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最具代表性的本土汽車公司「裕隆汽車」,十幾年來歷經「廠辦合一」「企業分割」等企業再造階段,不斷拓展國際化視野,朝全方位的汽車生活服務業積極轉型。
目前裕隆的業務範圍不僅涵蓋國際七大品牌,投資觸角也擴及大陸、東南亞,更背負為台灣打造自主汽車品牌及替代能源交通工具的重要任務,一舉一動都備受矚目。
走進位於新店的裕隆集團總部,從樓下的各汽車品牌展售中心、各樓層的分支投資機構、甚至是馬路對面的房地產新開發地,都不難感受出這家老字號汽車業的多角化決心。
第四屆《遠見》企業社會責任獎中,裕隆在八大構面中均拿下高分,更奪下傳產組首獎。
到底裕隆有哪些獨特的CSR做法呢?
推三義木雕,為傳統注活水
提起裕隆,你可能會先想到汽車,再來是籃球隊,然後或許就是苗栗三義的木雕藝術了。
對於推動企業社會責任,裕隆內部以「事業企劃部」為主,統籌所有的對外溝通、公益贊助及社會參與等事項,而且講究長期經營,而非炒短線、搏名聲。如成立43年的裕隆籃球隊,就是國內相當老字號的名門強隊。
而另一項連續舉辦11屆的「裕隆木雕創新獎」,更是裕隆扶植地方傳統藝術的代表活動,為企業品牌添加了濃厚的藝文氣息。
裕隆汽車總經理陳國榮舉例說,「就像大家提到水晶,就會想起奧地利;想到陶瓷,就會想到景德鎮。我們也希望以後大家想到木雕的時候;就會聯想到台灣。」
事實上,這項活動便是陳國榮當年任職公關的戰果之一。當年親自與三義木雕師傅接洽、溝通的他表示,「這些藝術工作者都很感謝裕隆的贊助,而且特別訝異的是,沒想到裕隆的動作竟然持續了這麼久。」
陳國榮有感而發地說道,台灣傳統木雕工藝產業不但面臨中國大陸、東南亞的競爭,本身也有傳承不易、人才凋零的問題,「所以我們過去這幾年來,就是在幫他們進行『品牌化』的動作。」
除了徵選傑出作品,每年裕隆也積極地為得獎者舉辦盛大的頒獎典禮、編列作品手冊、拍攝紀錄片、舉辦交流講座、甚至參加海外展覽及競賽等,設法提高作品的曝光度與市場價值,把台灣的木雕藝術帶向國際。
例如去年只要曾經在桃園機場出入境的旅客,一定會在出航廈大廳的許多地方,看到歷屆的木雕創新獎作品,讓各國遊客從這些散發質樸暖意的木雕藝術品中,感受到台灣特有的鄉土風及懷舊味。
至今,裕隆木雕創新獎仍是國內獎金額度最高的木雕競賽,公司每年都為此編列1500萬元左右的預算。
不只木雕,裕隆其實還有許多藝文扶植活動,範圍遍及客家文化、傳統樂曲、繪畫、攝影、陶藝等,公司還拿過三座行政院文建會頒發的「文馨獎」,而去年超過3400萬元的公益捐贈,同樣高居汽車業之冠。
推環境會計,成立協會分享
對於近年狂吹的環保風,裕隆也很早就有因應動作。
早在2001年,裕隆便率同業之先,開始研究「環境會計」(Environmental Accounting,又稱Green Accounting)這門學問。
陳國榮回想,「那時候,什麼是環境會計?該怎麼列?在國內根本沒什麼人知道。」
對此,裕隆只好從學術界著手,與許多學者一起討論、研究,摸索出台灣第一套環境會計制度,透過營運、上下游關聯、管理活動、研究開發、社會活動、損失補償等六大面向,讓企業瞭解自己所花費的環境會計成本支出。
兩年後,裕隆又號召成立「台灣環境管理會計協會」,透過協會與其他業者分享經驗,提倡把環保活動轉換為可量化的財務及會計資訊,以科學化的管理方法協助企業改善環境。
至今,已有30多家企業透過協會輔導,建立出自己的環境會計系統。
現在除了財務報告書之外,裕隆每年還會固定編列「環境會計報告」及「企業永續經營報告」,定期檢視自己的資源運用流程與環保成果。
如每年從國外進口的汽車零件,常會產生大量的包裝廢料與廢棄木箱,但透過環境會計系統,裕隆開始重新計算過程所需的包裝材料與運送路線,讓木箱重複使用、裝載,並設計最節能、有效率的配送車程,不僅一方面為環境節約資源,二方面也替公司省下一筆可觀的包裝及油料成本。
CSR制度化,講求永續經營
此外,對於當紅的溫室氣體減量議題,裕隆也早就做好了準備動作。
首先,公司在2005年便在內部成立「溫室氣體盤查小組」,並算出自己2006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2萬922噸,緊接著訂出嚴格減量目標,計畫於2010年時,使排碳量降低至比2005年還低15%的水準。
儘管近年台灣汽車市場不斷下滑,但裕隆依然努力為員工尋求未來的願景,降低大家的不安與疑慮。
如近年公司便重新投入自主品牌工程,積極開拓成長中的大陸市場,並多角度發展水平的汽車周邊服務業,為員工尋找新的事業與職涯發展機會。
另外,趁著大環境不景氣,裕隆也積極充實內部戰力,提高員工素質。
不但鼓勵員工自我進修,而且要求課長及副理級以上主管,必須參加公司規劃的暑期EMBA進修課程,每年到澳洲短期遊學,拓展國際視野。
無論是贊助藝文、參與社區或面對環保挑戰,裕隆都是採取長期經營的想法。
陳國榮強調,企業做CSR必須抓準方向,有系統的持續推動,才能讓這些活動發揮效益,並且把CSR的精神內化到企業內部。
他話鋒一轉,「其實做CSR就跟經營公司一樣,策略方向一訂下,就必須要長期經營,為它找出vision(願景)!」
唯有如此,CSR才不會隨著企業的盈虧狀況而搖擺不定,出現三天打漁、兩天曬網,或者看老闆心情好壞才捐多少的狀況。
「CSR是一種責任,跟企業損益是無關的。它不但是企業對社會的commitment(承諾);更必須consistent(始終如一)的做!」陳國榮下了這個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