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全球趨勢

企業內部碳定價害員工少拿獎金?5種定價方式一次看

內部碳定價主要目標在於讓減碳誘因傳遞到公司的每個人。Flickr by Petra Wessman

|

在工作中,你常常有這種想法吧,「幫公司賺錢,錢又不會分給我,薪水也不會變高,何必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你覺得替公司努力完成交派的任務之後,自己應該要拿到多一點錢,否則幫公司多做很沒意義。

如果你在廠務或管理部門,透過節能措施幫公司省幾百萬的電費,卻沒有反應在自己的工作績效上;如果你在永續部門或公司的基金會,請各部門做節能減碳,部門主管只冷冷回你一句,「每天光是應付你們一大堆要求,花時間去上ESG培訓,業績都不用做了,業績你幫我扛嗎?」這時你也會覺得幫公司多做ESG很沒意義。

這還不打緊,聽說全球市值前500大的公司已有一半已採用、或規劃於2年內採用「內部碳定價」來管理公司碳排,並將內部碳定價視為引導公司低碳投資的有效工具。

聽說這種做法是將公司內部不同的部門別設定為管制對象,接著,再使用類似碳稅費的做法,針對這些管制對象的排放量進行課徵。你聽了之後想,部門的利潤是要拿來發績效獎金的啊,怎麼可以拿去繳公司的碳稅費,根本是巧立名目剝奪我的獎金!

內部碳定價主要目標在於讓減碳誘因傳遞到公司的每個人。它有許多設計方式,從全局思維來看,其實是確保你未來每一年都有獎金可以拿。上面說的情境之所以發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你沒有把績效目標和環境目標綁定在一起,「沒有讓寒氣傳遞到公司的每個人。」

訂定業績目標相對來說較為容易,要訂定抽象的環境目標就有點難。首先,「環境的業績目標」要怎麼訂?如果要跟員工收碳費,碳如何定價?一噸100元美金不會太高嗎?誰合理?誰說了算?

延伸閱讀:一噸碳交300美元碳費?台達電「高貴」定價的祕密

圖/相較於業績目標,環境目標更為抽象,碳定價成為企業一大課題。unsplash by Scott Graham

企業內部碳定價的5種定價方式

要回答這個問題,除了可以參考我們在《碳如何定價?一噸100元太便宜,300元就合理?誰說了算?》談到的價值評估邏輯之外,也可以參考現存的內部碳定價應用形式,從中學習定價的原理。隨著實務應用上的開展,可以與大家分享目前五種已在實務上應用的內碳定價方式。

延伸閱讀:綠色和平調查:逾5成中小企業支持碳定價300元以上

定價方式一:隱含價格(implicit price

這種方式主要是作為公司減量措施投資決策的參照依據。隱含價格的應用較為單純直接,透過參考外部碳定價、公司過往減量措施的成本資訊、或是為達減量目標預期耗費的單位減量成本等,決定一個價格,後續公司內部進行減量投資,就可以以這個價格做為參照點,當欲投資的措施成本低於此價格,則優先實施。

▍定價方式二:影子價格(shadow price

影子價格則是將內部碳價與經常使用的投資分析指標例如:內部報酬率(IRR)、淨現值(NPV)等進行結合,將碳排的成本、以及減排的效益納入投資分析之中,讓專案決策得以反應排放的影響。

定價方式三:碳權抵換

當公司進行減量決策時,自然會進行比價,到底是自己減碳比較便宜呢,還是直接買碳權抵換比較便宜。當自行減量所需付出的費用較低時,自然會優先自行減量;反之則優先選擇購買額度。當你選擇買碳權時,你買到的碳權多少錢,就是內部碳定價的價格訊號了。

延伸閱讀:「碳權」從哪裡來?為何全球瘋碳交易,台灣卻卡關?

定價方式四:內部碳費

這就是文章一開頭讓員工們產生疑慮的方式,直接把主管機關所實施的碳定價工具搬到公司來使用,這種方式被視為促進公司內部減碳企圖心較有效的方法。主要原因在於,公司部門需要為它的排放行為以金錢形式直接付出代價。

也就是說,減碳將變成各單位績效指標之一,不再只是公司的上位目標。為了消除疑慮,公司內部通常會成立一個基金來管理這些課徵而得的資金,並且設計創新的機制鼓勵員工跟著公司一起努力減碳。

圖/減碳將成為績效指標之一。unsplash by Markus Winkler

▍定價方式五:內部排放交易

跟定價方式四相同,這方式也被視為促進公司內部減碳企圖心較有效的方法。在操作上與國家層次應用的排放交易機制邏輯類同,只是管制對象改為是在公司內部,而交易也是在公司內部的不同單位之間進行。

內部碳定價是公司邁向碳中和必要的管理工具。若初期組織內部遇到較大阻力,公司可以先使用隱含價格或是影子價格法,它並不真正涉及公司內部金流的移動,執行成本相對較低,這兩者也是目前企業界最常使用的方式。

透過培訓課程或績效綁定,逐漸讓全公司同心同德之後,你就再也不會覺得幫公司多做事很沒意義,因為你在替一個更高的價值服務,長遠來看,透過公司因應轉型風險的能力、進而提升供應鏈訂單的取得機會,這個價值最終還是會回到你的口袋裡。

本文轉載自綠學院/文:劉哲良(專欄觀點不代表本社立場)

【關於作者】
劉哲良,一個安裝了「第三隻眼」的環境經濟學家,擅長辨別抽象的價值,看見萬物之間互相關聯及共生的網絡,其頭腦清晰的程度,任何偽裝或說不通的邏輯都瞞不了他。協助修訂《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專長非市場價值評估,也就是幫沒有市場的東西估價,目前擔任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及綠學院綠色帶路人。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