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SDGs實踐

地方創生卡關怎麼辦?看「小鎮智能」用區塊鏈疏通

天空的院子創辦人,同時也是台灣地方創生推動者何培鈞。賴永祥攝

| 攝影 賴永祥

如果說,地方創生是強壯地方、替地方產業找到新出路,並讓人們有機會回到地方的一條路,這幾年,其實也走到了瓶頸。而這次,來自南投竹山的何培鈞,要怎麼透過區塊鏈跟永續價值,來突破他觀察到的兩大瓶頸? 

  • 地方文化若缺乏數據基礎就不能傳承,只能用傳統的方式,像是口述、師徒制度等,難以透過資料量化呈現地方5~10年間的變化
  • 何培鈞和黃俊毓聯手創立了「小鎮智能」,透過區塊鏈技術,推動地方產業永續發展
  • 利用區塊鏈技術讓CSR、SDGs等認證可信,促使都市大企業跟地方買永續

何培鈞,南投竹山人,天空的院子創辦人,地方創生的積極推動者,或者說,傳道者。 

他向來對地方如何繁榮、該如何為了下一代傳承,抱持永遠不熄滅的動力。近年來,他觀察到台灣地方創生的兩大瓶頸:傳承及商業模式。 

台灣地方創生有兩大瓶頸:傳承及商業模式

首先要面對的,是傳承的問題。 

過去地方創生的實踐者,縱使成功存活下來,有的也只有說不完的故事,何培鈞自問,「沒有數據怎麼傳承?」 

過往,因為多數地方創生的規模都很小,靠著人力、手工辛苦做出在地產品或服務,難以像大企業有大規模紀錄、數據累積。 

何培鈞自己就感嘆,南投竹山是連數據都沒有的地方,「就是因為什麼都沒,所以才要花時間累積數據。」 

他認為,台灣其實到處都可以建立起數據基礎,「沒有數據基礎就不能傳承,只能用傳統的方式,像是聊天、師徒制度這樣的過程,難以讓年輕人體會到竹山過去五年或十年的變化,因為找不到資料。」若能累積數據,就知道該怎麼做決策、下判斷,幫助很多。 

第二個要面對的問題,是替地方創生找到新的商業模式。 

接到政府補助計畫後,常需要年度結案,結果變成每年都做類似的事情,碎片化又無法傳承,「我們可以說出對地方的願景、個人的計畫,但連我們自己都說不出,實際改變了哪些東西。」 

時間軸度一拉長,明明做了許多事,但又會顯得每年都做類似的事,這讓何培鈞非常焦慮。 

儘管他很開心政府願意給予許多計畫支援,但鄉下漸漸都市化的過程中,一些有文化歷史的水泥瓦、紅磚屋卻消失了。一旦本土的文化風貌跟在地認同也消失,就只剩下「寫計畫」了,「擔心流於形式」。 

何培鈞指出,地方恐怕會變成「寫計畫的地方」,因為只有寫了計畫才能回到地方,結果變成利益導向。「這幾年資源變多,但是不是反而變得被動了?」他期待能透過新作法找到出路,改變這個每年都在搶著寫計畫的狀態。 

圖/何培鈞深耕南投竹山,卻也擔心在地認同消失後,地方創生成為流於形式的計畫書寫。何培鈞提供

針對這個現象,也連結到他一直深信的「鄉村的解方在城市;城市的解方在鄉村」,這兩者不是零和,而是互補的關係。 

為了解決上述兩個問題,何培鈞在2年多前創立了「小鎮智能」,和資工背景專長的黃俊毓聯手,打造一家應用區塊鏈技術,推動地方產業的科技公司。 

也因為這樣,何培鈞從一位最擅長說各種故事的熱血大叔,轉變為滿口區塊鏈、ESG、SDGs等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的創業家。 

為什麼區塊鏈跟永續價值,會成為地方的解方?這一切,都要從黃俊毓和他的嘗試開始說起。 

區塊鏈技術讓認證可信,促使大企業跟地方投資永續 

黃俊毓,是跟何培鈞一起創辦小鎮智能的技術擔當,他跟何培鈞早在10年前就認識。當時他眼中的何培鈞,是一個浪漫主義者。 

其實,何培鈞並不理解這些高科技事務,連投入竹山創生這件事,都憑一腔熱血硬是撐下來。 

這樣的熱血性格,跟凡事講求理性的黃俊毓天差地遠,兩人卻在因緣際會下,有了一起創業的機會。 

黃俊毓在2018年接案碰到的甲方,是一家NGO,讓他不用待在台北工作,便順勢回到老家南投竹山陪伴雙親。也因此,開始找何培鈞天天聊天。慢慢地,何培鈞理解黃俊毓做的事情有什麼意義,也接受他的想法,可以把最新科技運用在地方創生上。 

2018年,也是區塊鏈技術大迸發的一年,世界各地、地方政府都試著要發行地方貨幣,他們認為竹山也可以試試看,於是發行了「光幣」。 

他們使用光幣的初衷,是期待效能可以類似勞動卷,促進人跟人之間的緊密結合,再加上數位貨幣記錄交易足跡、資料科學,慢慢地,從2018~2020年累積的資料中,能看見竹山的消費行為,產出有意義的報告。 

像是竹山有許多竹製品、竹藝品,還是從產地到餐桌的食物,「我們嘗試去定義跟解釋這些消費行為,讓數據不只是交易量,而是一種方向。」這些針對量化的消費行為討論,逐漸讓企業主看見並重視。 

圖/小鎮智能共同創辦人黃俊毓是技術擔當,在竹山當地發行光幣,數據化當地消費行為。何培鈞提供

少了永續指標的監測與認證,企業難以將資源帶入偏鄉

為什麼?因為像是ESG、USR、SDGs等永續實踐指標,各個大企業若想要列上指標,都需要經過會計師事務所認可,「這樣才能拿出來宣示、達成投資人的期待。」因此,開始有學校和小型企業找上他們,希望透過他們對各種指標來協助計算,這跟他們在竹山做的量化數據,是同一個事情。 

當他們在幫助企業計算指標時,就發現當企業執行CSR或ESG,中間有會計師事務所的標準,像是開發票、拿到某種採購證明,才能核銷這些社會企業責任。 

與此同時,企業又很想進入偏鄉執行CSR,「但弱勢小店、小農、文青小店,沒辦法做到合乎規定的CSR要求,所以真正弱勢的人,就在偏鄉倚賴觀光客,只能依賴B to C,但大企業B to B很難發生,偏鄉需要一個有規模,能應付會計師事務所的才能做。」 

黃俊毓跟何培鈞發現,大企業想給資源到偏鄉,偏鄉卻吃不下來,因為小店只有一個人。 

因此,他們轉換思考,如果區塊鏈技術可以發行光幣,做到記錄各種消費行為,有沒有可能設計數位錢包或數位身分證,讓偏鄉或社區中的小型企業,可以很方便地使用,讓他們用數位錢包來記錄平常商業的活動足跡,這些足跡可輕易轉換成符合ESG、CSR的評估標準,並將資料上傳,「這樣,我們可以滿足大企業想要的認證機制,做成B to B事業。」 

過去,有許多都會區的人才回到家鄉,本來他們都擅長B to B的事情,結果返鄉接班、小企業只能做B to C,但2021年開始,「有幾家小型新創委託我們代為執行,我們用數位身分證來做足跡側錄,變成幾家企業的CSR報告。」 

比如說,對大企業的採購而言,他們很在意在竹山採購的贈品或股東紀念品等,是不是真的挹注到竹山本地商家?採購方會需要一份產製履歷,「我們會根據企業需求,讓這些準備參與作為贈品的商家持證,他們在貨品採購、製作需要去側錄產製履歷,會押到區塊鏈上,QR code隨著產品作為某種憑證報告。」 

這些報告要求的細節不同,像是有些企業只要求在製造關卡拍照、把相關物流證明拍下來,有個數位履歷可彰顯企業責任就足夠;有些要符合CSR,必須實名制,甚至收據拍照SCAN,上、下游持證拍照跟證明上傳,都會壓製成報告。 

圖/小鎮智能利用數位身分證來做足跡側錄,變成企業的CSR報告。何培鈞提供 

技術成真關鍵:盤點地方資源,說服商家加入行列 

小鎮智能的任務,是盤點偏鄉或社區中的小商家,他們的商品或服務符合多少CSR需求?因此,要把各個小商家聚集起來,讓本來無法個別達成CSR的商家,共同匯聚成集體產品,以符合相關指標,「先理出自身可賣給企業的CSR項目。這是一個社會責任計價,轉向買賣的過程。轉讓買賣,把社會責任賣給大企業。」 

對偏鄉來說,不可能提供滿足17項SDGs指標,通常只會符合幾項並湊出來,符合企業CSR部門的需求。 

這就像地方把自己的永續指標打包成一個「永續價值大禮包」,透過打包、上網,讓企業採購看他們需要什麼,就去購買。 

若不是如統一企業那種規模,但想做CSR等社會企業責任的公司,不需要規格化的會計統計。像是禮贈品採購,不需要追求各種永續指標,只需要本地商家、本地生產的竹編、竹藍,「他們需要比較溫暖的東西,反而可以拍攝竹藝品、竹編品製作過程,像是竹林、運送、編織等畫面。」 

讓上述這些社會責任紀錄或影片過程,能得到承認跟認可,關鍵就在區塊鏈的技術應用。小鎮智能採用免費的公有鏈,不需要另外付費,整個交易紀錄也都得到驗證。 

但若是有些要求符合會計師事務所的嚴格要求,或是政府制定的相關證明,就困難許多。 

例如,要求產製必須有會計師事務所的CSR認證,「這類要求會讓很多小企業卻步。為此,我們跟幾個會計師事務所合作中,嘗試進行身分側錄,請他們幫忙我們稽核。」 

另外,能說服這些小商家加入的關鍵,就在於可以提高產品附加價值。黃俊毓解釋,「早期 B to C 雖然不需要花費時間製作履歷,但一個竹製品可能銷售有限。現在,做完履歷,並賦予社會影響力及永續發展指標,能更容易達到 B to B 的目標 。」畢竟,企業要的不只是產品,更是背後的社會企業責任指標。

因此,黃俊毓和何培鈞打算結合區塊鏈跟永續價值,替全台各地的地方創生找出一條全新出路。等這套流程、認證跟平台系統穩定,或許台灣還能領先亞洲,成為行銷地方產業的先驅者!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