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2日晚間蘇澳鎮豪雨成災,今晨水退,民眾開始動手整理家園。取自臉書@蘇澳鎮公所
▋睽違58年!11月颱風罕見登台,鳳凰顯示氣候系統失衡
▋同步連線巴西現場,環境部啟動COP30戰情中心
▋金融科技文化三路會師COP30,國泰、台達、威剛展現永續行動力
▋台電評估核二、核三重啟引發關注,監察院點出核安風險
▋南投三家柑仔店化身守護生態基地,林保署推動「保育柑仔店」
睽違58年!11月颱風罕見登台,鳳凰顯示氣候系統失衡
颱風「鳳凰」於10日侵襲台灣,氣象署發布海上颱風警報。根據統計,過去75年間11月登陸台灣的颱風僅19個,此次鳳凰在屏東恆春登陸,是自1967年「吉達」以來、睽違58年的罕見案例。氣象署指出,鳳凰已逐漸減弱,暴風圈持續縮小,預估12日晚間通過恆春半島後,將轉為熱帶性低氣壓並往東北遠離。
氣象專家林得恩在臉書表示,鳳凰的生成與路徑極為罕見。11月仍具中颱強度、並自台灣西南一路北上的個案,歷史上幾乎沒有可比樣本。「這次是氣候變遷下的典型異常案例,讓預測變得更加困難。」他指出,模擬過程難以找到相似的歷史路徑,顯示氣候系統的不穩定性正在加劇。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統計,截至12日上午,全台累計災情349件、51人受傷,其中以宜蘭最為嚴重。受颱風外圍環流與東北季風共伴影響,宜蘭局部地區累積雨量已達724至1061毫米,為本次最大災區。氣象署表示,大豪雨與長時間滯留雲系造成多處淹水、停電及停水狀況,相關單位正全力搶修中。
宜蘭災情最嚴重蘇澳鎮11日晚間豪雨成災,街道成河、民眾徹夜撤離。鎮公所統計,截至深夜已撤離199人、收容98人。災防中心求助電話不斷湧入,避難民眾中包括行動不便與年幼者。鎮公所在社群貼文寫道:「分不清是雨、是汗還是淚」,形容民眾在驚慌中仍努力自救。
蘇澳鎮長李明哲表示,此次水患範圍廣、災情嚴重,初估上千戶受影響,部分地區積水深達130至140公分,許多家庭家電與生財器具全毀。國軍六軍團已投入支援,協助清淤與物資運補,地方公所與開口契約廠商同步進場復原。
李明哲指出,災因仍待檢討,但過去防洪設施不足問題已屢次凸顯。他呼籲中央除提供受災補助,也應加速撥付「新分洪道計畫」預算,避免蘇澳每逢豪雨就成災。
同步連線巴西現場,環境部啟動COP30戰情中心

為同步掌握COP30動態,環境部啟動「COP30戰情中心」,並於11日舉行首次連線會議。會議由環境部長彭啓明主持,邀請工研院資深工程師連振安與中經院主任劉哲良分享現場觀察。兩人指出,各國代表普遍認為,減碳承諾必須轉化為具體行動,並透過綠色成長策略推動淨零轉型。
今年COP30另一焦點為「氣候資金」與「碳市場」議題。大會提出「巴庫到貝倫路徑圖」,倡議將全球氣候資金逐年擴增至每年1.3兆美元,並建立「合規碳市場開放聯盟」,以促進資金流動與市場透明度。環境部表示,戰情中心除每日整理會議重點,並於台灣時間晚間與駐地團隊連線交流,相關內容將陸續上架至氣候變遷署官網,供民眾參考。
聯合國祕書處最新報告顯示,依各國新版國家自定貢獻(NDC)推估,至2035年全球排放量僅可下降約10%。彭啓明指出,相較之下,台灣提出的「NDC3.0」減量目標為2035年比基準年減少38±2%,展現高度企圖心與可執行內容。
他也強調,儘管國際非政府組織每年發布的氣候評比方式常受爭議,但台灣近年在氣候治理、產業減碳與綠色供應鏈的具體成果,已讓國際逐漸認識到台灣的貢獻與角色。「我們希望讓世界看到,台灣不僅是科技島,也是綠色轉型的重要伙伴。」彭啓明說。
目前已有多個部會、民間團體與青年代表團抵達貝倫,預計在COP藍區舉辦15場、綠區16場周邊活動,持續分享台灣經驗與國際接軌成果。
金融科技文化三路會師COP30,國泰、台達、威剛展現永續行動力
在COP30氣候峰會上,台灣多家企業與團體積極參與全球氣候行動。國泰金控第5度出席聯合國氣候峰會,今年以「加速亞洲氣候與自然金融」為主軸,參與多場關鍵論壇。國泰金總經理兼永續長李長庚在「世界氣候高峰會」(WCS)開幕致詞時指出,全球減碳行動必須邁向「氣候工業革命」,讓資金流動成為推動轉型的核心力量。他呼籲各界加速氣候與自然的系統化轉型,讓金融成為連結產業與環境的重要橋樑。
同時,國泰宣布響應《貝倫投資人熱帶雨林聲明》,支持全球森林保護行動,並呼籲各國推動零毀林貿易與強化資訊揭露制度。國泰金副總經理温珍瀚也在藍區座談中,與國際環境組織CDP專家探討「公正能源轉型」,分享亞洲市場在氣候金融與能源轉型中的潛力與挑戰;此外,國泰支持台大實驗林推動「生物信用額度方法學」,讓生物多樣性價值得以被量化,為自然金融市場奠下基礎。
台達電則連續第18年參與氣候峰會,今年以「AI for Green」為主題,聚焦氣候調適與生態保育。台達主辦論壇中展示AI技術如何應用於珊瑚復育與綠建築推廣,並與法國巴黎銀行、普利茅斯海洋實驗室及國際珊瑚礁學會等機構同台討論海洋永續與低碳建築方案。
台達基金會執行長張楊乾表示,科技創新應成為企業回應氣候挑戰的重要手段,透過AI與跨界合作,能讓研究成果真正落實於社區與產業。他強調,唯有將科技導入自然解方,才能實現人與環境的永續共生。
威剛則首度代表台灣文化創意界參與COP30,以「ESG for Culture」為核心理念,推出「One Concert, One Forestry」計畫,結合音樂與表演藝術推動造林、復林與護林行動。威剛董事長陳立白表示,希望以文化力量喚起大眾對氣候議題的共鳴,讓永續成為全民參與的生活實踐。
至於長期參與COP不中斷的玉山金控,今年派出資深副總經理兼永續長張綸宇與會。
台電評估核二、核三重啟引發關注,監察院點出核安風險

台電提出核二與核三廠重啟可行性評估,引發社會再度關注核電政策走向。監察院7日公布調查報告指出,台電在2015年依循美國SSHAC Level 3程序,耗資近五億元、歷時四年完成地震危害分析,結果顯示核一、核二、核三廠的最大地動加速度均高於建廠時設計值二至三倍,顯示耐震能力堪憂。監察委員認為,台灣位於地震帶,核電廠周邊斷層密集,且鄰近琉球與馬尼拉海溝等高風險區域,應加強對地震與海嘯的風險評估與防護措施。
報告指出,雖然台電已依核安會要求完成「機率式地震風險評估」(SPRA)並進行設備補強,但對於廠區結構體老化與地質災害衍生風險仍缺乏全面檢視。監院要求台電與核安會重新評估整體耐震安全性,並向社會公開風險溝通,以消弭疑慮、確保核安透明。台電回應,將依核安會意見修正補強,目前國內外專家同行審查仍在進行中。
經濟部長龔明鑫表示,重啟核電的審議已納入正式期程,預計12月初完成審查。台電董事長曾文生也指出,初步結果顯示核二、核三具備重啟條件與技術基礎,若獲核可,將依規啟動再運轉計畫,並報核安會進行審查與自主安全檢查。
對於外界關切政府是否重啟核能,行政院長卓榮泰在立院備詢時強調,政府態度將以「尊重專業、依法行政」為原則,若經專業評估安全無虞,才會考慮後續重啟。他透露,在核三廠5月停役當天,行政院即要求人員不得撤離,持續進行善後與技術準備,顯示政府對核能議題並未完全關上大門。
總統賴清德也在11日出席工業節活動時表示,立法院已修正《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核安會並完成相關辦法公告。若台電提出申請,只要符合「安全無虞、核廢有解、社會溝通成功」三項條件,政府將尊重專業決定。賴清德同時提到,行政院對新核能技術持開放態度,將持續關注小型模組反應爐(SMR)與核融合技術的安全性與可行性。
南投三家柑仔店化身守護生態基地,林保署推動「保育柑仔店」
為讓生態保育更貼近居民生活,農業部林保署南投分署在仁愛鄉、信義鄉合作設立三家「保育柑仔店」,由在地商家擔任保育推廣據點。當地居民若持舊式獵具到店內登記,即可免費兌換改良式獵具,並可獲得購物金回饋。這項創新措施希望以日常商店為節點,將保育理念融入山村生活。
南投林保分署副分署長王怡靖與祕書秦思原日前分別前往三家合作店家──仁愛鄉精英村阿島商店、信義鄉明德村佳家生鮮超市及地利村南盛商店──舉行揭牌儀式。南投林保分署分署長李政賢表示,透過與在地店家的合作,希望柑仔店不僅是購物場所,也能成為居民獲取保育資訊與交流意見的社區中心,進一步串聯在地情感與保育行動。
由於南投縣地處中央山脈腹地,是台灣黑熊、石虎與穿山甲等保育類野生動物的重要棲地,同時也是原住民族傳統狩獵文化的重要區域。面對族群文化延續與野生動物保育之間的拉鋸,南投分署自多年前即推動「改良式獵具換發計畫」,透過安全設計降低誤捕非目標物種的風險,並鼓勵族人主動通報誤捕情形。
「保育柑仔店」正是該計畫的延伸應用,讓族人在熟悉的商圈中即可完成獵具兌換與登記,同時了解野生動物救傷、誤捕免責通報、生態服務給付等保育政策。這樣的做法不僅便利居民,也讓保育資訊真正落地到社區層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