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7 | 攝影 池孟諭
2020年,因應疫情造成的經濟衝擊,各國多採取降息及量化寬鬆政策,靠利息收入賺錢的傳統銀行業,首當其衝,同時,疫情造成航空、觀光服務業受創慘重,企業體質變差,銀行授信風險也進一步惡化。
身為官股銀行的「老大哥」、資產品質的高階資優生,兆豐銀行總經理蔡永義坦言:「我們也是受災戶!」面對未來,他如何看待2021年的財金趨勢?
回顧2020年,兆豐銀也是疫情受災戶。疫前,桃園、松山和高雄機場分行受惠換匯手續費,三家分行都是賺錢的,現在都虧錢了。因此,內部趕緊改變業務形態,松山機場分行位於市區,就調度人員協助房貸、放款授信等業務,以維持獲利。
比較幸運的是,疫情也推動線上經濟,還有科技、醫療等產業,受惠疫情衍生需求,增加金融業服務的機會。
金融服務聚焦,以客戶為核心
此外,數位科技的興起,發展出多元的數位金融服務模式,形成巨大的金融科技變革,包括純網銀開業、開放銀行、5G開台等,都加速服務場景的變動,銀行業必須聚焦發展以客戶為核心的金融服務。
2021年必定加快FinTech(金融科技)、數位轉型的速度,金融業必須藉由開發新商品、新服務,來提升營運的效能,改善客戶體驗。
今年初兆豐銀行也成立「數位轉型專案辦公室」,以人才數位化、核心系統優化更新及業務流程數位化等三面向,強化永續經營的競爭力。
整體來看,我認為2021年將「化危機為轉機」。
因受惠美中關係矛盾下,區域供應鏈逐漸移轉,台灣獲轉單效益;加上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台商產業鏈有南移趨勢,都是銀行業發展的潛力市場。
至於境外資金回流,成果也逐漸顯現。根據政府規定,匯回資金得於稅後金額25%上限範圍內進行金融投資,可望衍生銀行高階財富管理的商機。
因此,2021年布局要掌握機會,兆豐的生存法則有七:調結構、拉利差、增手收(手續費收入)、強財務、重品質、節費用以及推創新。
投資環境震盪下,我認為在兼顧風險前提下,還是會擴大投資動能、提升操作靈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