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永續成為時代顯學,大學也透過產學合作、地方創生、生態共好等USR計畫,帶領師生實踐永續。不過,在各大學積極投入許多資源的同時,該如何讓USR成為大學「新無形資產」,成為USR新挑戰。今年《遠見》也邀請成大、東海、聯合大學共3所永續績優大學校長,現身交流分享。
2024第五屆《遠見》USR大學社會責任獎於4月9日進行贈獎典禮,多間學校表現亮眼,包括創屆以來單一學校獲獎數最多的成大,獲得兩個首獎、兩個楷模;東海大學獲得一個首獎、兩個楷模;長庚科大則拿下一個首獎、一個楷模;中華醫事科大、虎尾科大也拿下一個首獎。其他像是北科、輔大、聯合大學等校也都拿下兩個獎項。
本屆共收到高達171件參賽方案,較去年案量成長超過四成。《遠見》邀產官學研共32位專家擔任評審,最終選出34個獎項,包括6個首獎、28個楷模獎項,獲獎率僅19.9%。並由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富邦人壽共同響應,舉辦贈獎典禮。
本次共頒出34個獎座,30多位得獎大學校長、副校長等代表出席,擔任評審委員的前國發會主委、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陳美伶,以及考試院委員姚立德也出席頒獎典禮,分享對USR作法的建議,以及對永續大學的趨勢觀察。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高希均:得獎者都是好的經濟學家
同樣作為高等教育工作者,高希均提到,台灣高教環境非常競爭且艱困,美國史丹佛大學一學期學費是台灣公立大學學費的40倍。在經費限制下,高希均認為,所有獲獎團隊都是好的經濟學家,運用有限資源,創造奇蹟。「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高希均也呼籲高教界繼續發揮影響力,持續為台灣社會和人才做出貢獻。
姚立德:不只是大學文化,USR也能變成台灣特色
曾在教育部推行高教深耕計畫的姚立德觀察,這五年來USR的四大改變趨勢,除了各校投入資源增加、USR融入各學院的課程之外,師生投入也更持續和深入,以及在與社區的緊密合作下,地方創生的成效愈來愈好。姚立德也期待各校能與企業更多結合,企業ESG與大學USR合作,將能產生更大效益,讓USR不只成為大學文化,也成為台灣特色。
陳美伶:不要為USR而USR,發揮更大社會影響力
陳美伶提到,USR獎項走過五年,該如何讓計畫更有新意,並持續發揮效益才是未來的發展重點。「不要為USR 而USR!」陳美伶強調,在總人口減少的社會中,每個人要發揮更大的社會影響力,她期許各大學秉持「培育人才」的初衷,透過USR計畫,培育更多新世代永續人才,深耕台灣土地,留下更多美好給未來子孫。
大學新資產?USR開創共好新價值
現在已是USR百花齊放的階段,「但其實USR是件苦事!」《遠見》智庫總編輯李建興提到,USR不僅花費大量人力、物力,更要思考如何永續進行。因此,他特別邀請成大校長沈孟儒、東海大學校長張國恩,和聯合大學校長李偉賢來分享USR成功方法,如何讓USR成為大學新資產。
首先,成大作為遠見USR獎的最大贏家,沈孟儒分享到,成大以卓越研究來帶動教學,並以學術量能向外拓展,達成計畫「公共性」,以區域鏈結放眼國際。而他更表示,大學地方創生要做得久、做得遠,有3大元素,以科學為基底,加上技術,再加上經濟力或文化力,三箭齊發才能達成永續。
其次是東海大學校長張國恩的發言,他指出,作為基督教大學,東海創立時就設有全台獨有的「勞作教育」,藉由校園環境服務,養成同理、負責、自律、關懷、合作等處事態度。「教育本質不變,但執行形式必須改變,」張國恩提到,隨著永續風潮興起,勞作教育也融合永續社會實踐,服務對象從校內轉到校外社區,甚至走向國際化。
對於USR未來發展,張國恩直言,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每間學校大有可為,」永續讓大學經營和教學發展更加多元,每間學校都能以各自的特色專長,回饋地方社會,創造正向影響力。
最後,由聯合大學校長李偉賢來分享該校經驗。聯合大學是苗栗唯一一所國立大學,因此李偉賢強調,聯合大學必須跟地方共存共榮,因此,學校在設計USR方案有四大重點,從在地出發,和地方產業結合,接著全校系所共同跨領域投入,並將社區場域轉變為教學場域,最後結合政府和企業資源,讓USR計畫得以永續發展。
大手牽小手,往前走更久
遠見從2005年來舉辦企業社會責任獎,至今屆滿20年,而2020年更把社會責任的觸角延伸到大學校園,開辦第一屆USR大學社會責任獎。《遠見》智庫總編輯李建興提到,大手拉小手能擴大影響力,企業和學校的資源結合,將使永續計畫深耕延續。富邦人壽便長期支持產學計畫,鼓勵年輕世代投入社區服務,結合企業全台服務據點,已與72校系合作,17000人深入社區,落實公益服務。
富邦人壽在「環境永續」方面,攜手荒野保護協會與清華大學、明新科大、東海大學、中興大學多校展開跨領域、跨世代合作進行河川廢棄物清理及監測;在「高齡關懷」方面,與臺中科大、南臺科大學校舉辦關懷弱勢老人樂齡活動。富邦人壽同時發揮金融本業推動金融識詐宣導,培養金融素養,實踐在地關懷,促進社區共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