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台灣現場

遠見ESG共好圈》建立城市健康韌性藍圖,醫揚智慧醫療打造人性化永續解方

新北市政府與「遠見ESG共好圈」合作舉辦「智慧永續發展學習計畫」工作坊。蘇義傑攝

|

從AI協助影像判讀、手術規劃,到遠距診療縮短城鄉落差,智慧醫療不再只是口號。

新北市政府與「遠見ESG共好圈」合作舉辦「智慧永續發展學習計畫」,第二場工作坊於11日舉行,聚焦於智慧醫療和永續城市兩大關鍵議題。本次工作坊邀請中華經濟研究院主任劉哲良博士,深入探討低碳治理與碳交易。此外,醫揚科技全球總經理莊富鈞更分享了「強化都市健康韌性-智慧醫療帶動產業升級」的專題,闡述智慧醫療在城市發展中的應用。

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開場指出,智慧醫療正引領產業升級,而新北市六大經濟區域的產業聚落已逐步成形,為此奠定堅實基礎。其中,中和因雙和醫院的進駐,已逐漸發展成高階與智慧醫療的產業樞紐,而新店寶高智慧園區則結合電動車與資通訊產業,展現跨領域的整合動能。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劉和然強調:「這些產業聚落的串連,正是新北智慧城市與產業升級的重要基礎,也呼應市府積極推動智慧力量的方向。」

圖/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蘇義傑攝

疫情打破醫界保守風氣,新技術化解醫護人力不足

莊富鈞在演講指出,智慧醫療的發展並非一蹴可幾,而是歷經十多年逐步累積。醫揚自2010年成立,最初以代工醫療電腦起家,服務全球大型醫療儀器廠商。然而,隨著醫院數位化需求興起,公司逐漸跨足醫療IT設備、智慧醫院系統,並拓展至人工智慧與完整醫療解決方案。

「醫療產業對新技術的接受度長期偏低,因為安全與穩定比速度更重要。」莊富鈞坦言,許多醫療設備能夠沿用十餘年,僅因其安全無虞。但疫情改變了醫療現場,醫師與護理人員人力不足成為結構性問題,迫使醫界開始正視科技輔助的重要性。莊富鈞強調,近期醫師愈來愈願意接納科技,因為唯有提升效率,才能服務更多病患。

AI智慧助理為醫護賦能,讓專業專注於救人

談到近期AI與醫療結合現象,莊富鈞認為,AI之所以能在醫療快速落地,關鍵在於它並未強調「取代」,而是定位為「輔助」。與早年的物聯網(IoT)不同,AI先從簡單任務切入,例如電腦斷層影像的初步判讀,協助醫師快速篩選可能有異常的病例,讓有限的黃金救援時間更有效率地被利用。

在手術規劃與內視鏡影像判讀中,AI也展現價值。透過快速整理資訊、模擬手術路徑,讓醫師更快作出決策。莊富鈞舉例,就像幕僚先準備一份方案,醫師只需五分鐘即可確認或修正,節省大量時間,「AI的角色是數位助理,讓專業醫護將心力集中在救人本身,而非耗費於繁瑣行政。」

不過,莊富鈞也提醒,AI仍存在誤判的風險,因此設計邏輯是「寧可多報告一個,也不要錯過一個」。在這種前提下,AI不僅提升效率,更逐步累積醫療數據,反向優化系統判斷能力。

圖/醫揚科技全球總經理莊富鈞,分享智慧醫療在城市應用與挑戰。蘇義傑攝

均衡城鄉醫療資源,遠距診療縮短落差

莊富鈞指出,遠距醫療的推廣早在2013年就已啟動,但因法規限制,長期難以落地。直到疫情爆發,需求急速湧現,美國迅速調整法規並納入保險給付,遠距醫療才真正普及。反觀台灣,法規仍保守,目前多數服務以自費為主。

然而,莊富鈞認為,遠距醫療的價值不僅在「方便」,更在於讓醫療資源公平分配。偏鄉患者透過通訊平台,即可獲得大醫院專科醫師的即時診斷與建議。這不僅減少無效就醫,也降低醫療耗材浪費。

疫情期間,醫揚更與台北醫學大學合作,透過遠距門急診,讓患者能在家中獲得用藥與診療,避免醫院群聚感染風險。莊富鈞分享,當時正因這項服務,讓他丈母娘能在行動不便且醫院床位不足的情況下,仍獲得即時治療。

莊富鈞表示,隨著「Hospital at Home」概念興起,居家健康管理與長照正成為趨勢。藉由非侵入式感測器與AI分析,即使患者不必貼滿監測設備,系統仍能即時偵測異常並回報醫護中心。這使醫院有限的人力得以照顧更多床位,也讓患者在熟悉環境中獲得更佳療養效果。

醫療永續使命,創造以人為本智慧醫療解方

對莊富鈞而言,醫療本身就是永續的核心議題。與其他產業單純關注減碳不同,醫療更肩負「保障人類健康」的使命。他指出,醫揚身為上市櫃公司,必須符合歐美市場對碳排放與供應鏈管理的嚴格規範。例如GE(奇異公司)等跨國客戶,已要求供應鏈必須具備碳排揭露與減量計畫,否則便可能失去合作機會。

在這樣的國際壓力下,醫揚一方面強化產品設計,提升能源效率,例如讓醫療電腦能全天候運作卻維持低耗能;另一方面也推動供應鏈全面升級。莊富鈞坦言,這過程雖帶有「棍子」效應,卻意外成為行銷上的優勢,因為「先做到位,就比競爭對手更有機會」。

醫揚進一步強調,無論是碳排管理、醫療資源的公平化,或是透過智慧醫療降低耗材浪費,核心精神都在呼應ESG的價值。「我們不是因為ESG才去做,而是醫療的天職本來就應該讓社會更好。」他說。

回顧智慧醫療的發展,莊富鈞以實務經驗舉例:從急救車上的AI影像判讀,到居家長照的非侵入式監測,再到跨國供應鏈對碳排的嚴格要求,都展現出數位轉型與永續轉型的交會。他提醒,科技從來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手段;唯有以病患需求為核心,醫療科技才能真正成為「人性化的永續解方」。

圖/遠見ESG共好圈與新北市政府共同舉辦「智慧永續發展學習計畫」第二場工作坊。蘇義傑攝

延伸閱讀:數位孿生、遠距醫療怎麼做?遠傳分享智慧城市AI五大應用

★現在就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