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台灣現場

ESG台灣快訊》在「喝的水」上蓋光電板?烏山頭水庫種電惹議,居民憂飲水安全

台南烏山頭水。Flickr by AKMAN BOAT 蔡小船

|

▋在「喝的水」上蓋光電板?烏山頭水庫種電惹議
▋4倍洪水衝垮堤防!馬太鞍溪臨時堤4日完工恢復防洪
▋每度4.3元起跳!經濟部11月開放中小企業購平價綠電
▋巨大遭控強迫勞動遭美暫扣爭議,人權會籲更新「企業與人權行動計畫」
▋神通、漢通、亞氫攜手台科大,打造防災型氫能智慧微電網

在「喝的水」上蓋光電板?烏山頭水庫種電惹議,居民憂飲水安全

近年來,經濟部水利署推動水面型浮動太陽光電設施,日前因媒體揭露大片光電板鋪設於台南烏山頭水庫,引起地方居民對水質變化與景觀破壞的疑慮。當地民眾質疑,水庫是南部重要供水來源,「喝的水上面鋪光電板」仍讓人擔心,特別是清洗面板過程是否會造成汙染,對於無毒、安全說法產生疑慮。

該案由嘉南農田水利會招標,新能股份有限公司旗下興業綠能公司取得標案,於2022年5月投入運作,規劃容量約13MW,占地約13公頃,年發電量預估達1,700萬度,可減碳約8,906公噸。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然而,烏山頭水庫11.5公頃湖面被光電板覆蓋,影響水庫景色。居民表示,政府事前未充分說明,直到設備完工才知道「水庫在種電」,質疑決策過程缺乏透明。對此,農田水利署嘉南管理處澄清,光電板設置面積僅佔水域的1.3%,位於珊瑚潭角落區域,並避開主要遊湖航線,不影響灌溉及觀光功能。

媒體揭露大片光電板鋪設於台南烏山頭水庫,引起地方居民對水質變化與景觀破壞的疑慮。Flickr by Yao,Yu Kuo

另外,農田水利署嘉南管理處強調,太陽能板採「浮力式系統」,不直接接觸水體,浮筒材質為高密度聚乙烯(HDPE),與自來水管材質相同,具耐酸鹼、抗紫外線特性,不會釋放有害物質。依契約規定,光電板清潔僅能使用清水,禁止化學藥劑,每年進行五次水質檢測,委託三個單位執行,結果均符合飲用水標準。

經濟部表示,水面型光電不需與農地競爭,可兼具發電、減碳與抑制藻類孳生等功能,是台灣土地有限情況下的綠能新方向。目前全台已有13座水庫納入水面光電計畫,包括新竹寶二、雲林湖山、高雄阿公店、金門金湖等,總裝置容量達35.9MW,其中以阿公店水庫規模最大,年發電量可供上萬戶家庭使用。烏山頭水庫若與曾文水庫後續的24.6公頃案場一併運作,台南將成為南部再生能源示範地區。

不過,浮動式光電雖有減少蒸發與遮蔽陽光抑藻等優點,但若缺乏長期監測與風險控管,仍可能改變水體溫層與生態環境。學者建議政府應公開水質檢測資料,並納入居民與環保團體的監督機制,以確保綠能發展與生態保育並行。

4倍洪水衝垮堤防!馬太鞍溪臨時堤4日完工恢復防洪

花蓮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臉書。

馬太鞍堰塞湖潰決事件造成嚴重災損,帶來超過設計防洪標準4倍以上的洪峰流量,沖毀堤防、淤積河道,對花蓮光復與萬榮地區造成嚴重影響。經濟部水利署指出,災後第一時間即啟動緊急應變,動員全台14個分署投入搶修,並結合民間企業與國軍協力,於10月4日完成臨時土堤構築,初步恢復防洪功能。

這次洪水規模罕見。水利署分析,馬太鞍堰塞湖潰決瞬間流量高達每秒8,860立方公尺,是原設計防洪標準2,040立方公尺的四倍以上,導致下游堤防多處溢堤受損約2,860公尺,河道淤積超過1,000萬立方公尺。水利署於9月23日設立前進指揮所後,即分階段推進搶險作業。第一階段重點在建立3公尺高的臨時防線,採用鼎塊、太空包及土堤三層結構強化防護,以確保能抵擋短期降雨與可能再度湧入的水流。

在搶修過程中,公私協力成為關鍵。水利署署長林元鵬表示,多家企業主動投入機具、人力與物資,展現企業社會責任;台電也調派設備支援,國軍更提供夜間照明協助,使得臨時防堤能在短時間內完成。接下來,水利署將持續加高堤防至5公尺,並依經濟部長龔明鑫指示,在土堤外側加設鋼網與混凝土襯砌,以強化防水與結構穩定性,預計10月中旬完工。

為全面恢復馬太鞍溪的防洪功能,水利署已擬定三階段疏濬計畫。預計在114年底前先清除100萬立方公尺淤泥,115年汛期前完成300萬立方公尺,年底前總量達600萬立方公尺。透過降低河床高程,可恢復通洪能力,減輕堤防壓力。水利署並強調,最終目標是在115年汛期前完成全線堤防復建,使防洪能力回復至原設的百年保護標準。

未來,水利署將以系統性治水策略為核心,結合監測、預警與工程改善,持續推動堤防加固、河道整治與長期疏濬,強化極端降雨下的防災韌性。林元鵬表示,這次災害凸顯極端氣候對基礎設施的挑戰,未來除技術面精進外,也將加強跨單位協調與在地防災教育,確保居民生命財產安全,讓馬太鞍溪流域能在重創後重建更具韌性的防洪系統。

每度4.3元起跳!經濟部11月開放中小企業購平價綠電

綠電不再只是環保選項,而成為企業存活的基本配備。取自星星電力官網

為協助中小企業取得穩定綠電來源,經濟部7日發布新聞稿推出「中小企業平價綠電專案」,由彰濱產業園區標租光電案場釋出三成綠電,預估可提供約36MW、4,500萬度的再生能源電力,透過「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平台公開競標,讓中小企業以合理價格購得綠電,並穩定支持其減碳與永續經營目標。

經濟部表示,此專案主要鎖定過去難以進入綠電市場的中小企業。由於企業規模與電力使用量相對有限,過去多被大型企業或長期合約排擠,導致難以符合ESG或碳中和要求。為降低門檻,專案規定每家企業投標電量上限為前一年總用電量的30%,並設有5年固定購電期,避免受市場價格波動影響,確保企業在契約期間能持續獲得穩定綠電。

根據規劃,此次釋出的電力由星崙電業股份有限公司標得的彰濱臨6、臨7光電案場供應,總裝置容量近120MW,其中三成釋出予中小企業承購。每度電底價設定為4.3元,投標方式採「價高者得」原則,企業須先完成資格預登記後方能參與。以小型商店為例,若年用電量約2萬度,最高可競標6,000度綠電。

為讓業者充分了解操作流程,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將於10月至11月分別在北、中、南三區舉辦說明會,並於11月19日至28日受理預登記;12月15日至24日進行公開競標,12月26日開標,115年1月起正式簽約供電。

經濟部強調,這是國內首度以「專案配額」形式讓中小企業參與綠電市場,不僅可實際降低取得成本,也讓再生能源交易制度更加透明化。未來將依企業需求評估是否擴大辦理,以建立更公平、多元的綠電購售環境,協助中小企業在邁向淨零轉型的道路上,有能力「買得起,也買得到」綠電。

巨大遭控強迫勞動遭美暫扣爭議,人權會籲更新「企業與人權行動計畫」

CBP以「涉及強迫勞動」為由,對台灣自行車製造商巨大公司發布暫扣令,禁止其在台生產的自行車及零組件進入美國市場。取自巨大官網

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日前以「涉及強迫勞動」為由,對台灣自行車製造商巨大公司發布暫扣令,禁止其在台生產的自行車及零組件進入美國市場。消息引發外界關注國際供應鏈中的人權風險,也促使國家人權委員會發聲,呼籲政府與產業界正視勞動人權治理,避免台灣企業在國際舞台上失去信任與競爭力。

根據美方說明,CBP在調查中發現巨大公司涉嫌出現國際勞工組織(ILO)所列的多項強迫勞動指標,包括濫用弱勢地位、惡劣的工作與住宿環境、債務束縛、扣薪及過度加班。CBP指出,這些做法使企業得以壓低成本並不當獲利,違反美國禁止強迫勞動產品入境的法令。被暫扣的貨物除非企業能提供證據證明無涉強迫勞動,否則只能選擇銷毀或出口。

面對事件延燒,國家人權委員會3日發布聲明指出,該爭議不僅影響單一企業形象,更凸顯「人權」已成為國際供應鏈的關鍵指標。人權會強調,台灣部分製造與營造等勞力密集產業,長期存在移工付高額仲介費、被扣證件、工時過長及薪資偏低等問題,部分案例甚至涉及勞動或性剝削與人口販運,已違反《ILO第29號公約》的精神。

人權會建議,政府應從制度面加強防範,包括放寬移工轉換雇主限制、推動直接聘僱制度以減少仲介剝削,並儘速更新「企業與人權國家行動計畫」。該計畫應明定主管機關與執行單位,建立跨部會監督與績效評估機制,同時研擬「企業人權盡職調查指南」,協助企業辨識與預防供應鏈中潛在的人權風險。

人權會也呼籲企業主動落實「保護、尊重與救濟」三大原則,檢視勞動條件並公開改善措施,以提升透明度與國際信任。人權會強調,唯有政府積極監督、企業真誠落實,才能讓「台灣製造」同時成為「人權保障」的象徵,確保產業永續發展並維繫全球市場的信賴。

神通、漢通、亞氫攜手台科大,打造防災型氫能智慧微電網

台科大7日舉辦「智慧氫能微電網暨儲能系統」捐贈及啟用儀式,該系統由育秀教育基金會與神基控股集團旗下漢通科技、亞氫動力及神通資科共同捐贈。此系統結合氫能發電、儲能設備與能源管理功能,不僅可在災害時維持關鍵設施供電,也為校園能源教育與綠能研發提供實驗平台,成為國內首座兼具防災功能的氫能微電網示範場域。

這套系統採用亞氫動力代理的ENE-FARM燃料電池技術,利用天然氣或液化石油氣重整產氫發電,並同步回收廢熱供應熱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漢通科技設計的可移動式儲能模組容量達3.8kWh,能提供110V與220V雙電壓輸出,在斷電時可自動啟動。整體由神通資科的能源管理系統(EMS)統籌,透過即時監測、負載調節與數據分析,打造具高韌性與安全性的校園能源網絡。

臺科大產學創新學院院長鄭逸琳表示,這項合作象徵產官學攜手推動能源創新的成果,校方將以此作為綠能科研與教育轉型的重要據點。他指出,臺科大已是北部地區能源轉型與電網韌性示範學校,此次導入氫能系統,不僅強化校園電力穩定性,也讓學生能實際操作與研究氫能應用,培育新一代綠能人才。

能源永續科技研究所所長郭政謙則指出,這項設備與臺科大既有的太陽光電、儲能系統與電動車充電樁相結合,形成整合式微電網。透過EMS能量移轉策略,可於離峰時段儲電、尖峰時供電,達到95%的能源轉換效率。系統在斷電時仍能維持通訊不中斷,具備三層備援供電機制,展現防災韌性。

延伸閱讀:ESG台灣快訊》樺加沙釀花蓮堰塞湖潰決14死,專家批政府延誤未建引水道

★現在就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