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儲能系統近年正快速發展中。示意圖。台泥提供
這幾天美國公布對臺灣課徵20%關稅,自從川普再次上任發動關稅戰爭以來,銷假上班就成了新常態,全球都在忙著因應,並擬定新的戰略。我已經許久沒有在綠學院發表文章了,不過這幾年我在投資圈觀察到天翻地覆的變化,這次我想用投資人的角度來嘗試論述亂世中的投資策略。
2017年我在《為什麼對投資人來說,太陽能新創公司是一個好投資?》提到,好的球員能在失誤較少的情況下,在球場上得較多分;而一個好的投資標的,則是能在可控制的風險中,賺到較多的錢。2018年,文章(註一)更進一步指出,金融才是發展太陽能真正的能源,太陽光電產業其實更像房地產業,而不是製造業。
為什麼用房地產比喻太陽能?正是因為對很多投資人而言,買房長期以來被認為是穩健投資的第一選擇。自住投資兩相宜,保值又能創造現金流。從2001年第一季算起,過去24年全台灣房價年均漲幅6.58%(註二),以這樣的漲幅換算成12年的貸款買房、投資出租並賣房、還貸款後,年均報酬率可高達12%(註三),堪比全球最大避險基金──橋水基金過去二三十年的年均報酬率!
可是一細看,如果不賣房,單純收租金的話,要37年才損益兩平;收房租收到第60年的年均報酬率才3.4%,低得很驚人吧!所以在台灣投資房市,重要的是資本利得,要在房價還會有多年時間上漲的預期下,貸款投資再出售,才是好的投資。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重點來了──預期多年時間上漲。如果未來的不確性高,風險大,相比於潛在的報酬不劃算,那就不是好投資。
央行第七波打房限縮房貸,目前初見成效,市場都在觀望,有人在等待之後政策放寬,漲勢再起;有人等著房市回落。你覺得未來房價一定會持續上漲嗎?
你的心中應該已經有答案了。
讓我們參考中國大陸、日本、美國房市下跌時的房價與租金的年化漲跌幅,列出以下情境:
各種買房情境的報酬率IRR | 買房60年 | 買房37年 | 買房12年 |
純收租不賣,租金漲幅2% | 3.40% | 0.20% | 每年負現金流 |
收租賣出,房價漲幅6.58%、租金漲幅2% | 8.39% | 9.25% | 12.33% |
收租賣出,房價漲幅3%、租金漲幅1.5% | 5.19% | 5.67% | 6.95% |
收租賣出,房價漲幅0%、租金漲幅1% | 3.02% | 2.76% | 1.55% |
收租賣出,房價跌幅-3%、租金跌幅-0.50% | 0.25% | -0.98% | -6.41% |
你可以看出一旦房價漲幅不如預期的6.58%,即便有了融資的高槓桿,一番忙碌管理,報酬率還不如簡單的股市指數投資,不相信的話可以回頭看我們另一篇文章《想辦法讓老闆看見這篇文章,你將改變公司的決策文化》。
如果預期房地產未來不是一個好投資,投資出口導向的公司也不令人放心,還能投資什麼?
只要你懂行,很多新能源的投資項目都具基礎建設特色,能穩健創造現金流。例如下表提到的表後儲能案場投資為例,就儲能系統的每年收益,回本期大概7年,12年下來,年均報酬率可以達到13%,獲利不需建立在逢高賣出的預期上,不用擔心市場價格的變化。
投資項目 | 表後儲能 | 表後儲能 | 買房 | 買房 | 買房 |
情境 | 無貸款 | 貸款六成 | 房市小漲 | 房市不漲 | 房市下跌 |
年均報酬率 | 9.29% | 12.76% | 6.95% | 1.55% | -6.41% |
最近正好綠學院在連載表後儲能全系列專欄文章,以下我們就以表後儲能為例,說明你不如來投資表後儲能的三個理由。
不如來投資表後儲能的三個理由
理由一:政策紅利
隨著再生能源在電網中的占比越來越高,為了讓系統發電及負載維持動態平衡,需要配置越來越多的儲能系統,使用時間電價作為政策工具,創造市場建置儲能的誘因,將是可以預期的。
反觀房市則受政策壓制,現況並不友善,價格的風險逐漸上升。
理由二:穩定現金流
表後儲能只要安裝好了就可以24小時不停地工作,且有多元的收益模式,當尖離峰價差進一步拉大,表後儲能的每年現金流收益會更高。
反觀本地的空屋閒置率超過10%,比國外的自然空置率5%高很多,這麼多房子都等著出租,租金自然漲不上去,每年大概1.5%到2.5%就差不多了,即便台北市精華地段租金情況較好,租金收益率仍低。
理由三:儲能電池成本持續下降
鋰電池技術和產量持續突破,成本持續下降,表後儲能的建置成本還會再降低,報酬率有望再提升。
反觀房市的建築成本、維護費用持續上升,稅費也可能上調,進場成本增加,跟鋰電池的趨勢剛好相反。

什麼樣的投資人適合投資表後儲能?
在《如果七月五日預言是真的,我們的電網扛得住嗎?》中我們認為工商業用戶安裝表後儲能,不只是考慮自己有沒有賺錢才安裝,而是要考慮在氣候緊急狀態、自己全盤皆輸的情境下,替自己買保險的避險策略。
對於機構投資人、公司的投資單位如CVC等,我們也同樣可以用風險的角度思維,若要追求資產增值並附帶穩定現金流收益,房市仍有一定吸引力,只是當政策與市場的不確定性增加,分散風險到其他類似的投資標的,就是合理的選擇。同理,當你瘋投AI的同時,搭配一些穩健的投資項目,也會是合理的避險策略。在大家還不了解的時候進場,才有機會獲得超額報酬。
(註一)請見《大陸531新政,台灣的太陽能要如何絕地求生?》
(註二)信義房價指數,2021Q1-2025Q1
(註三)財務模型假設:未來房價年化漲幅6.58%、總價3,000萬房屋、貸款七成自備款三成、利率2.2%、貸款年限30年、裝潢及交易仲介稅費等一次性支出200萬、首年租金報酬率3%、租金漲幅2%、每二年空置一個月找租客、房仲委託價金一個月房租及代管費房租10%、每年修繕費一萬及漲幅3%、及現行最低的自住房屋稅地價稅等。
延伸閱讀:自己的電自己發!虛擬電廠、微電網打造「表後儲能」商機
本文轉載自綠學院/文:卓國良(此篇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原文標題:川普關稅之亂20%,慘業又打房,還能投資什麼?
【關於作者】
卓國良
一個非典型的投資人,非常有耐心且有同理心,可以在聽完創業家的商業模式之後,三分鐘內評估其假設是否合理,很有技巧地拆解其構想,組合成一個想像不到的、更好的商業模式,所有曾跟他交手的創業家都對其溝通能力敬佩不已。目前擔任瑞士私募基金合眾集團亞太地區基礎建設助理副總裁及綠學院綠色帶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