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台灣現場

113年度電力供需報告出爐!AI與半導體擴廠狂潮下,電力消費竟負成長1.1%?

經濟部公布《113年度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揭示未來十年台灣電力需求與供給藍圖。示意圖。unsplash by Raisa Milova

|

9月底,經濟部公布《113年度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揭示未來十年台灣電力需求與供給藍圖。在AI與半導體帶動下,用電需求年均成長率預估達1.7%,同時燃氣與再生能源將成為供電主軸。然而在國際貿易壓力與能源轉型挑戰交織下,台灣能否兼顧穩定供電與淨零目標?

經濟部26日公布《113年度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指出,未來十年電力需求仍將保持平均每年1.7%的增幅,高於過去十年的1.23%,顯示在AI、高效能運算與半導體產業持續擴張的帶動下,用電需求將再度回到成長軌道。

AI推升用電新高!113年全國電力消費2838.5億度,半導體成最大引擎

根據報告指出,AI與高效能運算需求推動下,半導體業持續擴充先進製程,帶動用電需求上升。數據顯示,113年全國電力消費量達2838.5億度,年增2.92%。其中,工業部門成長2.71%,主要受惠於半導體與電子產業的擴張;服務業增幅達3.55%;住宅用電則因高溫推升冷氣需求而增加3.8%。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不過,傳統產業受全球貿易波動及美國對等關稅影響,用電需求反而出現衰退,抵消部分AI與半導體產業的增長。經濟部指出,114年上半年雖然AI需求仍強勁,但傳統製造業因關稅衝擊生產放緩,整體電力消費甚至出現1.1%的負成長,顯示能源需求結構正悄然轉變。

在供給面,截至113年底,全國發電裝置容量達66,716MW,較前一年增加2,672MW,其中太陽光電累計14,281MW、離岸風電2,987MW,顯示再生能源裝置持續快速成長。全年總發電量達2891.7億度,其中再生能源貢獻339.2億度,占比逐年攀升;相較之下,燃煤發電則減少58.6億度,反映政府持續推動減煤政策。

備用容量率部分,在日尖峰負載部分,113 年實績達到40,882MW;113年夜尖峰負載達到37,301MW,創下新高。經濟部表示,透過燃氣機組、水力調度與需求反應措施,全年仍有347天維持備轉容量率超過10%,整體供電穩定,但尖峰時段的壓力已逐漸浮現。

圖/數據顯示,113年全國電力消費量達2838.5億度,年增2.92%。示意圖。freepik by vecstock

儲能進度超前,再生能源裝置容量衝破21GW

為了達到2050淨零目標,自113年起啟動第二次能源轉型,政策主軸鎖定「多元綠能」與「高效率燃氣機組」雙軌並進。經濟部指出,2026年再生能源占比將提升至20%,2030年更上看30%。目前全國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已達21,067MW,未來將持續推動太陽光電、離岸風電,並加快地熱與小水力的開發腳步。

不過,報告也提醒,白天光電供應充裕,但夜間尖峰反而成為供電壓力。為解決這一結構性問題,政府將擴大建置高效率燃氣機組作為夜間主力,同時增加電池儲能與抽蓄水力,並透過需求反應措施,引導企業與用戶將部分用電移轉至白天,以消化光電供給。

節能同樣是能源轉型的重要支柱。政府規劃114至117年間,大型用戶的節電目標將由1%提高至1.5%,並推動能源服務公司(ESCO)模式,結合企業、地方與建築節能計畫,全面提升用電效率。此外,補助政策持續推動家電汰舊換新,114年編列68億元,預計至115年底前累計汰換超過400萬台冷氣、冰箱與除濕機。

在儲能方面,進度更已超前達標。台電自建與民間合作的併網型儲能總容量已達1.26GW,遠超過原訂114年的1GW目標。未來政府並要求大型光電案場必須搭配儲能系統,以進一步強化電網韌性,確保供電穩定。

10年規劃持續擴張:光電31.2GW、風電10.9GW,核能仍未定

經濟部預估,114年至123年間台灣電力需求年均成長率約為1.7%,高於過去十年的1.23%;其中夜尖峰負載成長率達2.1%,顯示AI與半導體產業持續擴廠的需求壓力。為因應成長,政府規劃新增燃氣機組25,163MW,扣除將除役的燃煤、燃油與部分燃氣機組後,淨增量約12,222MW,成為未來穩定供電的核心支撐。

在再生能源方面,太陽光電裝置容量預計至119年將突破31.2GW,離岸風電則上看10.9GW。地熱開發也將由現有的7.49MW擴展至1.2GW,政府將透過修法、示範獎勵及國營事業帶頭探勘,降低風險並吸引民間投入。至於生質能、小水力與海洋能,則在補助與誘因帶動下逐步推進,目標在119年前完成階段性成果。

圖/10年規劃持續擴張:光電31.2GW、風電10.9GW,核能仍未定。示意圖。by shutterstock

核能議題則再度浮上檯面。立法院今年修法,允許核電廠在執照到期後申請延役,但必須同時符合「確保核安」、「核廢料可處理」與「社會有共識」三大原則。核安會已預告相關審查辦法,台電則將依規展開自主檢測並接受國際同儕審查。未來是否延續核電,勢必成為政策與社會輿論角力的焦點。

另一方面,燃煤機組仍走向逐步退場。台中電廠與高雄興達電廠多年來持續改善,用煤量與排放已明顯下降。政府強調,114年後燃煤發電占比將持續降低,並由燃氣與再生能源逐步取代。

延伸閱讀:10月新電價拍板!民生電價微調0.71%、產業用電凍漲

★現在就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