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地方」是活的嗎?《地方創生×SDGs的實踐指南:孕育人與經濟的生態圈,創造永續經營的地方設計法》一書中,從永續發展目標SDGs出發,為「地方創生」畫龍點睛。究竟永續的地方生態系包含哪些關鍵要素?怎麼做才能避免社區營造流於曇花一現?
生物學家福岡伸一在著作《生物與非生物之間:所謂生命,究竟是什麼?一位生物科學家對生命之美的十五個追問與思索》提到生物(有機體)與非生物(機器)的差別。
以電視機為例,拆下背板,每個零件都有特定功能,拿掉一項零件就失去一項功能。生物的情況又是如何呢?譬如以基因工程去除小鼠胰臟中負責執行胰臟主要功能的GP2(某種蛋白質),小鼠的胰臟功能卻並未因此出現異常情況。這是因為身體其他部分會彌補欠缺的功能。
這也是生物與非生物的最大不同。身體會不斷製造構成生命的蛋白質,進行新陳代謝,逐漸更新,保持體內平衡。這種平衡狀態稱為「動態平衡」。
那麼「地方」是生物還是非生物?
地方可以視為人類、組織、建築物與基礎建設等,具備特定功能的零件所組成的非生物(機器)。
根據這種觀念,既然提升電視音質的方法是換上高品質的喇叭,提升地方魅力也是交換和修理零件即可。改建圖書館便能提升居民的文化水準;把辦學成績好的校長找來便能提升教育程度;找來企業興建投資大型購物中心取代老舊的商店,促使購物更便利。做了這些事情,地方所有問題應該就能迎刃而解。
然而實際情況卻不是如此簡單。個人經營的零售商店被迫停業,離開當地;沒有車子的老人家去不了大型購物中心,淪為購物難民;商店街蕭條導致治安與景觀惡化,觀光客也不再造訪。
構成地方的要素錯綜複雜,互相彌補彼此不足之處。藉由逐漸替換,保持一定的平衡狀態。換句話說,地方是活的(生物/有機體)。
日本新宿黃金街,演繹「活著的地區」
福岡以新宿黃金街為例,介紹何謂「活著的地區」。新宿黃金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原本是黑市,後來發展成居酒屋街。小巷子裡聚集了約莫200家居酒屋,每家店都各有特色,上門消費的客人也都很有意思。
店家在發展過程中逐漸輪替,客群也多次改變。儘管現在的樣貌和一開始大相逕庭,「新宿黃金街」這個生物的生活型態卻沒有太大的變化。
有的店家關門,有的店家進駐。原本的客人離去,換上新的客人上門。老客人介紹新客人,古老的人際關係中又產生新的關聯。這些作用相輔相成,促使新宿黃金街適應時代變化,與時俱進,進化成現在的模樣。
地方需要豐富的生態系
地方不僅是維持動態平衡的單一生物,也是無數生物聚集、連結與循環的生態系。
自然界的所有物種並非各自獨立存在,而是形成食物鏈,相互影響,維持平衡。這些物種加上影響物種的氣候、土壤與地形等環境因素,形成生態系。各項要素分別變化,逐漸淘汰替換,在相互影響中保持平衡。
生態系的英文「ecosystem」在商業的世界視為創造革新的體系。
矽谷所在地美國舊金山聚集了創業家、工程師、投資人與大學,整個市區就是個孵化新創公司的生態系。大學培育人才與技術,志向遠大的年輕人創業成立新公司,投資人與企業挹注資金。創業家成功之後賣掉公司,再次創業,或是培育下一代的創業家。多數成功人士又吸引全球的優秀人才來到此地。產生這道良好循環的體系便是生態系。
永續發展的地區代表具備「活著的系統」。 工作活用森林、海洋與里山等地的自然資源,居民交際連結,互助合作。充實的地方社群培育健全的下一代。有些人搬走,也有些人搬來,促進地方新陳代謝。
從外界來看或許覺得變化不大,其實內部逐漸淘汰輪替,因應時代變化;藉由構成生態系的要素交互作用填補空洞,修復傷口,添加新的機能,持續進化。
日本人口減少與生態系瓦解
我第一次聽到SDGs這個概念時,覺得這些目標是要重建面臨崩解危機的地球生態系。人類過度開發消耗,導致地球整體的動態平衡瓦解,許多生物因而瀕臨絕種。害得地球落到如此田地的主犯人類當中,也有不少人因此生命受到威脅。貧富差距不僅存在於人與人之間,還存在地方與地方之間。
日本眾多地方的生態系也逐漸失去動態平衡,目前日本各地「人口急速減少」正是肉眼可見的生態系異常現象。
日本人口估計到了2050年會減少到1億人以下,是2010年的八成不到;到了2110年則剩不到5千萬人。
秋田、青森、山形、高知、福島與岩手的人口,屆時會比2015年減少三成以上。另一方面,東京與沖繩幾乎維持現況(到了2050年開始減少),神奈川與愛知的減少率僅一位數。然而人口減少的速度如此猛烈,原因在於日本全國與各地生態系統出現嚴重的異常現象。
盤點日本人口減少原因錯綜複雜,涵蓋日本人的價值觀(結婚觀)、生活型態(小家庭化,女性外出工作,晚婚,晚生)、經濟狀況(景氣低迷,非典型雇用增加)、社會福利(托兒所不足)等,前述原因可分成3大類:
一、年輕(生育適齡)人口減少
二、已婚率(已婚者占總人口的比例)下降
三、每對夫妻平均生育的子女人數減少
生育適齡的世代人口減少,其中結婚人口的比例又下降,結婚後生下的孩子人數也減少。結果下一個世代的人口減少,代表30年之後生育適齡的世代也會減少⋯⋯這個負面連鎖效應導致人口急速減少,也就是生態系失衡。
日本總人口逐漸減少,其中又以地方的人口減少率最高。相較於大都市,地方的已婚率與每對夫妻的平均生育率較高,人口急速減少主要是因為年輕人口外流。年輕人是支撐地方經濟、生活文化的關鍵生態要素,年輕人口減少會導致整個地區的生態系停止循環。
(本文摘自《地方創生×SDGs的實踐指南:孕育人與經濟的生態圈,創造永續經營的地方設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