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學校永續案例

地球與環境學群:環保意識抬頭,相關產業前景看好

地球與環境學群:環保意識抬頭,相關產業前景看好

隨著疫情肆虐與天災頻繁,與地球共存共榮、環境保育是人類刻不容緩的議題。圖為台灣大學地理系 溫在弘提供

|

近年來,氣候變遷一直是全球嚴陣以待的問題。2020年,生病的地球拚命向人類發出求救訊號,像是已延燒超過一年的新冠肺炎,至2021年1月5日統計,全球已有8500萬人確診;東非也面臨數十年來最大蝗災,有千萬人面臨嚴重缺糧問題。又如加州頻繁的森林大火、巴西和中國等地的嚴重水患、馬尼拉火山爆發等,都讓2020年成為最黑暗的一年。 

經濟開發導致環境嚴重破壞,極端氣候帶來的天災危機也更頻繁發生,造成人類大量的傷亡與經濟損失。2020年,各國因疫情封城鎖國、停工,也讓長期被空汙、霧霾籠罩的一些地區,看到久違的藍天,海洋生物也因人類減少到海邊,開始重新復育等。此舉正告訴我們,與地球共存共榮、環境保育是人類刻不容緩的議題。 

扛起環保使命,強化團隊合作 

地球與環境學群包含大氣科學、地質學、地理學、地球科學、生物工程等,大至極端氣候,小至日常生活的塑膠用品,都是關注議題。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地球與環境科學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央大學大氣科學學系副教授王聖翔觀察,地球環境學群的學生,通常有改善自然環境的使命感與責任感,個性上也較開朗、合群。由於課程有許多戶外教學、野地觀測、研究專題等,需要藉由團隊合作來完成,學生需具備團隊合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若是數理程度佳、並有資訊程式語言基礎,會更吃香。 

王聖翔說,大氣系主要訓練學生數理與資訊科學的基礎,培養大氣科學與環境專業,建立持續學習與溝通能力。全國目前只有三所大學有大氣科學系,中央大氣系除了基礎理論必修外,也很著重觀測實務、大氣科學延伸應用領域、數據科學、專題實作等。 

王聖翔表示,地球環境學群學生畢業後,多往公職和研究單位發展,例如,中研院、國家災防中心、太空中心、國家地震中心、海科中心、工研院、氣象局、環保署等。另外,近年來,也有民間顧問公司,對地球與環境提出高度需求,薪資都比公家機關高,月薪約為4萬元。 

中正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系主任李元希表示,地球科學系多半著重在地質、地球物理等領域學習。中正地環系課程涵蓋環境科學的領域,如地球物理類、地質類、環境科學類及工具與基礎知識訓練;也強調應用,包括地理資訊系統(GIS)、遙測影像分析、大地測量(GPS)、數值模擬等課程。 

不少地環系畢業學生會進入工程顧問公司,包括工程地質與環境工程等領域,亦有學生投入科技業,或是綠能等新興產業。另外,有人踏入公部門或國營事業,如中央地質調查所、中央氣象局、中油、工研院、台電等單位。 

疫後更重環保,強化科技輔助 

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系主任溫在弘表示,疫情衝擊使得全世界停工,但也意外讓地球得到些許喘息的空間,人類活動對地球環境與生態,造成極大的壓力與破壞,如何維持生態環境的可持續性及人類群體健康,在這個世紀更顯重要。 

溫在弘認為,地球與環境科學群透過資通訊技術,感知周圍環境的變化,幫助人類追求較好的生活環境品質,已逐漸形成新興的產業趨勢。例如,部署空氣汙染的微型感測器,來評估人類汙染暴露的風險;掌握即時氣象變化,也可提供心血管病患中風預警等,都是未來學群持續關注的趨勢。 

王聖翔強調,不管是後疫情時代,或是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等情勢,都與地球環境息息相關。未來在人工智慧、環境物聯網、智慧生活、量子電腦等新興科技的協助下,結合地球環境學群專業,希望能吸引更多創新思惟人才加入,讓世界變得更好。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