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阪萬博會即將於4月13日展開。X by @expo2025_japan
自1970年大阪萬博以來,大阪於2025年再次迎來國際盛會的舞台,主題為「創造閃耀生命光輝的未來社會(Designing Future Society for Our Lives)」。本次盛會不僅致力於展示全球智慧與創新,更以永續發展與SDGs 為核心,聚焦於環境保護、自然保育與共生共榮。今年有哪些永續特色的展示呢?
大阪萬博將於2025年4月13日至10月13日舉行,會場選址位於大阪灣人工島「夢洲」,吸引了來自158個國家與地區、9個國際機構及眾多企業與機構參與。
2025大阪萬博的官方吉祥物「MYAKU-MYAKU(脈脈)」,是一個由細胞與水構成的神秘生物,其名字源於日文「脈々」,象徵著智慧、技術與文化的連續傳承。
設計上,脈脈以鮮明的紅色與藍色交織,紅色代表著細胞的不斷分裂與增長,藍色則呼應大阪作為「水之都」的自然特色。結合寓意著永續發展,也傳達出對自然保育與環境平衡的關注,完美詮釋了萬博「連結、多樣性與共生」的核心精神。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大屋根」全球最大環狀木造建築,「貫」穿永續多元新風貌
作為大阪萬博的核心象徵,「大屋根」是一座全球最大型的環狀木造建築,靈感來自清水寺,整個建築周長約2公里,占地6萬平方公尺,高度12公尺,外側甚至達20公尺,內部直徑約615公尺,氣勢十足。
大屋根以「在多元中追求的統一性」為設計主題。它融合了日本傳統神社和佛閣中使用的「貫」(nuki)接合技術,搭配現代施工工法,讓京都清水寺再現於園區,既展現了傳統建築的韻味,也預示著全球文化交流意義。
大屋根不僅規劃為會場主要的交通動線,讓人們走得順暢又節能;它的設計更貼心地考慮到自然保育,透過遮擋風雨和調節溫度來減少能源消耗,展現出永續建築與環境保護的完美結合。
萬博結束後,官方也考慮將大屋根改建為城市公共空間、社區中心或創意文化園區。
另外,從大屋頂上的「空中步道」漫步,你可以輕鬆俯瞰整個會場,甚至遠眺瀨戶內海的自然美景,與夕陽共舞,感受大自然的浪漫與和諧。

八大主題展館充滿生命光輝,體驗環境共融、糧食挑戰
在大阪萬博的會場中心,主辦方精心打造了名為「充滿生命光輝計畫」的八大主題展館。每個展館都用輕鬆有趣的方式,探索人類與自然環境之間微妙又美麗的連結,同時推廣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知名生物學家福岡伸一主導設計的「生命動態平衡館」,以「動的平衡」作為核心概念。這裡透過互動展示,親身體驗到人與自然之間其實沒有明顯分界線,而是相互依存、和諧共生的美好狀態。
館內的展品著重於生命循環和資源再生,讓人們重新思考自己在地球大家庭中的角色,啟發對永續和自然保育的全新認識。
劇作家小山薰堂設計的「EARTH MART」展館則從飲食文化和環境議題入手,展示在全球面臨環境挑戰與糧食問題時,日本如何運用科技來創新飲食方式。
這裡不僅介紹最新的食品科技和飲食潮流,還融入了傳統文化元素,探討在保證食品安全的同時,如何實現資源循環與永續發展,呈現出未來社會全新的飲食模式。

未來社會展區:看見和諧共生的城市樣貌
大阪萬博的另一大亮點在於「未來社會展區」,這裡匯聚了尖端科技與環保創新,打造出一個充滿未來感與生態智慧的空間。展區以六個主題呈現,每一個主題都與永續、自然保育和環境保護密切相關,探索科技如何與大自然攜手共創美好未來。
在智慧交通區,遊客可以親身體驗自動駕駛與行駛中充電技術的「EV巴士」,還有能連結會場內外的「空中飛車」。這些設施不僅展示了智慧科技如何提升交通效率,同時也在降低碳排放上貢獻一己之力。
數位技術區則展示了自動翻譯系統、AI導覽以及無縫切換的公眾Wi-Fi,這些創新工具幫助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從細節中減少能源浪費。透過虛擬互動區,利用3D CG技術還原世博展館與各項活動,同時減少實體出行對環境的影響,輕鬆享受數位化與綠色環保的完美融合。
藝術文化區則以「拯救生命、賦予生命力量、連結生命」為核心理念,透過精彩表演和投影藝術,展現自然之美與永續理念,欣賞藝術的同時,對環保議題有了更深的認識。綠色環保區重點展示實現碳中和的先進技術,如二氧化碳回收與再利用,生動詮釋了工業及城市建設中脫碳政策的實踐,以及綠色能源革命的重要性。
未來都市區則通過展示未來城市的生活樣貌、創新飲食文化和健康醫療模式,強調智慧科技與永續技術如何共同打造一個宜居、與大自然和諧共生的城市。

158國共聚大阪,展現冰河融化與自然生機
本屆大阪萬博吸引了全球158個國家和地區參展,其中加拿大與澳洲展館在永續發展方面各具特色。
加拿大館名為「再生」,以春季冰河融化時那流動的景象為設計靈感,彷彿冰雪雕刻般的美麗外觀讓人印象深刻。
館內營造出一種溫暖且開放的氛圍,遊客在這裡能夠體驗到加拿大在創新、多樣性以及邁向永續社會方面所做的努力,充分強調了再生與循環利用的重要性。
而澳洲館則以「追尋太陽之地」為主題,從尤加利葉中汲取設計靈感,呈現出澳洲獨有的自然風貌與生機。
展館在建材選擇上特別採用了再利用的材料,並結合最新技術與豐富文化活動,打造出一個充滿未來感且融合永續發展理念的空間。這裡讓人看見,從資源循環再利用中可以激發出無限的新可能。

隱藏設計與環保制服,台灣館「TECH WORLD」展現再生科技
令人矚目的台灣館「TECH WORLD」以山為設計概念,外觀呈現出壯麗的白色山形,彷彿在向人們展示台灣獨有的山水風光。館內運用環保金屬板折射出自然光影與現代科技的完美融合,既美觀又充滿科技感,也展現出台灣在半導體與數位科技領域的領先地位。
這座館由玉山數位科技株式會社精心打造,雖然場內不能直接標示國家字樣,但透過巧妙隱藏的「珍奶、101」和「花朵、山」等設計元素,加上台灣英文縮寫(TW)的點綴,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台灣的科技實力與對永續發展的堅持。
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台灣館還採用了以玉米纖維與牡蠣殼再生紗製作的環保導覽制服,展現出對永續及海洋資源再利用的重視與創新。館方也預計,在本次展期內,台灣館的參觀人次目標可達100萬,成功超越上屆上海世博的79萬紀錄。


另外,在日本館中,設計者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技術相結合,重點突顯了「生命與生命之間的連結」這一主題。館內利用生物氣體發電技術,通過微生物分解現場產生的廢棄物,再運用先進的CO2再循環技術,成功打造出一座充滿生命力的展館,讓人感受到科技與自然的和諧互動。
此外,由電氣事業聯合會主導的「民間展館」則以「電力館 可能性的『蛋』」為主題,從碳中和及能源未來的角度出發,透過互動展示讓遊客愉快學習未來各種能源的可能性,進一步強調了以綠色能源推動永續工業的重要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