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將展開募集的群益(00923)台灣ESG低碳50ETF,正好搭上企業開徵碳費的風向球,成為熱議話題。為何有檔低碳ETF平均配息推估更勝台灣50指數?本文一次帶你看懂ESG ETF的獲利潛力,比一比各家業者ETF優劣。
00923群益台灣ESG低碳50 ETF,明明2月20日才發行,卻已引發市場上熱烈討論,究竟它憑什麼這麼夯?
答案昭然若揭,光是「ESG」和「低碳」兩大關鍵詞,就是亮點。由於全球興起永續投資熱潮,為了避免業者假借永續之名魚目混珠,也就是「漂綠」誤導投資人,已經設定嚴密審查原則,能冠上這兩大關鍵詞的,是名符其實。
如今除了《氣候變遷法》立院三讀通過,台灣正式加入徵收碳費行列;歐盟也將在2026年試行徵收碳關稅,國際大廠如蘋果、微軟等也都設下零碳排的時程,大致上在2030年達成碳中和、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這個趨勢已確定興起。
由於未來不符合減碳要求的企業將面臨拿不到訂單的風險,所以在國際供應鏈居要角的台灣企業已迫切面臨衝擊,低碳才能迎來訂單,而減碳力也開始和其營收獲利連結。
前十大持股名單,台積電、聯發科入列
這或許是00923為何尚未上市,詢問度就爆紅的主因。由於其專注於未來成分股中有訂單能獲利的低碳股,除在ESG主題的大架構下,而更實質連結至減碳力。
攤開其已公布的前十大持股名單有:台積電、聯發科、鴻海、聯電、聯詠、日月光、瑞昱、力積電、台達電和中華電。
對於此檔首度把排碳量跟營收扣連的選股邏輯,群益投信內部相當有信心,將集中火力將其打造為旗艦型的當家招牌產品。
日前,群益投信董事長賴政昇特地出席發表會,他指出,由於碳費已入法,未來No ESG No Money(沒做ESG就沒錢)將是大趨勢,企業有無落實低碳,對於股價表現的落差將會讓投資人愈來愈有感。
該檔ETF還有個特色,那就是為台股首檔加入穩定配息平準金機制的市值型ETF。
收益平準金,讓配息公平分配不縮水
負責操盤的群益台灣ESG低碳50ETF(00923)經理人洪祥益則解釋,「收益平準金」指的是讓未來收益能公平分配而事前準備的配息機制。採用收益平準金的ETF,在配息時就能達到收益公平分配的效果,讓不管是在配息前才買進的投資人,或已經持有一段時間的投資人,都能拿到相同的股息,並且還不會使股息縮水。
舉例來說,早期第一代的元老級ETF如0050、0056,僅純粹追蹤大盤指數,在成分股選擇上也相對單純,配息上也並無設計「收益平準金」機制,當ETF獲得成分股股息時,若在該檔ETF配息日前湧入大批投資人,往往股息會被稀釋。
但第二代主題式ETF出現如ESG概念,但仍未設計能穩定配息的平準金機制。
為了滿足各式投資人買進ETF的配息需求,群益00923新ETF也把平準金作為主打亮點。
減碳力成最新投資指標
至於選股的篩選邏輯,特別可注意的是其「層層淨化」的方式,有下五大步驟。
首先,精選「ESG資優生」,包括台灣永續評鑑等級BBB級(含)以上,且未列重大性事件黑名單企業;第二步,排除爭議性產業,如:賭博、菸草、情色、軍武等企業;第三步,必須符合台股流通市值前一百大;第四步,挑選獲利企業,近一年ROE>0。
第五,也是最具選股特色的邏輯,那就是分別排除金融業與非金融業「碳密度指標」最高20%的企業,最終按市值挑選前50大,把對零碳排時程衝擊最大的企業排除,等於是偏重成長股股性,但又具有永續企業競爭力的企業,適合穩健存股與追求碳金投資獲利契機的投資人。
企業「含碳量」決定股價「含金量」
洪祥益指出,碳密度指標是將當年企業排碳量(噸)除以當年度的企業營收而獲得,這是和國際接軌的指標。
碳密度愈低,代表未來企業在因應碳費及碳稅及相關成本增加等衝擊,有相對強的抵禦能力。
舉例來說,按照該選股邏輯,目前00923其與國內最大型市值ETF 0050成分股的差異共有18檔,但若排除掉碳密度較高企業,包括塑膠、鋼鐵、水泥業、油電業等排碳大戶,如中鋼、台泥、萬海、南亞等就不會在這檔ESG名單中。
群益台灣ESG低碳50 ETF經理人洪祥益表示,進化版的市值型ETF強調除了市值夠大且獲利,更是重視低碳ESG的企業優勢。
以數據來看,其所扣連的台灣ESG低碳50指數年化報酬率,過去五年平均為12.7%,打敗大盤,優於台灣加權指數的10.1%。
台灣ESG低碳50指數平均配息4.41%
另外,台灣投資人偏愛收息。這檔ETF每年配息兩次,最近一次是今年8月,與現今多數的市值型ETF錯開。洪祥益指出,5月底各企業就會完成股利政策公告,屆時就可以推算股利,根據先前回測的五年歷年股利率,台灣ESG低碳50指數平均配息4.41%,比台灣加權指數的4.16%和台灣50指數的4.15%還要高,也充分凸顯企業若「淨化」,股息也相對可期待。