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台灣現場

光電板遭指汙染水源!七大公協會聯手反擊,期待挽回產業信任

七大太陽光電產業公協會14日舉行聯合記者會,強調光電無毒、無害。黃泓瑜攝

|

從丹娜絲颱風光電板破裂「紅水」爭議,到烏山頭水庫「藥洗光電板」謠言,都引起輿論風暴,光電議題從技術質疑轉為信任危機。業者以數據自清,政府也承諾強化環評與資訊公開,試圖修補社會信任裂痕。

今年以來,光電產業不斷輿論焦點。從丹娜絲颱風重創南部,部分光電板破裂、漂浮水面,引發民眾擔心光電板金屬流出造成汙染,甚至網路流傳「紅色廢水」汙染影片。隨後烏山頭水庫、鳳山水庫及阿公店水庫等地的光電設置相繼引發關注,焦點集中在光電板造成水質汙染與生態影響問題上。

其中,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近日也在社群平台發文,指稱烏山頭水庫光電板由廠商「用藥水清洗」,疑似導致水庫汙染。該影片在短時間內大量轉傳,不少民眾留言憤怒:「喝的水都是化學藥劑!」

面對民眾恐慌,經濟部與台汽電旗下子公司星曄綠能迅速出面否認。經濟部澄清,無論是烏山頭水庫或其他水面型光電設置,都未有因鋪設光電板而有汙染情形,農業部農水署的網站已經公布檢測資訊。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負責烏山頭水庫星曄綠能也發布聲明,案場每季依監測數據評估是否需清洗,每年採樣五次送交第三方檢測,數據皆符合環境部放流水標準。

然而,輿論已在網路上形成「光電板有毒」的印象,已造成台灣光電產業影響。原規劃的烏山頭水庫二期案已同意暫緩,若地方政府不願續租,中央也承諾到期後不再續約。鳳山與阿公店水庫的光電設置亦因民眾憂慮而受到影響。外界普遍要求政府重新檢討水庫光電的監測與安全機制。

七大光電協會反擊!光電板泡水七天實測仍無毒

為澄清謠言並捍衛產業名譽,罕見地台灣七大太陽光電產業公協會14日舉行聯合記者會,強調光電模組「無毒、無害」。七大公協會共同聲明指出,所有光電模組均通過歐盟RoHS等國際環保認證,不含鉛、鎘等毒物;未來將要求會員簽署《自律公約》,嚴禁使用化學清潔劑,以實際行動展現對環境保護的決心。

記者會上,星曄綠能專業總工程師徐德聖公開說明,該場建置容量13.7MW,自2023年3月取得發電執照後,維護作業皆依規定以原水清洗。「化學藥劑不僅違約,也會損害模組壽命。」他說。依合約,星曄綠能每年採樣兩次檢測,水利署自辦三次,共五次監測結果皆符合環境部水流標準。

元晶太陽能資深副總王亮凱亦說明太陽能模組安全性。他表示,外界誤以為的紅色液體是蓄能電池產生,其實與太陽能模組完全不同。他進一步展示實驗結果:將擊破的模組放入水中浸泡七天以上,由元智大學環科中心檢驗,水質皆符合環境部飲用水標準。「我們實驗做了五次,都證明安全無毒。」王亮凱強調,太陽能板不只無毒,還可減少水分蒸發減少優養化情形。

王亮凱強調,目前水面光電設置的環評標準仍不明確,水庫本身是人工設施,不應被視為生態破壞。他呼籲政府應提升立法品質,讓環評回歸科學與專業,避免重複程序拖慢綠能發展。

圖/元晶太陽能資深副總王亮凱強調太陽能板無毒。黃泓瑜攝

損產業名譽!星曄綠能正式提告造謠者

爭議延燒後,星曄綠能已於13日正式對醫師蘇一峰提出刑事告訴,強調事件不僅嚴重損害企業名譽,也動搖整體光電產業的社會信任基礎。「我們在地方巡視時,常被誤認為是汙染環境的破壞者。」中華民國再生能源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胡惠森感嘆,產業多年努力推動綠能,如今卻因一句謠言被全盤否定。

中華民國太陽光電產業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沈尚弘進一步說明,外界對光電的誤解源自對環境衝擊的錯誤認知。他指出,依據環境檢查項目,空氣、水質、噪音與電磁波等屬「物化環境」指標,而太陽能系統既無燃燒過程,也不會排放汙染物,「在物化環境中影響幾乎為零。」他強調,太陽能屬於組裝型工程,重複性高、施工標準化,並非破壞性的開發行為。若是在山坡地設置,也屬水保管理問題,與太陽能環評本質無關。

沈尚弘解釋,全球九成以上國家對太陽能設置不需環評,日本之所以例外,是因地形多崩塌風險高,但並非因太陽能本身造成土石流。「若台灣規定山坡地一律不得設置,反而讓綠能無處可發展。」沈尚弘也提醒,目前太陽能環評動輒耗時六、七年,若再增加程序,恐使產業陷入停滯,呼籲應從戰略能源與分散式電力角度審視政策。

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常務理事江一志則指出,這起事件反映出台灣綠能政策的脆弱性。「國際早已證實太陽能是最乾淨的能源,但在台灣卻被捲入政治攻防,成為犧牲品。」他呼籲社會應「讓真相回到科學檢驗」,不要讓謠言取代事實。

江一志坦言,現在地方政府承辦單位常因近期光電爭議,受民意壓力與個案爭議變得畏縮,導致政策推動趨於保守,「變成多做多錯,不如不做。」但他仍認為,目前狀態只是暫時的停滯,對未來還有信心。

圖/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常務理事江一志呼籲社會應讓真相回歸科學。黃泓瑜攝影

另一位中華民國太陽光電暨儲能品質安全協會理事長林志欣則直言:「我們被形容成烏賊,其實我們是在打造環境友善契機。」他強調,目前光電產業的品質與安全標準已相當成熟,卻因錯誤訊息與誤導輿論而受損,呼籲社會重新以理性與科學眼光看待綠能。

水庫光電案暫緩審查,環境部擬納入環評

面對社會疑慮與產業壓力,政府也不得不出手。經濟部長龔明鑫已宣布,所有新的水庫光電案場暫緩審查,原訂的烏山頭二期工程也延後執行。龔明鑫表示,中央將尊重地方意願,「若地方政府不同意,不會再續租既有合約。」目前經濟部也評估建立「水庫光電資訊平台」,公開各案場的監測數據、颱風應變措施與地方回饋金用途。

環境部長彭啓明則透露,未來將把「浮動式光電」納入環評審查項目,正在研議面積門檻與標準。他強調:「政府不是要擋綠能,而是要讓社會看到制度上的保障。」

環保團體則主張,除了環評,也應建立長期水質監測與資訊公開機制,讓民眾能即時掌握檢測結果,避免謠言再起。

延伸閱讀:ESG台灣快訊》在「喝的水」上蓋光電板?烏山頭水庫種電惹議,居民憂飲水安全

★現在就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