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學校永續案例

政治大學校長郭明政:我是狂妄的革命家

遠見雜誌獨家專訪
政治大學校長郭明政:我是狂妄的革命家

政大校長郭明政。

| 攝影 張智傑

高教校長近來頻頻躍上媒體版面,除了持續延燒的台大校長管中閔事件外,政治大學近來也因為校方打算推動新制度,提出透過系所的「貢獻」數字,像是學雜費、研究經費的收入,決定員額分配,引起熱議。上任半年多來,政大校長郭明政到底是誰?他已推出哪些新政? 

去年底,政治大學校長郭明政從前校長周行一的手中接下印信,即使剃去了招牌的斑白絡腮鬍、每天趕場5、6個行程,也不改他30年來的學者生活與快人快語的大砲性格。

上任以來,他頻頻在校務會議上與老師對槓,直說自己「我是狂妄的革命家」,想改變政治大學。

郭明政的學術生涯上半場,是充滿理想性格的行動派。2005年,為了反對把校地的草皮蓋成高爾夫球場,郭明政槓上商學院,與新聞系教授馮建三一起號召教師會連署,擋下提案。

同年,郭明政也以「學術大屠殺」之名,撰文抨擊學術圈把以英文為主體的SSCI期刊數量看得太重,讓學校變成論文機器,是自我殖民,迫使學者失去對本土議題的關懷。

身為社會法的專家,郭明政不只批判學術圈,對於社會福利也有一套見解。他曾自嘲,因為支持年金改革,被人說是「民進黨的走狗,年金的殺手」,但話鋒一轉,又說,支持他當校長的21位遴選委員中,有17位是公職。他們即使年金被砍的兇,還願意郭明政當校長,足以證明,改變的時刻已到。

然而改革並不輕鬆,郭明政走馬上任後,面臨內憂與外患。內憂是政大各院系間,資源分配不均、校舍老舊,需要整修、重建的校舍無數,連自己曾任院長的法學院,院館興建工程,也因為山下校區擁擠,選址不易,延宕多時。

外患是,連續兩年的《遠見》最佳大學排行榜上,台師大在文法商大學類別,挑戰政大,成為榜首。

今年政大在《遠見》榜單上,社會影響、學術成就兩指標都提升,在國內大學總排行名次進步四名,由第14名進入前10,即便如此,仍不符合郭明政的理想。

他不服氣,「沒有法學院的人文社會大學(暗指台師大),是殘缺的,根本不可能成為頂尖的大學,這太難接受了!」

其實,政大在文法商領域是領頭羊,無庸質疑,然而台師大也有它的獨特優勢。郭明政如何帶領政大,走出新局?

高教生涯的下半場,郭明政曾兩度競選政大校長。他說:「革命家要拆房子,當時政大還沒準備好,現在,我還要成為一個重新把房子蓋起來的建設者。」

「教出一個學生,遠比寫五篇論文重要,因為這個學生,不只會再去寫更多的論文,他還會有能力直接貢獻這個社會,」在後頂大時代,郭明政想要讓政大,反過來強化「教學」的角色。

改革1:學術輸出由論文改為社會貢獻 

郭明政除了不想強調多年來QS當作評鑑標準的SCI及SSCI 指標,還希望以「社會貢獻」當作新目標,將學術的研究輸入轉成人才培育的輸出。

新一期的高教深耕計畫,不再獨尊SSCI,除了強化教學,還要大學與在地連結,納入大學社會責任(USR),與郭明政多年來的堅持,有異曲同工之妙。

然而強化教學要有足夠師資,政大目前的生師比是20.64,高於大多數國立大學。郭明政打算聘用「年輕的退休教授」講課,增補教學人力,並讓教學與產業對接,將政大公企中心給企業當成研發基地,協助培育人才。

改革2:重新定義國際化 

國際化方面,郭明政與前校長周行一同樣強調國際接軌,但對於教學的國際化,他有一套自己的想法。

他反對強調「英語授課學程」,認為台灣的條件不同,不一定得依照香港、新加坡的模式發展,甚至還脫口說出:「不懂中文的學生,我們不歡迎。」

郭明政解釋,學生向老師學的,只占了學習歷程的1/4,而那些只上英文授課的學生,若以中英文獻各半的狀況,英文的部分,只有1/8,「所以,我也只能給他1/8張畢業證書,」他用一貫正經的臉,打了個誇張比喻。

郭明政反而希望,讓外國學生能有雙語學習的機會,具備一定的中文基礎,能理解嚴肅如立法院的公告、聽懂瑣碎如計程車上司機的交談,才算得上認識真正的台灣。

郭明政計劃在未來,找回廣大海外僑生校友及他們的子女,回台灣短期交流,邊學中文,也看看校園,重溫當年在政大的美好回憶。校友也有機會成為學校潛在的財務支援。

今年6月中,郭明政主持上任後的第一屆畢業典禮,在2000位畢業生及家長面前,難得收起自負的口吻,對即將要畢業的準校友們,耳提面命:「國外雖然好,但外人難以改變不好的地方,在外發光發熱時,也不要忘了母校!」

在政大校園中蔣公銅像要不要保留的爭議理,也是政大校友的郭明政,主張保留。

銅像之於政大,別具歷史淵源,政大來台復校後,創校校長就是蔣中正,加上政大早年是因應國民黨政治作戰的需求成立,有很長一段時間被外界戲稱為「黨校」,這樣的形象,郭明政選擇概括承受。

「政大是臨死的帝國紀念碑,但是我們從死亡中再生,」他說,文學院前的精神堡壘,紀念著來台之前,參加川西會戰校友的亡魂。

郭明政也是多年來第一位對蔣公銅像積極表態的校長:「我是蔣中正、李元簇的傳人,雖然很多人都不喜歡他們。但是父親、前輩是不能選擇的,沒有他們,就沒有這所學校,我感謝他們對這所學校有過的貢獻。」

或許深覺褒「蔣」,會觸動太多人的敏感神經,郭明政急急收斂:「感謝他們,僅此而已,政大不再有黨的色彩,我是一個沒有黨的人,」他定位自己,只為學術服務。

從放蕩不羈革命家,到瞻前顧後的體制內改革者,郭明政學著在現實與理想間拉扯。

今年7月初,郭明政又向高教圈投下震撼彈,提出教學單位的員額分配草案,將依據系所的學雜費、研究經費收入來決定各系所預算,量入為出。

這個草案讓熱門科系可以增聘老師,逐漸壯大,但卻為冷門科系帶來生存挑戰,引來恐慌。後續如何發展,仍值得觀察。

郭明政誓言要為政大帶來高教啟蒙。人罵完了、房子裡的人醒了,現在該怎麼重新擦亮政大這塊金字招牌?還得看這位大砲校長,能不能在效率與公平間權衡,把激情化成細緻的執行步驟,為下個階段的政大,重新定向。

>>2019台灣最佳大學完整排名看這裡!

政治大學小檔案: 成立時間:1927年 學生人數:16343人 2019《遠見》排名:文法商大學第2名、國際化程度第3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