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電價審議出爐,宣布電價不調整。示意圖。Han-Hsing Tu by unsplash
經濟部召開第1次電價費率審議會,審議委員綜合國際關稅、地緣政治與燃料成本波動因素,決定暫停電價調整,藉以穩定民生及物價。台電為吸收成本壓力,累計虧損高達4,229億元。國際變數加劇,民生用電未來將如何平衡調整對策?
經濟部28日召開114年第1次電價費率審議會,最受各界關注的焦點,莫過於電價是否調整。審議會委員在綜合考量國際關稅變化、地緣政治風險,以及電價對國內物價的潛在影響後,作出電價「不調整」的決定。
面對近期全球經濟變動仍舊頻繁,委員們認為維持穩定對民生最有保障,同時也希望藉此避免對家庭開支及民生物價造成二次衝擊。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吸收燃料成本壓力,台電虧損達4,229億元
經濟部指出,從111年至113年,國際燃料價格劇烈波動,導致全球各國幾乎無一倖免於電價上漲。例如,法國在113年住宅與工業用電的價格累計分別上調了47%與65%,而韓國則分別調高了49%與106%。這些數據不僅彰顯了國際能源市場的不穩定,也反映出各國政府在能源政策上所面臨的壓力與挑戰。
與此同時,台灣則採取了較為溫和的策略,使得在燃料成本飆升的背景下,民眾依然能夠維持基本生活開支的穩定。
然而,這種穩定並非毫無代價。經濟部說明,台電公司在過去兩年中為了保障民生用電及減緩價格調整幅度,選擇自行吸收部分燃料成本上漲的壓力。隨著國際局勢持續動盪、俄烏戰爭爆發以及疫情影響逐步顯現,台電的財務壓力不斷加劇,到113年底累計虧損高達4,229億元。

電價不調整為民眾喘息,虧損亟待立院撥補
從民眾角度看,電費與物價密不可分。電價上漲往往會推高生產和運輸成本,進而使民生必需品價格上升,最終增加家庭日常開銷,讓經濟負擔更沉重。
尤其在通膨壓力不斷攀升的當下,若電價隨之調整,將可能對小吃店、雜貨店、農漁業等基層行業產生連鎖反應,進一步影響整體生計。基於這樣的考量,經濟部認為本次暫停電價調整有助於降低物價再度上漲的風險,為一般家庭和弱勢族群爭取寶貴的喘息空間。
然而,暫停電價調整僅僅是一種短期緩衝措施。台電在過去為穩定民生用電和減緩電價調整幅度的同時,不得不自行吸收部分燃料成本上漲帶來的壓力,導致財務虧損日益嚴重。審議會委員因此呼籲,應儘速協助台電爭取預算撥補,以期逐步改善其財務狀況。
經濟部表示,未來將全力向立法院爭取相關撥補經費,目的在於協助台電渡過財務難關,並確保民生用電不受影響。台電作為全國電力供應的基石,其財務穩健直接關係到發電與輸配電系統的長期運作,進而影響各行各業的用電成本與整體經濟發展。

地緣政治升溫,經濟部審慎評估電價走向
至於未來是否會再度面臨電價調整,尚需觀察國際情勢與燃料價格走向。經濟部表示,目前各國正密集進行關稅談判與貿易協商,牽動能源市場的變數仍多,主管機關將持續關注與評估,並在電價審議機制內做出穩健判斷。
若國際能源價格持續高漲,或是地緣政治衝突加劇,不排除還會進一步考量電價的合理化調整;同時,若財政空間允許,政府也會適時提供必要的補助與支援,以維護民生、穩定物價為首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