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永續城市

台中科博館為什麼能與世界級的博物館齊名?

VR體驗穿越時空、首創科普學遊到美國看日全食
台中科博館為什麼能與世界級的博物館齊名?

科博館此次展出的漫步太陽系特展由孫維新自行策劃。圖片由白育綸拍攝

|

早上9點不到,緊鄰台中市區台灣大道旁的林蔭步道,一路延伸,佇立在自然科學博物館前的廣場,蟬鳴伴隨著從隊伍傳出三三兩兩的嬉鬧聲,由老師帶頭的小朋友,正準備步入科學中心和生命科學廳,他們列隊在博物館的門口,引領企盼知識的寶庫敞開。

你,也有過這樣的回憶嗎?如是的場景,對成立30年的科博館來說,並不新奇,只是當年遠足的兒童已將邁入不惑之年!

很少人知道,這個已深深內化在台灣囝仔學習體驗中的博物館,其聲譽衝破了在地的框架。

它曾在2013年榮獲世界最受歡迎博物館的第18名,緊追在第13名的台北故宮博物館之後,與法國巴黎羅浮宮、美國華盛頓D.C.自然史博物館齊名,甚至勝過了排名第19名的英國倫敦科學博物館,及第20名,也位於英國倫敦的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

更難能可貴的是,不在首善之區的科博館,既沒有故宮的地域優勢,年度預算只有故宮的一半,也沒有無可替代的國家寶藏,卻能躋身世界排名。令人好奇,這是怎麼辦到的呢?

不僅是個展覽館:博物館是個有能力自己說故事的學校!

事實上,對博物館管理者來說,經營遠比興建還難!

舉例而言,目前在中國大陸境內共有3千多座博物館和科技館,每年還以100個館的速度增加,也就是3天1個館。當中科技類博物館在2000年時只有十來座,但現在已增至192座。而台灣,在教育部轄下的大型科學類博物館也有5座。

但在這百家爭鳴的博物館熱潮中,光靠硬體的起造來大秀肌肉,絕非最佳賣點,兼顧人潮的維運以及知識教育的深耕傳播,才是致勝關鍵。


圖/科博館館長孫維新親自導覽展覽內容。白育綸攝影

科博館館長孫維新經過長期觀察,發現世界上很多地方將科技館和自然館一分為二,科技館展示的是新潮的科技裝置,有多樣的趣味互動遊戲,讓小朋友一看到按鈕就按、一看到拉把就拉,卻不一定清楚學到了什麼;自然館有豐富的化石標本,但又因為多半是靜態展示,參觀人數無法大幅提昇。科博館的優勢是兩館合一,兼有「自然」及「科學」,「自然」是表,說得是趣味親切的自然現象,而「科學」是裏,說得是自然現象背後的科學原理,兩者合而為一,故事就講得完全,也能從多元面向自己策展。

許多博物館在軟體運作上,正是如此,光有軀殼,少了「策展規劃」這項靈魂元素,徒把博物館淪為場展空間。

一般而言,博物館或科技館內的特展,常委由外部的策展公司操盤,雖然策展公司經驗豐富、技術熟稔,但並非植基於博物館自身的研究、教學、傳播的底蘊,而是以商業經營角度追隨觀眾口味,學術支撐常顯不足,同時撤展之後一切歸零,館內的研究能量沒辦法積累。

科博館不一樣,絕大多數的展覽都是自行策劃,館內研究人員、策展同仁,善用143萬件標本館藏(如化石、昆蟲標本等),把平時到世界各地研究成果作為發想元素,再將原始創意轉化、設計,從策展專業到平面、空間設計都具有科博館的血統,僅在最後的施工階段,發包由外界工班操刀。

「哪有學校買了桌椅,不聘老師?」孫維新一語道破科博館的核心價值,認為場館經營要成功,就要聘用研究人員,把他們的辛勤投入化為展覽內容。

事實上,科博館得天獨厚的人才庫,得歸功於創館元老。首任館長漢寶德出身建築界,他意識到,人,才是博物館永續發展的關鍵;籌備博物館時費盡苦心,在361名編制內的工作人員中爭取了66名比照大學教授層級的研究人員,建立了自身的研究和策展實力。

科博館研究領域涵蓋動物、植物、地質、人類學四大領域,他們不只在實驗室發表論文,更要南征北討地到世界各地進行交流、考察、採集和實地研究,因而更能將研究能量內化於心,這就是何以科博館永遠有獨特題材和故事的原因。

孩子學校遺失的笑容在博物館找到 別「拿科學教科學」


圖/科博館將館內的許多研究成果,透過各種方式來「做出亮點」。白育綸攝影

設計,又是科博館的另一項寶藏。

「博物館的展場要像藝術畫廊,像科學教科書就沒意思了。」科博館的另一位靈魂人物——現任館長孫維新,原本是台灣大學物理系和天文所教授,2011年借調過來,轉眼已8年。

研究背景出身的孫維新,謙稱原先對博物館管理一無所知,但多年來在學校教書的體驗,讓他感受到,博物館其實就是一所學校,還是一所有趣的學校。

孫維新認為,抄公式、作考題是在「用科學教科學」,這種教學方法枯燥無趣,學生就算意興闌珊,還是得來,但博物館要考慮營運生存,得想方設法做出亮點,讓內容吸睛,才能讓人意猶未盡,重覆造訪。

孫維新強調,科博館是個十分「善變」的博物館。

例如科博館善用時興的VR科技。過去礙於場館空間無法讓展覽元素精銳盡出,現在民眾只要穿戴上VR裝置後,不僅能穿越時空、探索太陽系,還能讓海水浸滿科博館的橢圓廣場,模擬龍王鯨的生存環境,實際體驗鯨豚遨遊身邊的感覺。

除了善用新科技說故事,科博館更發展新的敘事技術。走到孫維新親自策劃的《漫步太陽系》特展,展間模擬登陸火星的太空梭,兩側窗戶、天窗、地板都有VR畫面,細緻地依照使用者經驗調整視野。

博物館接近使用者經驗 而立之年再出發

此外,科博館在行政流程上的改革亦是其進步的原動力。

2011年孫維新上任後,即導入電子化公文系統,並實行於霧峰、南投鹿谷、竹山鎮三個分館之間,省去曠日費時的紙本公文往返流程。

「來參觀科博館的民眾還要排長隊、彎著腰對個小洞講話,那不是上個世紀買票的方式嗎? 」孫維新在科博館推動智慧化博物館,其中關鍵就是票務系統改革,未來也將透過行動支付,讓民眾在到館前就能輕鬆買完票。

硬體方面,營運了30年的IMAX劇場,終於申請到了國發會的經費支持,更新為全天域數位化投影系統,讓影片來源變多,並定期更新,維持觀眾的新鮮感。

最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是,科博館的「科普傳播教育」不拘泥於館內,首創「科普學遊」,去年開辦赴美國觀察日全食的旅行團,報名資訊一放上網,馬上爆滿。12天行程全由博物館同仁設計,60位團員中有三分之一是中小學老師,參訪的科學景點有旅行社達不到的深度。

科博館的眼光早已望向世界,去年到美國看日食,先到洛杉磯看瀝青坑化石出土的遺跡,還到大峽谷、隕石坑考察地質、經過新墨西哥州看壯觀的天線陣,最終到內布拉斯加的小鎮牧場,欣賞令人心靈震撼的日食。

「好動」的科博館,今年暑假還要再開團到夏威夷,由博物館專家導覽植物、地質,和天文三大領域的重要景觀。

早已成為台灣人生活一部分的科博館,不只是個展場,還是所學校、研究中心、鮮活的體驗場域,更是你我的異想世界,讓人體會到博物館不再只是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