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譽為日本最無聊城市的名古屋,外國遊客人次,只有東京不到一成。photo by pixabay
當日本全國飽受「過度旅遊」之苦,第四大城名古屋卻渴望遊客湧入。這座豐田汽車的工業重鎮,因其「無聊」標籤,長期被觀光客跳過。它能擺脫沉悶形象,以「城市型健康旅遊」模式,找到觀光與生活的完美平衡嗎?
受到日圓貶值影響,日本可說到處都是觀光客,日本人視為「觀光公害」的「過度旅遊」現象(Overtourism),讓東京、大阪、京都當地人憤怒不已,身穿和服的遊客擠滿街道、寺廟,只為在社群媒體上發布美照。但卻有一個城市獨排眾議,希望多點觀光客湧入。它,就是被稱為「日本最無聊城市」的名古屋。
日本國家旅遊局統計,截至今年9月為止,已有超過3200萬次訪問日本,比去年同期成長18%!預計到今年年底為止,日本入境遊客總數將打破去年紀錄3700萬人次,創造約8兆日圓(約合新台幣1兆5900億元)收入。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高市早苗也抱怨遊客:「踢我家鄉奈良的鹿!」
歷屆日本政府都把促進旅遊業視為優先事項,目標是到2030年達到6000萬遊客。與其他國家相同,日本將旅遊業視為寶貴的就業與經濟成長來源。但旅遊業快速成長的速度讓日本民眾感到不安,使得高舉「日本人優先」主張,減少外國遊客與移民的參政黨,在今年的參議院選舉囊括大量席次。
而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競選自民黨總裁期間,也批評外國遊客用腳踢她家鄉奈良的鹿。成為首相後,她任用關係親密的兩名女性議員松島綠、小野田紀美,分別擔任內閣總理大臣外國人政策補佐官、內閣府與外國人有序共生社會推進擔當大臣,處理日本社會中民眾積怨已久的外國人政策。
名古屋外國遊客人次,只有東京不到一成

而在這波排外潮當中,最不嚴重的名古屋,與其外國遊客比例偏低有關。相較東京、大阪外國遊客過夜(註:不列入當日轉機)人次分別是3940萬、1970萬,名古屋所在地愛知縣外國遊客僅占整體遊客比例的6%,約310萬人次。
《華爾街日報》分析,名古屋「無聊」的名聲有一部份事實依據。長期以來它是一座工業城市,人們傾向早睡早起,市內歷史最悠久的日式酒吧Izakaya,一直到最近才把營業時間延長到晚上8點以後。
低調、太工業,名古屋總「被跳過」
在名古屋當地經營舞蹈學校的本地人西川流坦言,連熱愛家鄉的名古屋人都覺得家鄉很無聊,原因是名古屋長期以來過度專注工業,使他們「有點看不起旅遊業」。
或許是太專注工業使然,名古屋一直被認為過度低調,鮮少出現在外國觀光客的雷達上。名古屋會展和旅遊局推廣主任木野有恆指出,「我們傾向於安靜,並不特別外向。我們和大阪人不同,不擅長推銷自己。」

這造成一種奇特現象,擠滿遊客的新幹線沿著連接東京、京都和大阪的「黃金路線」疾駛時,很少會在名古屋下車。當地人總會說:「名古屋被跳過了。」
為了想要扭轉這種「被跳過」的感覺,已經在名古屋居住16年,來自西班牙的駱碧絲(Elisabeth Llopis),經營一個名為「名古屋不無聊」(Nagoya is not boring)的旅遊網站,希望能扭轉這座她喜歡城市的沉悶形象,吸引更多外國遊客前來造訪。
「我意識到沒有人來這裡,為什麼?」她透過經營網站,帶著來自美國、西班牙、澳洲的遊客遊覽這座城市,品嘗美食與清酒,還會拜訪在鄰近小城有松工作的工匠,一探當地有400年歷史的絞染藝術。「我從不覺得名古屋是無聊的,」她強調。
《華爾街日報》指出,目前名古屋的挑戰,是如何在引入更多遊客的同時,避免困擾其他城市問題的重現,例如過高的餐廳價格、公共交通壅塞、垃圾與永不止息的人群。
把SDGs納入城市發展,力推養生旅遊遏止觀光公害
但名古屋不是毫無準備,早在2028年城市總合計畫中,就把SDGs價值,特別是環境與社會面納入長期都市規劃,希望未來在發展觀光時,不要只是追求遊客人流或觀光收益,而是要在讓居民生活變得更好的同時,以永續觀光振興城市經濟。

同時,名古屋也推動「都市型健康/養生旅遊」(Wellness Tourism),與在地企業合作,發展能促進健康、幸福感的旅遊體驗。這樣的旅遊型態特別強調市民的健康與幸福,藉由整合旅遊業者、住宿、交通、公共設施,讓旅遊在不造成過度觀光公害的前提下成長。
這和「緊湊型都市」(compact city)的建設思惟,其實是一體兩面。名古屋打算以該策略建設永續城市,使名古屋的居住、商業、綠地等功能更加混合,促進步行與公共交通使用,既能減少外國遊客與市民對汽車等高碳排交通運具的依賴,也能在為居民創造高品質生活空間的同時,提升旅遊體驗。
2026年名古屋將舉辦亞運會,正在興建中的中央新幹線,東京品川到名古屋路段預計將在2034年通車。名古屋的挑戰在於,如何打破工業重鎮的內斂性格,在不重蹈其他城市「觀光公害」覆轍的前提下,吸引更多遊客,這也將成為日本下一階段城市發展的觀察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