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台灣現場

ESG每週必讀》台灣迎太陽能板汰換潮,如何避免美國「光電垃圾山」窘境?

經濟部長龔明鑫積極推動太陽能板汰舊換新,目標讓發電量翻倍。示意圖。pexels by cristian-rojas

|

經濟部長龔明鑫積極推動太陽能板汰舊換新,目標讓發電量翻倍,也正式開啟台灣太陽能內需市場的「水龍頭」。然而,這項政策也將加速太陽能板汰換潮,該如何完善回收機制、降低環境汙染?

經濟部長龔明鑫上任後,積極與太陽能業者交流,不只允諾能源轉型2.0政策不變,也會積極推動較無爭議的屋頂型太陽能發電,也規劃提前汰舊換新光電板,朝發電量倍增目標邁進。

事實上,光電板發電效率不斷進步,相較於數十年前約落在10%~20%,目前已進步到23%以上,確實有汰舊換新必要。

業界對此也樂觀其成,認為這是賴清德政府為太陽能內需市場重新扭開「水龍頭」,而且水流很大,不但能創造新市場需求,更可提升發電量。對國內元晶、茂迪、聯合再生、安集等模組廠而言,可謂迎來超大利多。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回收愈多賠愈多?美國90%廢棄太陽能板直接進垃圾掩埋場

這勢必也帶動太陽能板回收潮,但太陽能板設計往往以抵擋多年風吹雨淋為目標,結構堅固耐用、不易損壞,不僅回收工序複雜,成本也很高。

相較於直接把廢棄太陽能板送往垃圾掩埋場,成本每片1~5美元(約合新台幣30~150元),回收成本可能是三到四倍。加上太陽能板內的貴金屬含量少,可能造成「回收愈多,賠愈多」的窘況。

因此,在美國,過去當太陽能板不堪使用後,進入回收程序的往往少之又少,多半都是丟到垃圾掩埋場。澳洲非營利媒體The Conversation就指出,2023年美國約有九成退役太陽能板都直接當成垃圾處理。

更可怕的是,舊太陽能板還含有少量毒金屬,如鉛或鎘,可能汙染環境和水源,甚至影響人類健康。

為了解決問題,美國有企業提供太陽能板回收服務,除了回收材料,還可把部份堪用但效率較低的舊板翻新,並轉售到需要低成本電力的地方。

CNBC指出,回收太陽能板不只是技術問題,更攸關產業鏈。因此,透過這樣的新商業模式,才能把回收從「賠錢的環保支出」,轉變爲「能獲利的循環經濟」,並擴大產業規模。

圖/回收太陽能板不只是技術問題,更攸關產業鏈。示意圖。pexels by cristian-rojas

歐盟法令先驅,進口、製造商需負太陽能回收責任

而在政策面,歐盟則是先驅者,《廢棄物電子電機設備指令》(WEEE)就把太陽能板納入管理,要求太陽能板的製造商、進口商必須承擔產品生命週期結束後的回收責任和費用。

如此一來,回收成本就不會轉嫁給消費者或政府,也能鼓勵廠商在設計產品時把容易回收的特性納入考量。

不過,回收初期成本高昂,仍是讓不少業者打起退堂鼓的原因之一。不少國家會透過政策引導,如禁止太陽能板直接進入垃圾掩埋場,或是提供補貼給投入研發回收技術的企業,加速回收技術的商業化,才能加速回收技術商業化,並確保廢棄物不會對環境造成汙染。

目前經濟部正在研擬相關鼓勵政策,並盡速對外公告實施辦法。台灣從2019年開始建立太陽能板回收機制,包括業者安裝前需預繳處理費,也必須登記序號、媒合合法清除機構。

環團人士期盼,未來可在法規上借鏡歐盟,明確定義製造商的回收責任、建立更完整的追蹤系統,確保每片舊太陽能板都能進入合法回收管道。

2035年起,台灣每年就會產生逾十萬公噸廢棄太陽能板。國際再生能源機構(IRENA)也估計,到2050年時,全球太陽能板廢棄物總量可能達7800萬噸,如果回收材料能全部投入經濟,可能足以帶來150億美元產值。

台灣的太陽能板汰舊換新政策,不僅是發電量的提升,更是對循環經濟與環境永續的考驗。若能借鏡國際經驗,從法規、技術、商業模式三管齊下,將太陽能板回收從單純的環保支出,轉變為能創造產值的綠色商機。

台電初步規劃以台南鹽田和彰濱2個光電場,短期內釋出5000億度綠電。取自台電
圖/台南鹽田和彰濱光電場。取自台電

延伸閱讀:台積電魏哲家喊「綠電有多少買多少」!泓德、雲豹搶攻能源商機

★現在就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