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ESG調查

2025《遠見》USR獎競爭激烈!215件報名創新高,40校抱回67項大獎

第六屆《遠見》USR大學社會責任獎贈獎典禮8日盛大登場。張智傑攝

|

《遠見》USR大學社會責任獎今年邁入第六屆,在USR蔚為風尚下,報名件數突破200大關,達215件,年增25.7%。最後共有40所學校合計獲得7首獎、33楷模獎和27個績優獎……。

「研究」「教學」向來被視為大學的兩大天職,但晚近隨著ESG、SDGs等永續概念成為普世價值,「服務」被視為高等教育的另一項要務。於是,誠如成功大學校長沈孟儒所言:「大學之所在,希望之所在;大學之所用,國家之所用。」陽明交通大學校長林奇宏也強調:「大學的三大校務主軸——科研、教學和服務。」在在都彰顯出「社會責任」已是大學新標配。 

或許正由於大學社會責任(USR)的風行草偃,教育部的「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早已成為各大學向國家爭取競爭型預算的主要管道,因而每年的教育部USR成果評核,堪稱為國家級的USR評鑑。除了官方,民間的媒體和NGO也相繼針對大學的永續工程進行評比,使得USR儼然成為高教圈不可或缺的競爭力指標。  

2025年贏家榮譽榜

學校名稱首獎楷模優等合計
國立成功大學2518
東海大學1214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0134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1203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1113
國立臺南大學1102
朝陽科技大學0202
國立臺北大學0202
國立臺灣大學0202
國立中正大學0112
長庚大學0112
南臺科技大學0112
淡江大學0112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0112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0022
中原大學1001
國立政治大學0101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0101
高雄醫學大學0101
國立清華大學0101
逢甲大學0101
實踐大學0101
臺北醫學大學0101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0101
輔仁大學0101
國立聯合大學0101
中國文化大學0011
國立中興大學0011
文藻外語大學0011
正修科技大學0011
亞洲大學0011
國立宜蘭大學0011
明志科技大學0011
國立東華大學0011
長庚科技大學0011
長榮大學0011
致理科技大學0011
嘉南藥理大學0011
樹德科技大學0011
龍華科技大學0011
合計7332767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然而,或許您不禁想問,USR應屬於自發、自覺與自驅的行為,何以還需借助評比來互爭高下、加冕封爵?

其實猶如後現代企業之父湯姆.彼德斯(Tom Peters)在其著作《追求卓越》所提及:「衡量帶來行為改變。」因此,USR的評比,不只是錦上添花的形式主義而已,更是提升方案品質、檢視資源是否合理運用、鼓勵學校積極參與的重要觸媒。 

藉評比讓計畫更好、學校更有影響力

首先,藉由評比的驅力,可望激勵大學將三大天職「教學、研究與服務」都應用在社會,亦即回應地方需求、進行在地連結,甚而發展產業創新、地方創生,以實現知識的社會價值。 

其次,評比能檢視計畫是否達成預期目標,確保資源已被有效運用於社會服務。同時,藉由篩選出優秀的計畫,透過標竿學習以啟動校際及方案之間的共學模組,在相互借鑒下,避免資源浪費。 

此外,評比亦能引導大學將社會責任納入校務發展的核心價值,轉型為更具社會意識的大學。加以,許多USR計畫涉及不同領域的合作(如科技與農業、醫療與社區發展),評比可促使大學思考如何透過創新方法解決社會問題,進而帶動跨領域合作。 

對大學而言,優質有效度的USR評比,可提升學校的社會認同感與公信力,吸引更多學生、企業與社會資源參與,塑造更具影響力的學術品牌。 

《遠見》自2005年率各界之先,首創台灣「CSR企業社會責任獎」(現更名為ESG獎),素有企業永續獎項的奧斯卡獎美譽。2020年,更將觸角延伸至高教領域,舉辦《遠見》USR大學社會責任獎。 

歷經幾年的迭代升級,2025年,亦是第六屆的《遠見》USR獎共分為七個獎項,一是代表學校綜合績效的「大學永續報告書」,以及「人才共學」「永續課程」「產業共創」「福祉共生」「生態共好」和「在地共融」等六個傑出方案獎項。 

其中,「永續課程」為今年新增的組別,主要呼應大學的責任還是在為社會培育人才,於是因應社會需要大量的「永續工程」專業人才的氛圍下,高等教育是否能為國家、社會設計出好的永續教育課程,並教出好人才,尤其重要。 

報名件數爆增,40校各有斬獲 

由於USR已成為台灣高教的顯學,今年的報名件數盛況空前。其中,報名學校由去年的54校,提升至67校,成長24.1%;報名件數更由去年的171件,增至215件,增加25.7%,若跟2020年第一屆相比,更是暴增1.22倍,足見USR在高教圈已是「全民運動」。 

經過初選後,有86件及48間學校入圍,件數入圍率為40.0%、學校入圍率71.6%,最終選出7首獎、33件楷模獎。為鼓勵更多有潛力的案件,今年再加選出27個績優獎。整體獲獎率為31.2%,其中有40間學校得獎,獲獎比率為59.7%。 

進一步分析得獎的學校性質,在67個得獎件數中,公立有38件、私立29件,普通大學49件、技專校院18件。若以學校為單位來看,有18家公立大學得獎、22家私校、普大27家、技專校院13家。 

其中,成功大學繼去年以2首獎、2楷模獎抱獲四座獎項的佳績,成為年度最大贏家後,今年更上一層樓,再度抱回2首獎、5楷模、1績優,共八座獎座,除了年增一倍外,也再度站穩年度最大贏家榮銜。

東海大學亦大有斬獲,以1首獎、2楷模、1績優共四座大獎站上私校之冠。臺灣海洋大學則以1楷模、3績優的成績,同樣抱回四座獎盃。陽明交通大學也戰果輝煌,共拿下1首獎、2楷模等三座大獎。屏東科技大學以1首獎、1楷模和1績優三座獎盃,成為技專校院最風光的學校。 

另外,摘下1首獎、1楷模兩座獎的臺南大學,亦倍受矚目。中原大學雖只得一獎,但為首獎,令人刮目相看。而朝陽科技大學、臺北大學和臺灣大學也都摘下2枚楷模獎。 

其實從今年巨幅成長的報名件數,以及細究獲獎的方案內容,足以見得,台灣的USR已有明顯的躍進,可說是質量並進。從《遠見》USR獎評審的視角,這些出類拔萃的方案大致具備以下幾個特性,足以做為各大學未來在執行USR專案時參考。

歷屆遠見USR獎參賽趨勢

十大評選標準檢驗方案執行成效

首先,在綜合評估方面,評審們約略會從「戰略」「戰術」及「戰果」等三大層面來鑑定方案。 

所謂戰略層面,評審看重的是在方案的設計是否有經過全面的盤點、深度的思考和廣度的整合。 

特性1戰略性。即方案鎖定的議題,是否為經過盤點、考查,以及與利害關係人議合過才定調的主軸。簡言之,諸如想解決的問題、服務的對象,以及場域的選定,是否有其脈絡,符合社會所需。 

特性2本質性。也就是方案議題是否對焦學校專業,以及回應到學校教學和科研的本份,能否回饋到大學的最大利害關係人─學生。另外,若專案結合學校的教學和科研,還得確認是否符合大學社會責任的本質,而非將一般課程抑或研究計畫拿來充當USR專案。 

特性3獨創性。方案內容是否關心到前所未有的問題?或以獨特創新的方法產生更大的能量?甚至方案本身突破性的設計和切角,能否為大學的永續工程立下範例?其格局也成為同類型的標竿? 

至於戰術層面,評審在意的是,方案執行時,能否為場域及師生增能?能否與地方、企業、跨校及政府進行有效連結,以達到共創的效益? 

2025年七大組別參賽狀況

組別入圍件數得獎件數
永續報告書1410
人才共學108
永續課程1512
產業共創97
福祉共生1411
生態共好96
在地共融1513

特性4賦能性。遠見評審不僅著重方案的戰略,同時也仔細檢視在案子進行過程中的Input(投入),如投入的時間、人力、資金、設備、數據等;Output(產出),即投入後,是否真能產出具體結果,通常是可量測的數據或實物。 

不僅如此,遠見評審還檢視是否有長遠Outcome(成果),尤其是帶進可預期的效益和價值。最後則是,能否為場域或利害關係人Empower(賦能),使其能夠自主行動並發揮更大影響力。 

特性5擴散性。方案的經驗最好具備可複製性,能進行空間的擴散(複製到其他場域)和時間的擴散(成為長期可行的方法)。 

特性6連結性。方案是否懂得靈活向外借資源,連結、整合校友、在地政府、企業的能量共研、共創。同時,主題是否尊重、符合並發揮地方特色,亦即「觸角延伸」而不「閉門造車」。 

特性7迭代性。在參賽的方案中,不乏前屆入圍未得獎,而此次爭取獲獎,抑或先前已拿下楷模獎,此番挑戰首獎的老將。對於老案型,《遠見》評審十分樂見二次革命的方案,但也會以更高的標準來檢驗方案是否符合迭代性,也就是案子執行規格和影響力成效是否明顯升級。 

2025年得獎學校體制分析

特性8有機性。評審提醒,「進場就是退場的開始。」「團隊進到場域後,就得預備有朝一日退場後,對象能否自行運作。」亦即能否做到有機性,經由團隊的培力、賦能,讓在地對象在方案退場後,仍能自行有機運行。 

特性9可評性。最後在戰果層面,評審相當講究方案的執行成果是否影響最多的利害關係人、帶來最多「利他」且「利己」的效益,同時成效要是能被科學方法檢驗的。 

這包括效益的檢驗評估是否具備方法學,如社會影響力?能否用SROI的模組計算出價值?案中的解方及成效,是否經得起專業第三方的檢驗? 

特性10影響性。包含「正面的影響」,如國際影響力、社會影響力、師生的增能,以及「負面的影響」,是否因專案的介入反而打擾甚至傷害到場域,造成「慈善公害」。 

總之,在歷經數年的實踐和洗禮後,學校的永續工程已非吳下阿蒙,而社會看待大學的USR,則抱持更大的期待。藉由《遠見》USR獎評審團的評比以及典範的出爐,將形成良性刺激,相信能讓台灣的USR得以良性循環並快速升級。 

延伸閱讀:《遠見》USR獎見證「十大進化」!台灣高教如何成永續主角?

★現在就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