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ESG暨CSR歷屆報導

這五家社企 兼顧影響力與生意

這五家社企 兼顧影響力與生意

茶籽堂推動土地教育,帶領小朋友認識自己的土地;圖/茶籽堂提供。

|

今年社企之星選拔,共吸引45家社會企業參賽,議題聚焦在農產品生產銷售、環保減塑及學童教育、地方創生、協助弱勢就業等面向。本屆潛力組有兩家勝出、社企之星有三家出線,他們獲獎原因為何?

有理想和使命的社會企業不用苦哈哈,了解市場,產品定位清楚,其實,公益和盈餘可以兼得!2020年第三屆《遠見》社企之星競賽,在4月初的決選後,由五家典範社會企業脫穎而出,「在社會性與企業性之間取得平衡」則為此次的共通特色。

今年選拔,共吸引45家社會企業參賽,包括社企之星組26家,潛力組19家。而初選共有10家社企入圍,經評審團面談後,潛力組獲獎有2家,分別是鉅田潔淨技術公司和粨種人食品。社企之星組分別由仁舟淨塑、茶籽堂和習元國際教育出線。

《遠見》審核企業社會責任競賽資格,多年來都以報名企業的價值主張、組織治理、目標市場、財務模式、社會影響力等八大面向的表現,作為審核基準。今年,從眾多書面報名資料中,先初選10家入圍企業,包括潛力組(成立不到三年)4家,和社企之星組(成立逾三年)6家。

今年參賽團隊關切的社會問題,大致鎖定在農產品生產銷售、環保減塑,以及學童教育、地方創生、協助弱勢就業等面向。

一如前兩屆,農業題材最熱門。不論是青年回鄉務農,或是深耕食農教育、成立農產品銷售平台的參賽社企就有15家,占1∕3強;顯示支持小農、友善生產,安心吃、安全用,是民生大事,也是不少社會企業創立的願景起點。

其次,關注環保議題的社企有9家,包括碳排放管理、太陽能板建置、淨灘、生態旅行、研發銷售減塑產品,關懷面向多元。

潛力組〉具備打國際盃實力

鉅田、粨種人賦予食材新面貌

獲獎之一的鉅田,以協助處理農業廢棄物為創立目標,將甘蔗渣曬乾,經過加工後,製成可自然分解的甘蔗吸管、杯子、托盤,甚至桌椅,重新賦予農業廢棄物新價值。

鉅田創立隔年,營業額即達2700萬元,並且獲利,目前客戶遍及海外26國。今年更將赴加拿大、法國成立分公司,還將與法國酒廠合作處理當地葡萄酒渣,試做成面膜。

有鑑於禁用一次性塑膠吸管已是全球趨勢,看待坊間的眾多減塑產品,鉅田創辦人黃千鐘指出,紙吸管要砍樹,製程也需要大量用水,甚至還得鍍膜以抵擋高低溫,相對而言,甘蔗吸管用太陽光自然曬乾,就十分節能。

2018年黃千鐘與工研院合作,試圖將農業廢棄物「原料化」,可在短時間大量生產原料。甘蔗吸管則委由代工廠製造,定價高,可將利潤回饋給農民和代工廠。

評審認為,鉅田是循環經濟的典範,而且在技術加持下,可以搶攻歐美市場,是少數可以打國際盃的社企。

另一個潛力組獲獎者—台東的粨種人食品,主打「連葉子都可以吃的小米粽」,選用原鄉食材小米、紅藜、薑黃,包裹天然的假酸漿葉,健康養生,用味覺記憶傳遞部落風景。創業第二年,就有1358萬元的營收,並開始獲利。自有品牌「粨發粨粽」打入7-11、天母SOGO等通路,為部落婦女創造穩定收入。

「部落婦女是阿信,是台灣最苦命的婦女,但粨種人不消費部落文化,而是讓原鄉美味讓大家看到,展現原民婦女的自信,」評審之一,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馮燕說,粨種人的模式可複製到新住民、新移民,鼓勵少數族群融入主流,有助平衡多元族群文化,社會影響力大。

粨種人食品以部落小米粽為核心產品,為原民婦女創造工作機會。粨種人食品提供

遺珠之憾〉凡立橙

環境貨幣點子新,但規模不足

至於科技創新的凡立橙雖然落選,但贏得評審一致好評,可謂遺珠之憾。

由兩位有金融投資背景年輕人創立的凡立橙,以循環經濟理念設計有趣的環境貨幣,民眾將PP手搖杯、保麗龍、廢電池等,投入線下實體智慧回收機後,可從App平台獲得的購物金點數,在合作商店換取物品,理念創新。

在市場運作18個月,目前全台鋪設12台機器,收集到600萬支瓶罐,產生800萬點數,已兌換420萬點,為店家創造2000萬元消費力。

「凡立橙的創新在於打造平台,結合App、社群、商家,為商家創造營業利益,」AAMA台北搖籃計畫共同創辦人暨校長顏漏有指出,近年很多社企和政府部門都想破頭,希望能解決資源回收問題,凡立橙抓到社群,用趣味遊戲和App等簡單方式創造效益,難能可貴。

如果他們能快速將機台數從12台規模化到1000台,並改善財務虧損,這種商業模式有機會向外輸出,值得期待。

社企之星〉多家企業捲土重來

端出更亮麗成績,以實力服人

不少企業捲土重來,則是今年社企競賽另一大特色。

其中,首創以議題式遊戲點燃青少年學習熱情,培養團隊合作、獨立思考能力的習元國際教育,是去年潛力獎得主之一。而以再生天然材質製作「水源寶育樹盆」對抗空污的仁舟,技術實力堅強,則是去年的遺珠之憾。去年參賽後,兩家社企的知名度大增,今年都以更亮麗的營收數字再次參賽,果然掄元,晉級社企之星典範社企。

「一葉輕舟的漣漪,可以守護整個壯闊海洋,」減塑從個人日常生活做起,是仁舟的創業初心。

仁舟董事長湯文清是功成名就的實業家,有感於塑膠垃圾對地球帶來莫大威脅,2016年與幾位志同道合朋友創立仁舟。自喻「團隊血中流著研發DNA」,仁舟至今推出的16項減塑產品都是團隊自己研發、設計,委外生產,包括蜂蠟保鮮布、貝殼棉網包、水源寶育樹盆、葉子餐盤等。

以「水源寶育樹盆」為核心產品的育樹盆,將再生紙融合其他天然成分,製成外觀像「元寶」的樹盆,提供種樹團隊在公園河岸旁植樹時取代塑膠育樹盆的新選項,也大幅將小樹苗復育率從三成提升至七成,至今已銷出2.4萬個。

近兩年仁舟的營收穩健成長,去年開始有盈餘,今年營收可望突破3000萬元。

創立三年,研發70款「議題式遊戲」教案走進全台400所中小學,讓1.5萬名師生使用的習元國際教育,隨著108課綱即將上路,創新教學刻不容緩,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線上教育需求高的當下,前景大好。

「教育領域的社企很難做,習元創立三年就能獲利,很不容易,」評審之一的台大創創中心執行長曾正忠說,習元規模尚小,希望它能在既有基礎下,邁開大步,投資未來,為線下線上教育結合開創更新的商業模式。

至於第三家社企之星得主,是已創立28年,原為傳統清潔劑廠商的茶籽堂,2016年轉型,並得到國際B型企業認證,核心產品為苦茶油和苦茶油洗沐保養品。

苦茶油是台灣傳統食補常用的油種,多用於婦女坐月子和平時養生料理。台灣苦茶油籽九成為進口,原因是農村老化、青年人口外移,苦茶樹人工採收成本高,以致農民漸漸棄耕、銷售不易。

殊不知,相較於過往台灣南部鄉間常見的檳榔樹,苦茶樹有助於水土保持,生長過程不需噴灑農藥,茶籽除了可榨油,苦茶苷因內含茶皂樹,可以做為清潔用起泡劑,經濟價值高,又符合永續農業理念。

茶籽堂以復興台灣苦茶文化為己志,2014年底成立農業團隊,走訪全台尋找契作農友,透過免費提供苗木、協助栽培管理、保證合約收購等方法,解決農民收益和環境問題。至今已與宜蘭南澳、台中新社、嘉義阿里山等地41位農友合作,契作面積達30甲。2019年營收8200多萬元,2020年可望破億,成績不俗。

遺珠之憾〉幸福食間

產品、客群重定位,站穩市場

只不過,凡比賽,難免有遺珠,今年最讓評審感動的個案,是幸福食間。

創辦人陳文靜自屏東北上,親自簡報。幸福食間是屏東高樹的非營利組織「善導書院」成立的社會企業,善導書院深耕偏鄉23年,關懷弱勢學童、社區長者和地方創生。

幸福食間為落實「手心向下」的自給自足理念,打造平台,行銷高樹農產品如鳳梨、蜜棗、芋頭,希望呼喚北漂青年返鄉,為家鄉注入新生命。

「我們的使命不是賺多少錢,而是攜手小農、在地家庭一起成長,提供就業機會,終極目標是幼有所養,老有所終。」陳文靜的個人信念、強烈使命感,為偏鄉付出的堅毅精神,以及擴散出的社會影響力,讓評審陷入糾結;但最後還是回歸社會企業「營利」自足的本質,希望幸福食間再多思考產品定位,目標客群,多一點商業性,才能站穩市場。

「前階段多一點社會,後階段多一點企業,若少了規模化,社企的影響力會受到限制,」顏漏有指出,社會企業的理念各有不同,但還是必須做到規模化才能擴大影響力,這也是台灣社企的挑戰。

馮燕總結,以往有些社企覺得守著本地市場就很滿足,今年不少社企都跳脫傳統強調個人理念、自我中心的想法,更接近現實。從客戶中心出發,並思考國際市場,有擴大規模的概念,是今年最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