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ESG投資

揭開三大「撤俄」騙術!俄烏戰爭下的ESG挑戰

瑞典快時尚服飾品牌H&M正式宣布退出俄羅斯,估有6000人將失業。圖取自Pexels by David Vincent Villavicencio

|

7月18日,退出俄羅斯企業又新增一家。瑞典快時尚服飾品牌H&M正式宣布退出俄羅斯,其CEO海默森(Helena Helmersson)表示,3月份戰爭爆發後當地業務停擺,內部慎重評估後,判斷不太可能在俄羅斯保持營運。自2009年以來,H&M在俄羅斯共開出170間店鋪,估計有約6000名員工將失業。

  • 歐洲國家自願撤出俄羅斯業務比例最高,日本倒數第二、中國撤出數掛零
  • 台灣華碩、宏碁、微星遭點名「無視退出(俄羅斯)要求企業」
  • 若企業繼續在俄羅斯營運,包括供應鏈、俄羅斯資訊流通的干擾,以及被迫暫停實地視察等三大因素,皆會替股東帶來風險

事實上,自今年2月俄烏戰爭爆發後,跨國企業在全球版圖佈局上出現了重大變化。除了地緣政治及營運風險,不少大企業果斷選擇退出俄羅斯市場,一些猶豫不決的企業則面臨巨大的輿論壓力,遭受嚴重的聲譽損失。於此風潮下,也可看出ESG的重要性與日俱增。

美國耶魯大學商學院在俄烏衝突之初就成立研究團隊,持續呼籲企業慎重考慮撤出俄羅斯,耶魯大學管理學院教授索南菲爾德(Jeffrey Sonnenfeld)不斷持續整理並即時更新,並點名那些仍在俄羅斯營運的企業,以及那些已出承諾要撤出俄羅斯企業的實行進度。

索南菲爾德曾在3月點名三家華碩、宏碁、微星三家台灣廠商,將其列為「無視退出要求企業」。然而宏碁、華碩當時也發聲明回應,除了恪守國際間貿易相關法律規定,停止出貨外;兩家公司也強調基於人道關懷立場,關心烏克蘭難民及保障員工人身安全。

由於這份報告數據不斷更新,7月19日美國時間,耶魯大學提出最新數據,並表示透過廣泛傳播,已有超過1000家公司自願削減在俄羅斯業務。

結果顯示,全世界超過1200家的主要企業中,歐洲國家如波蘭、芬蘭的撤退比例最高,達50%;其次為英國、加拿大、美國、德國等,日本倒數第二,中國大陸撤出數則是掛零。

圖/已有超過1000家公司自願削減在俄羅斯業務,其中歐洲企業撤退比例最高。圖截自Yale CELI List of Companies

✏️ 點入看完整公司名單:Yale CELI List of Companies

這份報告按照五個等級打分,分別是「完全撤出」「暫停在俄業務」「縮減規模」「爭取時間」暫緩新投資與開發計畫;「無視退出要求」,堅持留下,拒絕退出或減少活動等,表示其對俄羅斯的抵制程度。

日本企業被質疑,消極「去俄化」

可明顯看出與歐美企業相比,60家日本企業從俄羅斯撤退的行動相對遲緩,只有3家公司完全撤出,分別是ENEOS能源控股公司、FANUC工業機器人、NTT Data資訊科技公司。

日本當地媒體分析,這或許和大多數日本企業是透過代理商進駐,在決策上慢半拍有所關聯,但日本是世界經濟強國,和俄羅斯長年存在領土爭端、且立場一向親美,所以在去俄羅斯化行動上「吊車尾」的表現,倍受外界關注。

圖/60家日本企業從俄羅斯撤退的行動相對遲緩,僅3間完全撤出。圖截自Yale CELI List of Companies

7月上旬,索南菲爾德再提出一項觀察重點,他強調,自己所領導的42人跨學科研究團隊精通12種語言,其中包括許多東歐當地的研究人員,但研究團隊在持續追蹤下,發現某些揚言要退出俄羅斯的企業,竟然並未兌現承諾。

這背後代表,這場歷史性的全球危機,讓這些跨國企業的管理層面臨了新的管理考驗。

地緣政治與公司治理ESG新課題

索南菲德認為,董事會在確保公司截斷相關風險時,應適時扮演發揮關鍵的監督角色。

「許多商界領袖採取行動,因為他們不想與成千上萬針對無辜烏克蘭平民的大規模屠殺有關聯。」若繼續在俄羅斯營運,包括層層交織的供應鏈、俄羅斯資訊流通的干擾,以及必須被迫暫停實地視察等三大因素,皆會替股東帶來風險。

索南菲爾德舉例,美國知名沃奇爾・立普頓律師事務所(Wachtell, Lipton, Rosen & Katz)最近就對客戶們發出厚達257頁的報告書,而他也以撤俄大作戰為例,提醒企業勿犯以下三種管理錯誤

第一、轉移注意力、拖延戰術(Diversionary Delays)

有家大型美國紙業公司聲稱對俄羅斯的合作夥伴沒有控制權,但事實上擁有其50%的股份,且在該俄羅斯合作公司的運營監督委員會中,有近一半成員是自家公司高管。

「舉例來說,有家跨國租車公司宣稱已停止所有俄羅斯運營業務,但隔天我們仍然可從其在莫斯科的營運據點租到車。」索南菲爾德表示,此事曝光後,這家美國公司雖承諾會進行戰略審查,但所有實質性業務仍在繼續。

第二、否認記錄在案的活動(Denying Documented Activity)

還有兩個案例是,某家知名耳機公司公開宣布關閉在俄羅斯的商店,但研究人員仍能電聯完成購買。

另一家大型鞋業製造商則聲稱,已悄悄關閉其在俄羅斯的業務,但商品仍在俄羅斯商店中陳列,並貼有明顯廣告標示。

第三、煙幕彈策略(Strategic Smoke Screens)

即使在承諾採取撤俄行動之後,管理團隊有時也會拖延或找藉口,希望能夠度過危機或者外界的過度關注。然而,索南菲德提醒這往往會適得其反,往後招致聲譽損害和利益關係人的憤怒,而公司若發布誤導性的公開聲明,且未能採取行動,對未來傷害愈大。

像是,某些擁有特許權的經營商辯稱,由於合約中賦予當地特許經營商過多的法律控制權,他們無法任意關閉在俄羅斯的業務。然而,包括星巴克在內的其他公司,已經透過賠償履行其承諾,這似乎不能成為藉口。

總結來說,在員工、消費者和投資者愈來愈關注地緣政治治理問題的時候,俄烏戰爭或許也帶來更多的啟發,考驗這些跨國企業管理層的智慧,對外界虛與委蛇、敷衍或說謊,都可能招致更多潛在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