總統賴清德上任週年前,拋出「不排除接受先進新式核能」,引發產官學界高度關注。不過,所謂「新核能」是什麼?值得台灣投注資源發展嗎?已知的是,在賴清德釋出政策態度後,台灣的中研院、國科會等科研機構,相繼啟動研發與交流,國內核工研發翹楚清華大學更成立全台第一個SMR(小型模組化反應器)研發小組,各個單位動起來,試圖在核安、核廢與社會共識間找出能源新解方。
|

中鋼面對碳費壓力,低碳煉鋼轉型與股價表現備受檢驗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TCAN)近日發布《2025中鋼氣候績效評估報告》,指出中鋼的減碳轉型進度有重大隱憂。6月的股東會上,董事長黃建智坦言下半年鋼市挑戰仍多,將審慎應對,而面對即將上路的碳費制度,中鋼規劃2030年前投入205億元進行節能減碳;中鋼也積極研發高爐還原鐵、噴吹富氫氣體等新技術,迎接全球碳中和趨勢的挑戰。
|

重電概念股火熱!華城、士電布局海外搶攻AI與綠能建設

重電概念股再度成為市場焦點。隨著台灣政府強化電網韌性、推動綠能建設,結合AI資料中心快速成長,重電產業又一次站上高點。近期華城成功打入美國德州「星門計畫」,取得數十億元變壓器訂單,士電外銷營收突破百億,並積極布局新廠、拓展新能源與海外市場。法人指出,相關企業正以三箭齊發之姿,迎戰AI與綠能雙重浪潮,成為資本市場熱烈關注的長線標的。
|

核能時代全面啟動!南韓打造亞洲最強核電研發鏈

在全球能源轉型浪潮中,南韓是亞洲核能發展最積極的國家之一,不僅能自主研發核子反應器,更成功將核能科技產業化,打造出涵蓋技術、人才與政策的完整體系。做為背後推手,位於南韓大田的大型研究機構——韓國核能研究院(KAERI),是支撐南韓核能實力的關鍵核心。
|

太陽能板回收藏百億商機,AI技術翻轉廢料命運

在能源轉型與淨零排放的浪潮下,台灣積極推動太陽能發電,卻也迎來廢棄太陽能板激增的環境隱憂。預估至2050年,全球將產生超過9億噸的廢棄模組,若未妥善處理,恐釀重大汙染。由台南大學研究團隊衍生成立的新創公司「鴻躉」,成功研發不用高溫焚燒、保留材料價值的AI太陽能板分離技術,將過去視為垃圾的廢料,轉化為高價原物料,開創綠色循環經濟新商機。
|

台灣寫下亞洲第一「非核」里程碑,卻留四大棘手難題待解?

2025年5月17日,台灣正式跨入「非核家園」的新里程碑,隨著核三廠2號機進入除役階段,成為亞洲第一個全面廢核的國家。這場能源轉型之路,仍留下一連串未解的謎團:除役後的安全與成本、核廢料最終處置、綠能廢料處理,以及因應電力缺口可能帶來的碳排風險。面對日益複雜的電力供應挑戰與嚴峻的碳排壓力,台灣能否抓住改革契機,同時支撐產業升級與永續發展?
|

儲能股再添新兵!熙特爾6月掛牌,瞄準AI引爆的兆元儲能商機

在台灣能源轉型浪潮下,儲能產業成為關鍵戰略焦點!4年前,熙特爾董事長林聖澤堅持發展自有技術,從3人電池研發團隊出發,如今打造了全台最大電池模組自動化產線。最初,熙特爾面對資金、人力、技術等多重挑戰,一步步實踐「儲能MIT」的願景。隨著儲能需求激增,這家本土企業不僅穩固市場地位、進軍國際,6月更掛牌上市,企圖成為台灣儲能產業領航者。
|

亞洲首座核廢場在南韓!探秘慶州地下130米,台灣能借鏡?

慶州,這座歷史悠久的南韓古都,千年前即為朝鮮半島文化與商業中心,現在不僅保存著佛國寺與石窟庵等世界文化遺產,更見證佛教文化在韓半島的繁盛。特別的是,這座充滿古典氣息的城市,卻成為亞洲首座中低階核廢料最終處置場的所在地。慶州之所以從文化古城轉變為現代核廢料管理典範,有賴政府推動的透明選址、民眾公投支持、以及整合產官學研的機制,為台灣提供寶貴借鏡。
|

不只硬體強!「連阿公都會用」的充電系統,一站式解決車主痛點

泓德能源與士林電機自三年前攜手合作以來,逐步布局智慧電力與電動車充電領域,在2025年「台灣國際智慧移動展」中展出「TITAN充電樁系列產品」,展現軟硬體整合實力。泓德不僅布局本土市場,深化國內綠能應用,也積極拓展國際合作版圖。面對全球能源轉型浪潮,泓德穩健前行,市場高度關注其未來表現。
|

從蘭嶼傷痛到乾貯場爭議:核廢料成無人接手的燙手山芋

從蘭嶼傷痛到乾貯場爭議,核電廠除役、燃料棒的儲存與轉移,始終是未解難題。無論擁核或反核,核廢問題都不會消失。這是台灣能源政策的試金石,也是世代正義的關鍵考題。
|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